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新人类文学”以自己及周边的生活为原型,对身处都市的诸种欲望进行了感性描写,引起文坛强烈争议,本文分析了这一文学现象所产生的社会背景,指出“新新人类文学”关于现代都市的欲望化叙事及其“反叛性”的背后,实际上更多地是对都市人文精神的颠覆与瓦解。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都市文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意义的都市在中国的崛起,一种以都市为描写对象的新型的文学类别——都市文学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悄然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探求都市文学的发生、发展,研究都市文学的品格、特质,无疑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文学史意义。这里登载的三篇论文,或从宏观角度揭示了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阶段性特征,或从微观角度剖析了都市文学发展过程中有意味的种种现象,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刊希望借此专栏(本期当然只是一个开始)推动尚有不少言说空间的都市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施蛰存是都市文学——中国新感觉派的中坚,其笔锋犀利,对上海这个畸形都会所进行的深入剖析,为学界所广知。但其数量可观的描写乡村生活的小说,却给人以"门庭 冷落鞍马稀"之感。作家一度生活在乡村,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乡村的变化,因 而体现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内蕴。从另一侧面来说,即便是其都市题材的小说,在批判城市畸形文明的同时,也褒扬了一种乡村理想的原始文明。  相似文献   

4.
苏青,现代著名女作家。她以一部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轰动了40年代的上海滩文坛。她以其大胆的笔触,书写都市饮食男女日常生活之事,因而很受市民的欢迎。本文试图在沦陷区文学这个大背景下,从以生为本这个写作价值取向层面出发,去研究苏青的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日常生活体现的世俗性的内在文化涵义,从而肯定苏青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女学"、"女学生"是20世纪中国现代性话语体系的能指符码之一。作为"现代性"转喻象征的"女学生",在沈从文的笔下成了现代性批判的指代,显示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男性本位特色。作为"他者"形象的女学生,在其听闻传播与成论生成的形式中寓含了其异己性与欲望化特征,在抽象与矛盾描写中显示了其客体化与对象性本质。"女学生"形象在沈从文笔下作为"第三方"话语谱系,折射着乡村对都市的想象、都市对乡村的影响,以及来自乡村、身居都市的作家回望自我与民族来处,对国民性、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现阶段是一个从乡村社会向都市社会转变的时期,这个转变的过程也成为从农业文明向都市文明转化的文化转型过程,相较于社会转型,文化转型是一个长期、隐蔽的过程。从人类学角度看待都市化过程中发生的文化转型现象,从家庭、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整合模式等较为典型的方面进行阐释,将对文化转型的研究、都市化研究及中国社会的研究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7.
丁玲20世纪40年代小说创作出现了重大转型:由个体表达向阶级呈现切换、由心灵开掘向表层叙事转化、由艺术想象向文学纪事迁移、语言由精致向粗放流变。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从文学发展史的层面对其重新考察,她的转型在感应和记录时代、大规模表现现代乡村社会以及把长期被"病魔化"的乡村与农民还原为本真状态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也存在着丧失文学的批判精神、消解个体生命价值、缺少艺术上的引领性和超越性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8.
“女学”、“女学生”是20世纪中国现代性话语体系的能指符码之一。作为“现代性”转喻象征的“女学生”,在沈从文的笔下成了现代性批判的指代,显示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男性本位特色。作为“他者”形象的女学生,在其听闻传播与成论生成的形式中寓含了其异己性与欲望化特征,在抽象与矛盾描写中显示了其客体化与对象性本质。“女学生”形象在沈从文笔下作为“第三方”话语谱系,折射着乡村对都市的想象、都市对乡村的影响,以及来自乡村、身居都市的作家回望自我与民族来处,对国民性、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老舍和施蛰存都是都市小说家,与所描写的都市有着切肤的情感,不像京派作家那样用乡村的纯静优美来反衬都市的腐败、虚伪和堕落,也不像左翼作家那样用阶级分析的眼光,揭示都市尔虞我诈、男盗女娼的现实,而是客观中肯的,但仍然能发现都市的弊端:老舍用幽默的笔墨,讽刺北京这个乡村都市的封建性;施蛰存运用心理分析和感觉主义的方法,表现上海这个现代都市的堕落与变异。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战争叙事、知青叙事都趋于消沉,乡村叙事还是她们涉足的话题,都市叙事基本成为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主旋律,女性文学也就从性别压抑、性别遮蔽而真正走向繁荣。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催化和90年代多元文化的转型之外,女性叙事从本质上来说是摆脱不了原生的性别意识和母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女性的自我觉醒首先在文学中得到张扬。中国百年文学中,大量女作家涌现和大量妇女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文学关注,大量两性关系的乡村化都市化和欲望化的多重叙述与多元描写,女性从肉体哲学到灵魂鞭笞,从“拷红”到“审男”乃至于阿Q与吴妈的原初欲念都一一在这种差异中显示着文学的诗学表达,显示着两性文学关系中的深度差异,正在成为文学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转型,中国社会、尤其是城市,呈现出一种“类消费”“类后现代”的社会形态。基于此一背景,“新都市小说”应运而生。新都市小说不是空中楼阁,它是20世纪以来已有的城市文学的一个合理发展。新都市文学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文学生产机制,它同传媒、出版、网络、影视等有着不解的源渊。新都市小说在叙写城市日常经验、呈现城市生活方式、表达都市想像方面为当代小说提供了新质。但部分小说对于“欲望”的一味俯就,缺乏积极的精神建构,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欲望化写作是当今文坛上方兴未艾的且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其注重张扬感官放纵和感官感受。本文拟从欲望化写作的成因、分类以及欲望化写作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欲望化思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转型,中国社会、尤其是城市,呈现出一种“类消费”“类后现代”的社会形态。基于此一背景,“新都市小说”应运而生。新都市小说不是空中楼阁,它是20世纪以来已有的城市文学的一个合理发展。新都市文学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文学生产机制,它同传媒、出版、网络、影视等有着不解的源渊。新都市小说在叙写城市日常经验、呈现城市生活方式、表达都市想像方面为当代小说提供了新质。但部分小说对于“欲望”的一味俯就,缺乏积极的精神建构,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转型,中国社会、尤其是城市,呈现出一种“类消费”“类后现代”的社会形态。基于此一背景,“新都市小说”应运而生。新都市小说不是空中楼阁,它是20世纪以来已有的城市文学的一个合理发展。新都市文学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文学生产机制,它同传媒、出版、网络、影视等有着不解的源渊。新都市小说在叙写城市日常经验、呈现城市生活方式、表达都市想像方面为当代小说提供了新质。但部分小说对于“欲望”的一味俯就,缺乏积极的精神建构,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乡村、都市与小城 人们普遍认为,乡村与都市是对立的两极。乡村人与都市人有很大区别。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似是水火不容的两大板块。在都市人看来,乡村意味着原始、粗野、蛮荒、孤寂;而在乡村人眼中,都市则又无异于放荡、淫秽,虚伪、喧嚣。他们在生活方式、文化心理、价值观念、道德信仰诸方面都似乎绝然不同。乡村与都市的碰撞斗争,此消彼长,被看成是由过去走向未来的必然过程。已经有不少人在呼吁:要用都市文明去改造和重建“乡土中国”;当然也有相反,另一些人在用乡村特有的传统感情和价值标准比照和批判着与都市工业文明相伴生的对“欲”的贪婪、冷冰冰的人际关系以及虚伪放纵的性生活等。于是乎也就有了林林总总的对乡村、都市以及乡村与都市关系的表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伴随现代都市的兴起,城市化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都市空间重组、都市生活方式以及都市生活体验的变化促使文学艺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都市空间经验的感觉新奇性和感官刺激性,生成了现代都市文学"感觉化"的表达方式。作为都市空间经验的表达,新感觉派小说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都市文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文学转型初之苏曼殊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轶 《南都学坛》2004,24(4):61-62
苏曼殊作为"五四"前夜革命文学时代一个"异数",他的小说创作兼顾了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双重尝试,其努力正是中国文学在现代转型早期探索文学如何在政治化、艺术化、娱乐化以及"中化"与"西化"的拉拔中如何保持小说创作独立品格的比较成功的实践。同时,他笔下人物已有现代意义上对于人生个性自由自觉地向往和追慕。从这个意义上来谈其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真可称得上"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相似文献   

19.
"为农民写作"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的特殊传统,在这个口号下,作家们创作了大量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阅读事实证明,这些作品并未在广大农村不胫而走,倒是吸引了一些企图破解乡村文化秘密的窥探眼光.文学经验中的乡村和现实经验中的乡村大相径庭,文学经验中的乡村不过是都市人眼中的乡村."为农民写作"不可避免地成为被悬置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欲望之境与生存之象——论90年代新都市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都市小说是90 年代文坛上一个崭新的文学样式,它以都市人的欲望和生存为出发点,对世纪末的中国都市人文景观做了真实的呈现。本文从都市意识、新都市人、都市生存三个层面对其进行散点透视,指出其存在的意义,揭示其内在的文学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