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清代立法修律(主要是大清律)的沿革演进及其性质的考察,勾勒了清代法律其早期从“参汉酌金”到乾隆定制的“汉化”过程,以及自嘉庆以降从固守“祖宗成法”到“新律萌芽”,被迫走西化之路的过程,并对晚清的修律运动进行了评述,指出晚清法律近代化过程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对当今的法制建设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叶,晚清社会兴起了一股激烈地反传统的重商思想,一些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因素伴随着重商思想的发展而出现在中国大地上。这些具有近代化性质的因素,从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奠定了晚清社会近代化转型的雏形。在重商思想的实践中,晚清中国开始了举步维艰的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的工商业社会转型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成就,认为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对西北边疆民族史的初步探讨;对西北边疆历史地理的全面清理;提出了设新疆省以固边防的切实措施和打破了以往史地学局限于中国的狭隘观念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美国第一位驻华大使蒲安臣,对晚清中国外交近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将<万国公法>引进中国,促进了中国外交礼仪制度的近代化,加速了驻外使领制度的建立,使晚清中国外交逐步走向了近代化的道路,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袁世凯是近代中国政治界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晚清时主张废科举、办新学、鼓励和选派学生出国留学,为培养中国近代化人才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晚清教育事业,尤其是晚清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京师同文馆既是晚清外交走向近代化的产儿,也是晚清外交近代化的推动者.同文馆在对近代西方外交观念的传播,参与对西方的外交考察、驻外使领馆制度的完善以及对外交人员的培养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同洋务运动的其他事业的命运一样,同文馆并没有改变晚清外交被宰割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晚清,作为沐浴欧风美雨的前沿阵地,东南沿海地区私学率先奏响了近代化的乐章,成为新式私学最先崛起、最发达的地区,并呈现出多元主体参与办学、爱国热情高涨等特点。东南沿海地区在教育上成为先行者,在引进新学、新的教育方法、新的教育理论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对晚清教育近代化,起了有力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光绪二十二年(1896)成立的武昌舆地学会是荆楚地区最早的一家民间自然科学学会,也是中国第一个地理学会。该会译印了大量的外国地图,并用西方先进的测绘方法和印刷技术编制出版了700余幅中外地图,在晚清地图学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较高的科学价值。武昌舆地学会对当代地理学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隋书地理志考证》针对《隋书·地理志》的文本内容进行了大量考辨订补,解决了原书中许多固有的问题和缺陷,成为《隋书·地理志》让人信服的考证性文本.《隋书地理志考证》的引用文献非常丰富,共引用著述达260种,涉及经史子集以及类书等各个部类,其中以正史、地理志以及地方志文献为主,主要应对舆地学考据中的时间和空间两种视角;引用频次在两次以内的文献,大多数比较稀见,达到166种,单篇的碑铭诗文记征引达60篇(首),主要应对舆地学考据中要素的视角.其引用文献能够反映出杨守敬研治舆地学的广阔视阈,提供了翔实的文献材料,是舆地学考据中最信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铭传,晚清名臣之一,他为推动台湾的近代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主要就台湾近代化发生的原因,刘铭传促进台湾近代化的主要成就及他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作简要的论析。  相似文献   

11.
杨守敬作为清代地理考据的殿军,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完成编订的《历代舆地图》是他一生地理考据研究的重要结晶。该图历时三十余年而成,凡三十四册(组),分总图和分图两种,全面绘制出了我国自先秦至明朝的历代地图,对清代乃至清代以前的沿革地理学进行了集大成式的总结,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清末留学热潮兴起,缘于“师夷之长技”之深化。留学问题的提出、有关制度的建立,回国后的任用都是清廷在“中体西用”指导下的社会重大变革。作为晚清社会政治近代化的构成,留学活动无疑对此期政局影响甚大。留学生群体成为晚清最为重要的社会变数,也是辛亥革命何以发生及怎样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慕维廉是活动在晚清文化界的一位著名的传教士,他曾在中国学者的帮助下译出过《大英国志》和《格致新机》等颇有影响的译著,1853—1854年上海墨海书馆出版了慕维廉的《地理全志》。作为第一部中文版的西方地理学百科全书,该书较为系统地向中国人介绍地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知识,也介绍了气候学、水文学和人种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其中“地史论”较早详细地介绍了荷马、希罗多德、马可·波罗、洪堡等一些西方著名的地理学家。1883年慕维廉为迎合中国读者的接受能力而将该书重新修订,修订版《地理全志》虽然内容有很大的缩减,但却产生过很大的社会影响。目前地学界有郑《地理全志》一些错误的认识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4.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 ,学术界兴起了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的高潮 ,他们以探究边疆形胜、谋求保国固土为宗旨 ,对西北边疆的历史、地理、民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涌现出一大批名家和名作 ,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一时期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成就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学术界兴起了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的高潮,他们以探究边疆形胜、谋求保国固土为宗旨,对西北边疆的历史、地理、民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涌现了一大批名家和名作,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文对这一时期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成就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小说稿费制的逐步确立,直接促进了中国职业作家群的形成,推动了小说的繁荣与形式的变革,并大大提升了小说的娱乐功能,这在某种意义上使得清末民初文学演为新文学历史发展的一个前奏,成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交机构近代化始于晚清,完成于民初,外交机构也历经了总理衙门、外务部、外交部。总理衙门和外务部在外交机构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封建统治大框架内进行的外交机构变革充满了矛盾和对抗,直至清王朝统治结束,中国外交机构近代化的使命始终没能完成。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建立共和制,在国体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北京政府对外交机构进行彻底改造,最终完成了中国外交机构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清代曾出现过一个西北史地研究群,其成员间的学术交游随着道光初年西北边事而活跃起来,在以后的三十年间,学者们在西北史地研究中直面讲谈、交换文献、分享成果。其中,既有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有前辈与后学之间的相承相袭。这些学术交游活动,促进了西北史地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9.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之风逐渐兴起,出现了一大批名家和名作,西北边疆史地学在当时也获得了“显学”的地位。本文对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