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藏族舞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另一类是宗教舞蹈。宗教舞蹈是在祭祀礼仪中才会跳的一种舞蹈,大多是为了祈福,这也符合了藏族"多神崇拜"民族信仰的特点。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发展的缩影,沉淀了藏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信仰,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舞蹈随着整个藏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藏族宗教文化的独特性,才创造出了现在的藏族舞蹈,本文我们将对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进行分析探讨,看看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平原  张妍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43-144
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藏族舞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另一类是宗教舞蹈.宗教舞蹈是在祭祀礼仪中才会跳的一种舞蹈,大多是为了祈福,这也符合了藏族"多神崇拜"民族信仰的特点.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发展的缩影,沉淀了藏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信仰,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舞蹈随着整个藏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藏族宗教文化的独特性,才创造出了现在的藏族舞蹈,本文我们将对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进行分析探讨,看看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回族服饰文化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元、明以来 ,回族的服饰在不断变化 ,但其中的宗教基因却保留不变。它既表现出华夏民族的文化传承 ,又涵盖着伊斯兰宗教文化的教义、教规与伦理道德 ,在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独树一帜 ,为具有美观、端庄、俭朴等特色且表现出民族心理及审美观念的服饰文化。回族服饰文化是宗教礼仪服饰文化与世俗服饰文化的有机结合 ,体现着回族人民的智慧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刘雨桐 《中国藏学》2023,(5):159-167+218
关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英雄,关公信仰则是儒释道合流的重要体现,围绕其展开的文化、宗教实践和影响深入到汉、藏、满、蒙古等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大区域。这一信仰在藏传佛教中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而三世章嘉呼图克图师徒则是推动这一信仰得到文本支持并被规范化的关键人物。其中,三世土观呼图克图的著作明显表现出树立传承自龙树师徒之正统的意愿,结合相关人物传记中与外道持续交锋的记载,其对关公信仰修供文本的进一步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宣扬教法正统性的辅助措施;而这也是藏传佛教中国化在历史上的一个代表性体现。对于“关公/关帝”这一重要而复杂的文化母题,研究并理解其形象在不同民族文化和宗教中的显化与内涵,以及这种建构所扎根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语境,是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长期过程和灿烂成果的有力切入点,也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探索中国民族经济学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目前经济学研究而言,我国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仍是以西方经济学为主,但是,研究中国问题只靠西方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有人说,经济学没有国家之分,也没有民族之别,民族经济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等等。“民族经济”这一概念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或者在特定的社会环境里可能是一个政治概念,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民族经济”绝不止于此。经济学专家叶坦教授曾指出,民族经济的现代化并非消除民族个性的“同化”,不能不考虑到民族经济文化自身的个性与特点,尤其是包括风俗、信仰、宗教等在内的“非经济因素”。用同一个模式进行不同民族和不同区…  相似文献   

6.
马锡珍 《中国民族》2007,(10):32-33
回族舞蹈是伴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在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的双向交流、渗透过程中新的文化创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宗教观念和民族生活的特定性,回族舞蹈无论是流散于民间的娱乐活动还是舞台表演的作品创作,都是在以表现民族精神气质、反映民族思想感情、展示民族生活风貌过程中形成自己艺术审美独特风范的“这一个”。回族舞蹈的发展也必将是在当代精神的发展创新中,不断完善着自己“这一个”的形式美创造。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且宗教信仰的形态复杂多样,从原始宗教到我国本土的道教直至体系完备的世界性宗教,都有相当数量的信仰者。长期以来,各种形态的宗教同时并存于不同民族之中,与各民族社会思想文化、风俗习惯、道德伦理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影响面广,情况复杂, 因此,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领域的问题,关系到众多信仰者的精神生活,关系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到广大民族地区的安定。  相似文献   

8.
论《格萨尔》史诗的巫术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伟  赵闻彦 《西藏研究》2009,114(2):56-62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人民的大百科全书,其间蕴含着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文章以宗教为视点,认为<格萨尔>史诗中的巫术是一种原始宗教的文化反映,体现了藏族人民企图征服自然的意志和愿望,史诗的某些故事情节是巫术观点基础上被创造出来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藏族人民在格萨尔这一人物身上寄托了民族的精神和期望.  相似文献   

9.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一时期敦煌文化以中原文化为主导,融入来自中亚、西亚各国以及西域、青藏、蒙古等地区的民族文化成分,呈现出博大的开放性、包容性与多元性。这既是敦煌文化的个性,也体现出了敦煌文化的特质。在莫高窟北区出土的大量民族文字文献,以及敦煌石窟中出现的宗教文化因素和民族因素,都表明来自中原的文化与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在敦煌和谐相处、交融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最终融合成为别具一格的敦煌文化。这是长期以来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同时也是与各种外来文化互相融合而逐步生成的,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壮大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10.
古代宗教与一定的民族共同体联系在一起,是这些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早期阶级宗教的民族特征明确无误地表现在其命名方法上,这种命名方法通常与流行这些宗教的民族共同体的名称密切相关。民族宗教(或者如谢苗诺夫所说的“传统仪式宗教”)是在地区的土壤上产生的。它涉及居民的劳动、家庭和社会生活,因而各种仪式非常丰富。这些仪式成了古时居民  相似文献   

11.
从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亚、北非广大地区以后,他们在语言、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都给当地被征服者以极大的影响。阿拉伯语促进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的文化发展,成为构成这一地区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阿拉伯人也受到这些被征服民族的影响。现在“阿拉伯人”一词,是指使用同一语言,在共同的文化传统下生活的一些人们;并非指某一特定民族或某一特定国家,也不是指信仰某一宗教的人们。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的居民,多  相似文献   

12.
全国各族人民渴望已久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于1957年11月1日已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六十次会议议决通过,并且提交第一届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后讨论批准。这个草案的当前任务专为便于汉族广大人民学习汉字汉语、扫除文盲、推广普通话,并且帮助兄弟民族学习汉字汉语而制定的。它在目前的主要作用是为给汉字注间。预计在它公布实行后,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化水平将发生很大的作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种重大成就的开始,我们各族人民对党和政府这一英明措施表示欢欣鼓舞。“汉语拼音方案草案”不但对于汉族广大劳动人民有显著的作用,对于各族人民交流文化、加强团结也是非常重要的。周恩来总理最近在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所作“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里曾经说:“汉语拼音方案可以作为各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民族舞蹈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五彩斑斓,体现了各民族的特点和不同地域特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和外来文化对我国民族舞蹈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给我国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甚至有些民族舞蹈文化渐渐被边缘化或消亡。为了传承和保护我国民族舞蹈文化,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民族舞蹈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本文阐述了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意义,并探讨了传承与发扬民族舞蹈文化的途径,旨在保护、传承与发扬我国民族舞蹈文化。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民族文化历史发展中最早的原创性文学作品是在接受宗教的影响下产生的,俄罗斯人姓氏是宗教对整个俄罗斯文化影响的一个缩影,分析俄罗斯文化现象中数字的语用内涵,对俄罗斯民族宗教文化现象的解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梅列日科夫斯基始终坚信俄罗斯的未来必须通过宗教才能得到拯救,东正教信仰是决定俄罗斯民族命运的基本因素,俄罗斯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精神气质、道德规范等诸多方面受东正教的影响,俄罗斯人性格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宗教性。俄罗斯已经完全恢复了延续千余年的宗教传统,不了解俄罗斯的宗教就无法真正认识其文化内涵的民族心智。  相似文献   

15.
“合力效应”一词是民族教育研究专家陈红涛先生提出的,意指利用宗教在民族群众中的威望以及寺庙和宗教界人士对教育的支持,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宗教和教育的关系,在阿坝州具体地表现为藏族传统文化和寺庙教育与汉文化和现代学校教育之间的  相似文献   

16.
东北柯尔克孜族的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柯尔克孜族是我国柯尔克孜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主要聚居于黑龙江省富裕县,人口145人(1990年7月统计),是18世纪中叶因参加准噶尔叛乱,作为叛民发往东北的.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东北柯尔克孜族文化表现出与西北柯尔克孜族文化很大的不同.在宗教方面也是如此.东北柯尔克孜族的宗教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他们既有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又有从其它民族拿来的宗教习俗;既信仰原始的萨满教,又信奉阶级社会形成的一神教喇嘛教,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7.
本刊推荐我们用歌舞展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我们用激情演绎这属于中华文明的另一半我们在舞台上翻开中华各民族原生态文化的精彩目录地方:云南曲目:《舞彩云》:打造者:云南省民委、省文化厅表演评介:这是一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舞台艺术精品”。一群守望精神家园者的歌舞。它蕴涵着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彰显了民族文化的个性,维护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可以称为是一座云南民族舞蹈的“基因库”。此台节目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歌舞表现得既传统又现代,既民族又世界,具有民族的个性,又有世界的共性。让观众深受震撼!…  相似文献   

18.
湖南维吾尔族在辗转迁徙和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地转用了当地汉语方言。汉化的日常生活词汇、宗教词汇以及富有宗教文化色彩的经名不仅更好地适应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保持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传承了自身的民族文化。实际上,中国许多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长期交往都存在着类似的发展趋势,即民族语言的汉化不仅是语言调试的表现,也是维系民族认同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饮食文化心理是指一个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结构,配餐方式,主食、副食、饮料的制作和享用;祭祖,待客及相关的饮食行为、习惯等饮食民俗特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品味心理。饮食文化心理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侧面反映。从各民族不同的饮食中我们不仅可以窥测到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还可以窥测出不同民族的不同的社会化经历和社会生产方式、民族意识、民族情感和个性心理特征。中国的朝鲜族由于其持有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发展根源,在饮食习惯、饮食品种、饮食规…  相似文献   

20.
为宏扬云南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出表现时代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将云南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实现把云南建成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了一批知名专家编写并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云南民族文化知识丛书”。 该丛书共28册,从历史、哲学、人物、文学、教育、科技、宗教、饮食、医药、农耕、建筑、采集渔猎、文物古迹、美术、工艺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云南民族文化知识,展示了云南各民族人民千百年来积累、涵养的优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