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是对以建筑工为研究对象的四项社会学研究的综述。周潇(2007)、蔡禾和贾文娟(2009)等从"关系"的角度研究了建筑工地的控制与反抗关系,潘毅、卢晖临、张慧鹏(2010)和亓昕(2011)则分别从"未完成的无产阶级化"和"工地政体"的角度探讨了工人阶级形成的可能性。笔者以前人研究为基础,结合田野材料,提出建筑工研究的身份区隔视角。  相似文献   

2.
关于家庭和家庭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社会学界关于家庭和家庭结构的研究十分热烈,然而对于什么是家庭和家庭结构却有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对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必须概念清晰,只有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才能把研究引向深入,以期得到科学的认识和结论。本文拟就家庭和家庭结构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什么是家庭关于家庭的概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有过多种不同的解释。比如说,我国古代的《说文解字》中有:“家居也,从门豭省声,《易家·人》释文,  相似文献   

3.
兹德拉沃梅斯洛夫的新著从3个基本层次(需要、利益、价值)研究了社会活动的动因.根据作者的表述,这3个层次反映"人需要什么,关心什么,什么在生活中对人是宝贵的",以及在其总和中构成指导人们和  相似文献   

4.
演化经济学认为技术追赶不仅包含技术进步,也涉及结构转换、制度体系、社会资本、技术能力和公共政策的维度.与这一广义的技术追赶观相对应,演化经济学不仅从技术,也从制度的角度分析技术追赶问题,认为技术追赶是一个技术选择、社会能力基础和政策体系的综合结果.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和技术经济范式的变迁,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面临着制度和技术的双重约束,从制度和技术角度寻求新的追赶路径成为后发国家无法回避的挑战,技术追赶理论的国家创新体系、社会能力与机会窗口等关键概念都需要被赋予新的内涵,对技术一致性的把握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论以人为本的双重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体来讲,目前关于以人为本的研究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多停留在对“以人为本”的本义的解读上,没有进一步从哲学角度深入挖掘作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哲学理念和方法论意义;二是多从科学发展观角度与政策层面看待以人为本,从哲学角度理解以人为本显得不足;三是未能辩证理解与处理以人为本所涉及的一些根本关系,要么夸大以人为本,要么排斥以人为本;四是多看到以人为本的单方面的意义,对以人为本的双重意义研究不够。就是说多注重以人为本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贫困群体、确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  相似文献   

6.
本文较为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搞清这个理论问题的重要性及艰难度,接着从历史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基本观点及思想深化轨迹,并突出阐述了邓小平的贡献,然后从逻辑角度概括了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方法原则和社会主义的定义,最后又从现实性和未来的角度透析了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的认识疑团,揭示了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光辉前景。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7):153-156
《呼啸山庄》是17世纪英国作家爱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及恐怖怪异的氛围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爱好者,女性主义和凯瑟琳的性格悲剧是研究此短篇的两个主要着眼点。笔者试图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呼啸山庄》。在伦理环境和伦理身份的双重压迫下,凯瑟琳恪守着自己的伦理义务。父亲的去世、希思克利夫的出现,让她终于有勇气反抗自己门第观念、追寻自由意志。希思克利夫的种种玩世不恭及疯狂的复仇心里及行为终于导致凯瑟琳的死亡,也标志着追寻自由意志的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4):86-91
社会政策的协调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考虑解决的重要议题,也是政府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在当今的中国,随着民生建设工作的深入发展,政府官员越来越认识到社会政策协调对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政策协调的好办法和好措施,同时也迫切希望从理论高度加强对社会政策协调的研究。为此,本文首先提出一个社会政策的双重协调方法的概念框架;其次,从社会科学理论的角度对社会政策的双重协调方法进行阐述;最后,对社会政策的双重协调方法在社会服务领域的运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刘永富 《唐都学刊》2000,16(3):16-27
一哲学思考主要是从前提性预设的角度去思考,是“从揭示、考察相应的终极前提入手”来思考。因此,如果前提性预设已经很清楚,那就不需要哲学思考。从前提性预设的角度来思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规定性预设的考察。主要考察:归根到底是什么、不是什么;怎么才算、怎么不算;根据什么、从哪些方面来确定是什么与不是什么、怎么才算与怎么不算;已有的、已经给出的“怎么才算与怎么不算”是否成立、是否必要。第二,对成立性预设的考察。主要考察:归根到底是否可能,是否惟一可能;何以可能与不可能,根据什么、从哪些方面来确定何以可能与…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一般都认为语言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但我以为如果把语言当作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那将是很引人入胜的。”事实确实如此,当我们从社会学、民俗学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为了什么目的,使用什么语言,并得到什么结果时,许多语言现象都是饶有兴味的。人们结成社会、协调社会、交流思想,必须进行交际。而语言便是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是,在交际中,人们使用语言,必须符合自己的身份,必须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地位的  相似文献   

11.
郑绩 《浙江学刊》2007,(2):56-61
郁达夫的作品素以抒写自身而名,他本人也认为文学作品都是本人的自叙传。因此在郁达夫研究领域中,精神分析,尤其症候分析是常用的方法,郁达夫的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因此常常被用来互相印证。然而郁达夫对于文学是自叙的看法,从另一个角度也证实了他在文学与现实中的双重自我构想,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在于互相构建。而这种文学与自身的重构,正是出于文学与社会对现代性实现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2.
孟庆延 《社会》2005,40(5):34-62
陈寅恪的史学研究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有重要的学术地位。一直以来,围绕陈寅恪史学研究传统展开的学术史讨论大多局限于历史学乃至中古史研究的范畴。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对其关注较少。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从陈寅恪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研究路径与关键概念等角度,在重新整理陈寅恪著述史与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揭示他诸多研究著述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由此讨论陈寅恪史学研究传统对“文明发生学”这一问题的内在关切。笔者进而尝试从思想、风俗与制度三个关键词入手,理解这一“西学东渐”背景下的经典研究传统所具有的社会学理论意涵,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其对我们当下开展面向中国本土历史与社会的社会学研究所具有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活动属于什么性质?是基础的性质,还是上层建筑的性质?如果属于基础性质,那么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什么性质?是上层建筑性质,还是基础性质或者兼有上层建筑和基础双重性质?这个问题是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和经济相互关系问题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法学的研究范围.最近一  相似文献   

14.
何谓人类?笔者不准备回答这个问题,而想比较简单地阐明人类这个观念本身在今天的疑问.笔者从第一个论断出发:今天不能不从双重张力出发即深层的历史与多少是近期的或者十分遥远的未来之间的张力出发,来思考人类概念.  相似文献   

15.
动词重叠与不重叠,采取什么方式重叠,都受一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动词的语义、结构以及它所出现的语境三个方面。语义、结构是决定动词重叠的内在因素,是静态的,而语境则是影响动词重叠的外在因素,是动态的。对语境因素的考察主要从语体、句式、时态、句法功能、语言心理环境等方面来进行。从语体来看,口语体的重叠明显多于书面语体;而一些在其它场合不能重叠的动词,在有些否定句、致使句和能愿句中却能重叠;在一些未然动作的场合,可重叠的动词范围更广;此外,句法功能和表示说话人意图的语言心理环境对动词重叠也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公共服务领域也相应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诸如从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服务,每次变革都与公共服务有关.故尔本文尝试对英、美、新加坡三国的公共服务模式进行理论的梳理与分析.通过研究与思考,笔者认为英国模式代表了典型的福利国家公共服务的模式,美国的公共服务是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产物、新加坡的公共服务模式以亚洲文化为基础,体现了另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本文试图揭示它们的主要特征、实践与发展;寻找它们的共性与差异,探求这些模式已经取得的经验与教训,解读公共服务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以及对我国公共服务的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论纲朱荣科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研究,在我国还属于正在开垦的处女地,无论从理论经济学角度还是从现实经济问题上的研究,均是如此。笔者对于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的研究,立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该是国民福利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应该是混合经...  相似文献   

18.
(接2012年第1期)三、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群体构成与主要类型划分谁是医务社会工作者,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主要构成群体是什么,各类群体的主要特点、异同之处和主要成因是什么,中国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律与发展方向是什么,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基本问题。医务社会工作者人才培养是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工作者、医务社会工作者构成、社会工作者类型均多种多样,划分标准和界定角度日趋多元,实质是反  相似文献   

19.
主权在民思想是卢梭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他对民这一概念作出了若干层次的解释。主权在民是指人民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主权者,行使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是民的最高与最广泛的层次;从分享主权者权威角度来看,公民就是共同体中的单个人格,通过订立社会契约,形成共同体,享有公共的自由与平等;从对法律的服从角度来看,契约的订立者又是臣民,是法律的遵循者和被统治者。因此,人民处于和国家的双重关系之中,既是立法者,又是守法者——法律的臣民;既是主权者,又是被统治者。对民的不同层次的解释体现出其不同的政治价值取向,对当代公民政治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妇女与本土:近二十年来中国大陆的妇女犯罪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金玲 《浙江学刊》2002,(6):167-173
近 2 0年来中国大陆有关妇女犯罪的研究一直处于双重边缘的地位 :社会学研究的边缘以及妇女研究的边缘。本文对妇女犯罪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关注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从学科建设以及女性主义的角度指出现有的妇女犯罪研究理论体系中的短缺及不足。最后强调在本土化的基础上 ,从社会学和社会性别两方面 ,对中国大陆妇女犯罪的研究进行改良 ,并提出自己关于构建对妇女犯罪的社会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