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几千年来,河图、洛书问题像谜一样吸引着一代代的研究者,也困惑着一代代的研究者.因为根本性依据的缺失,所以,对图书的解释,一直存在着"说服力"问题.彝族文化里一有图书之形,二有图书之数,三有对图书的文字解释.彝族文化里的图书,从根本上说是表达宇宙发生论的,从具体上说首先表达天文历法--两种太阳历.了解彝族文化对图书的解释,有助于对中原图书的重新认识与解读.  相似文献   

2.
古人释梦的方法和原理,实际上是对"梦的解释"(即"释梦")的再解释.其修辞阐释法主要包括:借代法、倒反法、谐音法和析字法;文化阐释法包括:干支法、八卦法、阴阳法和五行法.我们并不赞成古人释梦中的迷信做法,但那毕竟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一种挑战,而且具有某种合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成分,其间蕴藏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因而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古人释梦的方法和原理,实际上是对"梦的解释"(即"释梦")的再解释。其修辞阐释法主要包括:借代法、倒反法、谐音法和析字法;文化阐释法包括:干支法、八卦法、阴阳法和五行法。我们并不赞成古人释梦中的迷信做法,但那毕竟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一种挑战,而且具有某种合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成分,其间蕴藏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因而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纪望书 《云梦学刊》2013,34(2):61-63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其阴阳合一奠定了故宫天人合一的总体设计理念,保和太合规制着故宫崇尚中和的基本设计思路,八卦五行铸就了故宫独异其趣的设计特色。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极为丰富的系统思想,这个问题近些年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中国古代系统思想的基本骨架或基本体系如何,有人提出五行说或八卦说就是中国古代的系统论,笔者对此类观点不敢苟同。我们认为,中国古代系统思想的基本骨架潜藏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各家各派各说之中,诸如五行、阴阳、八卦各说只是中国古代系统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而已,如果取其中某家某派某说当作古代系统论,不仅有牵强附会之嫌,而且有挂一漏万之虞。应该从对整个中国文化各家各派各说的研究之中勾勒出中国古代系统思想的骨架。据笔  相似文献   

6.
要阐明易经八卦与莱布尼兹二进制的关系,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二进制算法”、什么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周易的阴阳符号不同于二进制算术符号,阴阳卦来自奇偶卦,原意就是奇一偶二,不能解释为阴0阳1;“伏羲八卦”并没有数学上的。概念,八卦与六十四卦从来没有建立数字排列顺序和运算规则;易经阴阳爻与六十四卦的系列根本上并不是数学的计数制,没有“逢2进1”的进位规则,更不具备基本的算法。因此,在数学意义上,不能够说易经八卦(及六十四卦)是二进制。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理论是二进制代数即逻辑代数与二进制逻辑电路;另一方面,“易经八卦”的生成模式,是阴阳奇偶哲理“一分为二”的玄学推演,而不是数学的二进制算法,它跟逻辑代数的运算操作没有任何关联。因此,没有理由认为“易经八卦与六十四卦”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揭开中国传统思维之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传统思维中,占主导地位的究竟是何种思维.它们遵循何种逻缉规律,具有何种推理 方法?这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八卦、五行、阴阳等思维为例,从意象思维和审美逻辑新 视角,回答了上述问题,并探讨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隔八生律法常被学者用来诠释京房八卦六爻纳支。但是,该法既不能完全说明纳支的终始点,也与纳支的阴阳顺逆之序相异。隔八生律是借十二地支来表律吕的质差,京房八卦六爻纳支却是假支而用五行。隔八生律法似难以真正揭示京氏干支易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五行体系构建逻辑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五行学说的思想起源,学术界一直有五材源说、五星源说、五方源说等争论,但是这些观点无论在实践理论上,还是思维建构逻辑上,都缺少与五行学说各种宇宙演化哲学内涵相匹配的合理认知基础,说明这些传统五行起源认识观点并不可信.对大量先秦两汉文献的研究表明,五行学说是基于四时阴阳学说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10.
蔡铁鹰 《晋阳学刊》2005,(4):107-114
20世纪90年代<西游记>研究中压倒性的声音来自于李安纲.经过李安纲的精心包装,以"金丹大道"为核心的、试图将<西游记>证明成"证道书"的"<西游记>文化研究"带来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论题和无数似是而非的成果.但这些称为"文化"的研究,其实是建立在毫无实证性可言的自我想象的基础上;而掩盖在阴阳、八卦、五行、生克等等之下的巧合附会、移花接木、信口开河、随意编造之类的所谓研究方法,则根本就是对学术的戏弄.  相似文献   

11.
从直观上把握对象整体的模式是中国经验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直观与整体把握一直停留在阴阳五行八卦的整体框架内。阴阳、五行、八卦是中国人长期从哲学和艺术的角度整体把握宇宙、社会、人生等的一种基本思维模式,在《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著名的命题中,道是一个最广的概念,但其中的重要含义仍是整体性。这种“阴阳”模式将所有认识对象纳入一种直观把握之中,大千世界,林林总总,要而言之,又无非是有与无、动与静、上与下、强与弱、进与退、内与外等的对立统一。对于这样几乎可以无止境地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的思想体系有4个最重要的哲学范畴在《春秋繁露》中被直接用作篇名的主体部分,它们是“天道”、“王道”、“阴阳”和“五行”。其中“天道”有3篇:《天道无仁》、《天道施》、《循天之道》;“王道”有2篇:《王道》、《王道通三);“阴阳”有5篇:《阳尊阴卑》、《阴阳位》、《阴阳终始》、《阴阳义》、《阴阳出入》;“五行”最多,共9篇:《五行对》、《五行之义》、《五行相生》、《五行相胜》、《五行顺逆》、《治水五行》、《治乱五行》、《五行变救》、《五行五事》。应该肯定,董仲舒有一套相当完整的五行观,它不仅在9篇专论中得  相似文献   

13.
杜国庠说过,如果不能充分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内容,那么,对于自汉以下的封建统治思想,也不能够有充分理解。阴阳和五行这两种学说都是在中国早已存在并各自独立发展的学说,阴阳自阴阳,五行自五行。后来,阴阳与五行合流,形成为具有神秘主义特色的思想体系。再后来,它又被儒家学说所吸收,成为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对于这一学说的演变过程,特别是阴阳与五行合流这一关键环节,长期以来学术界缺乏认真研究,至今未能作出准确结论。人们或认为这一思想体系最早是由子思、孟轲创立的,或认为是由比孟子稍后的  相似文献   

14.
神话是先民对世界的形象记忆,<周易>是先民对世界的哲学思考.八卦的产生具有鲜明的神话色彩.<周易>关于宇宙的观念、天地的开辟与万物的创造的抽象解释,在神话中都有具象的描述.神话与八卦在时空观上有着相同的对应认同性.八卦源于神话,<周易>反过来又对神话作出了哲学的解释.<周易>与神话的产生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基础,都是先民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的基础结构注定要坍塌并将重建在一个新的基础之上,这是大物理学家惠勒的结论。现代物理学存在着两大根本缺陷:一是自身无法统一,二是不能完整地解释宇宙。天文历法是中华元文化的基础。在文字之外,天文历法是用太极、图书、八卦、九宫、占盘等表达的。中华元文化中的天文学解答的是全局性、根本性、规律性的问题,解答的是永恒法则。中华元文化可以孕育出领先于世界的文明,也一定能对物理学的重建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彝族古代文化思想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八卦哲学思想体系,它是彝族在本民族思维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文化中的八卦哲学,并对之加以民族化的再创造所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呈现出自己鲜明的特点。在彝族古典文献中所保存的"五生十成""十生五成"图及其所体现的思想观念,是在"层累构造"的过程中,彝族思想家结合自身民族的理解创制出来的,是用阴阳五行观念揭示宇宙自然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原理的形象表达。  相似文献   

17.
略论先秦两汉的阴阳五行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五行学说是由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融合而成的。西周以后,原始的阴阳与五行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阴阳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阴阳平衡、阴阳相克、阴阳转化三大理论的形成。从西周初年箕子对原始五行学说作了某些发展后,经过300多年,至西周末年,五行家又将五行与万物构成说相联系,认为水、火、金、木、土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到了战国中期《管子》一书,有关学者始将二者作了初次的融合。董仲舒是西汉的大儒,同时也是当时阴阳五行说的代表人物,他承接《易传·系辞》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并加以发展,将阴阳观念与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认为二者之间有着神秘的联系。东汉以后,在阴阳五行理论的发展史上,又出现了与谶纬之说相融合的新的走向。两汉以后,阴阳五行学说又与占卜术、堪舆术相融合,其学术走向又呈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太极图与八卦是中华乃至整个东方文化的瑰宝。但太极图与八卦创于何时及为谁所创?因何产生及初为何用?彼此有何关系?八卦的基本要素“-”“--”这两个符号是怎样产生的?有无原始意义?作为阴阳爻,这阴阳的含义又是怎样产生的?对于诸如此类为历来治《易》者十分重视和理应重视的问题,意见虽多而可取者少,社会上久已近于绝迹的玩封算命活动又有泛滥之势,所以笔者不揣翦陋,兹予重新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对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八卦的基本符号是阴阳爻。“-”为阳爻,“--”为阴爻,无爻则不成卦。因此解决有关八卦创于何时及为谁所创,因何产生及初为何用等问题,应从解决其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9.
阴阳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哲学观念,这一观念在史前就产生了,它集中体现在距今五千年前的史前凌家滩文化的玉版中的符号系统中,这符号系统透露出类似《易经》八卦的信息和诸多的关于阴阳的观念。史前的阴阳观念在马家窑文化的陶器上的纹饰上有也有突出的体现。史前阴阳观念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基于农业需要对于天象、气象运动的的观察和对于人分男女的认识。阴阳观念实际上最早酝酿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由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影响,中华民族的阴阳观念在史前就体现崇阳恋阴的意味。  相似文献   

20.
帛书《易传》大抵上反映了战国末季至汉初的易学思想,一方面它与今本《易传》存在很大的共通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孔子的易学思想.在《周易》解释上,《要》、《衷》二篇提出了“以德知《易》”和“以德占《易》”、“拟德而占”的观念,反映了孔子先其德义而后其祝卜的思想.《衷》提出了“《易》之义萃阴与阳”的命题,不但与战国末至汉初人们对《易》义的概括相合,而且纳入了“五行”的概念.帛书《易传》的阴阳说属于宇宙论性质,它将天地、阴阳、动静、刚柔和文武等构筑为一个有序的观念系统,并聚集在乾坤二卦的内涵中.帛书《易传》包括八卦卦气说和《损》《益》卦气说,二者均为其阴阳说的表现.帛书《易传》十分重视乾坤说,《衷》有“三说”和“详说”,不过在内容上与《文言传》不同;而《二三子》则反复阐述“龙德”,重视其“神圣”之义,这是为其政治哲学服务的.总之,既要看到帛书《易传》对今本的继承,也要看到二者的区别,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汉初易学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