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7,(5):179-186
根据汉代不同时期刑徒兵役的特点,大体可划分为西汉前期、武帝至新莽、东汉三个阶段。西汉前期,无为而治思想使得征伐不多,加之以授田制为基础的征兵制可保证充足的兵源,故此时征发刑徒服兵役尚属偶然;自武帝至新莽,土地兼并导致了征兵制的破坏,此外,庞大的战争规模也需要广辟兵源,故征发刑徒服兵役成为常态;东汉时期,刘秀开创了柔道政治,广赦刑徒,加之为减少自耕农破产而有意减少征兵的举措,以及光武帝军制改革的影响,征发刑徒服兵役在东汉渐成定制。和西汉比较,东汉征发刑徒服兵役的范围一般面向全国,强制色彩更为突出,鼓励刑徒兵家属赴边居住。  相似文献   

2.
研究我国农民战争史的同志,对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末的绿林、赤眉起义以及东汉末的黄巾起义等,几乎无不格外重视,以致论述这些起义的专文与专著颇为不少。但是,相形之下,对西汉成帝时期的“刑徒”起义,却很少为人们所注意,既不见有论述它的专文,,在一般通史著作中也多一笔带过。然而,西汉成帝时的“刑徒”起义,却有它本身的鲜明特点,也有引起这些“刑徒”起义的特殊原因,通过它还显示出当时的劳动者进行反抗斗争的性质,甚至还可以看出它与绿林、赤眉起义的某些联系。一言以蔽之,对西汉成帝时的“刑徒”起义,是应当给以应有的重视的。本文试图提出这个问题,简略地谈点个人的肤浅认识。至于深入探讨,则有俟于贤者!  相似文献   

3.
论骊山之役与西周的灭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骊山之役与西周的灭亡王雷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一、史书有关骊山之役的记载及清崔东壁的质疑骊山之役直接导致了百周的灭亡.而关于骊山之役的史实,《史记》、《国语》的记载都过于简略,且多疑窦.《周本纪》云: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爱之,欲废申后...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献中有关“西周灭亡及平王东迁”这一历史事件的记载极为简略,语焉不详,而且其中的一些具体情节的记述也不乏矛盾之处。由于这一事件涉及西周末年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以及周王朝与戎狄之间民族关系的许多方面,兼有内乱外患的性质。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一事件加以重新考察、梳理。疏漏之处,诚望识者指正。 一、《史记》中关于周灭亡及平王东迁的记载与学者的质疑 在古代文献中,《史记》记载西周灭亡及平王东迁的事件最为详细,但其中也有很多令人难解之处,对此历来的学者们曾从不同方面提出自己的质疑。为便于论述,不妨先将《史记》中有关材料节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于秦汉律中的“隶臣妾”,古代典籍中虽有解释,但很不详尽,难于弄清其性质。一九七五年出土的云梦秦简提供了大量关于“隶臣妾”的第一手材料,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发表了不少卓有见地的论文,使人耳目一新。对“隶臣妾”的性质,当前主要有三种看法:有的同志认为是奴隶,有的同志认为是刑徒,还有的同志认为形式上是刑徒,实  相似文献   

6.
高凯 《文史哲》2007,(5):123-127
从秦始皇陵徭役刑徒墓的发掘看,秦代每年至少要使用200万以上的青壮男性从事各种力役。如果再加上大批育龄妇女进入服役人的队伍,可能每年服役青壮男女会达到三四百万,再加上徭役及战争中病死、累死或被杀,必然会造成各种类型的人口比例失调问题,严重影响正常的人口繁衍。  相似文献   

7.
形而上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形而上学的含义出发 ,分析了几种形而上学的界说 ,从历史的角度说明了反对、拒斥形而上学的过程与意义。对近年来新的形而上学的复兴、一些人对形而上学的召唤作了剖析 ,指出了任何作为哲学含义的形而上学都必须从一定的假定出发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8.
要全面理解唯美主义的内涵 ,首先 ,要分清其指涉范围 ,是就文艺创作思潮而言的 ,还是就文艺研究方法提出的 ;其次 ,在此基础上 ,需进一步明确这一范畴的意指重点 ,是就文坛的一种创作原则而言的 ,还是专指某一时期特定的审美追求 ;最后 ,应对其内涵所包含的几个层次逐层剖析 ,指出其与形式主义、审美救世理论和颓废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把握其核心与实质。惟有如此 ,才能真正理解其涵义。同时 ,在将该范畴运用于文学评论时 ,也要在其内涵限定的范围内正确使用 ,并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否则“唯美主义”这一范畴就会被用滥用乱 ,失去其原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相邻权辨析     
相邻权是为调节在行使不动产所有权中的权益冲突而产生的权利,其不是一种独立的物权,而是所有权的延伸和扩展,是所有权权能的体现.与相邻权相关的概念主要为相邻关系及地役权.明晰相邻权与相邻关系、相邻权与地役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清晰地界定相邻权的内涵并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0.
诚信辨析     
诚信既是一种完整的德性或德目,也可看作是两种德性即诚与信的辩证或复合。在传统的道德理念中,诚与信具有相近之处,又有较大的差异,对二者进行辨析,把握二者的辩证统一性,对现今进行诚信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事实辨析     
事实与物质、客观事物以及关于物质和客观事物的认识都是不等同的,事实是作为主体认识或行为根据的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实际存在状态。它的特性一是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者为转移,屯不是主观的经验知识;三是主体对象性,客观实在只有在与主体发生了联系,成为一种对象性的存在时,才是事实;三是具体个别性;四是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狱讼辨析     
诉讼,在先秦典籍中一般称为“狱讼”或“讼狱”,亦有单称“狱”或“讼”的。 近年来出版的一些法制史著作中,多以《周礼·秋官·司寇》中所说的“讼”为民事,以“狱”为刑事,藉以区别西周时代的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活动。如有的著作在谈到“西周的司法制度”时说:“民事案件原、被告双方都要到庭,并缴纳‘束矢’(一百支箭)作为保证,败诉  相似文献   

13.
14.
丁义娟 《兰州学刊》2012,(6):183-188
"刑徒"与"徒刑"含义理解的不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刑罚制度的两条发展线路——罪奴制与徒刑制。在两条发展线路主导地位的此消彼长中,秦汉时期作为重要的过渡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出土秦汉简考察传统被称为"劳役刑"的"城旦舂"等刑罚的性质,无刑期以及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行为能力的限制使"身份刑"的概念更符合该类刑罚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姚洋  秦子忠 《文史哲》2021,(3):70-85+253
在与自由主义的批判性对话中,儒家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儒家的个人乃关系性而非原子化的,强调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和角色的多样性,其相应的个体价值以相互责任或角色来规定;二是在行为层面,儒家强调个体对"礼"的服从,儒家自由主义的个体自决以维护社会秩序为前提;在制度层面,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给予个体自决以充分的空间;三是儒家不承认由同一性规定的抽象平等,但坚持由对称性规定的关系平等。由此在尊重个人的价值和自主空间上,儒家与自由主义是相通的,但儒家将个人置于社会秩序之中且尊重资质,从而能够避免自由主义的三个原则即个体价值、个体自决和抽象平等之间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曾刚  何璇 《理论界》2005,(11):82-85
行政解释是指特定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法规、规章等法律规范的含义进行说明和在新的情况下明确适用法律依据。它是行政法的一种法律渊源,属于法律解释的范畴,但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性,在制定主体、对象、目的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与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对法律漏洞的补充及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解释等不同。  相似文献   

17.
辨析语义悖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数年以前,本文作者曾经论证过导致一些著名悖论的逻辑原因;从那以后,我在多方面受惠于某些重要的、富于启发性的批评和反驳;本文便是对这些批评所做的系统的回应。简而言之,在这里我力图通过对一些典型个案的直接而穷根究底的分析论证如下论点:所有的语义悖论都导源于一个错误,即悖论由以得出的前提表达式的逻辑结构固有地违反了逻辑规律。为了论证的简明起见,我不再述及关于语义悖论学术界早已达成共识的那些背景知识。语义悖论中最古老、最典型的是说谎者悖论,该悖论的经典形式是:(S)这语句是假在上式中,S代表说谎者语句“这语句是假…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国内外藏学界对本教的名称“本”一词有诸多解释,主要有以下四种:1)念诵说,2)与佛教的Derna,即佛法同义说,3)作巫术之意说,4)作祈求或恳求说。其中持念诵说观点者居多,他们的依据是,“在一些历史书籍中认为‘本’一词是藏语古词,与香雄语中的‘Gyer’即念诵相同。‘本’为藏语古词这不仅毫无疑问,而且‘Gyer’一词源于香雄语,等同于‘本’之意,也是无需任何怀疑的,‘Gyer’一词还在藏语和香雄语中并用,它在本教古文献中作‘念诵本教仪式中的颂词’之意使用”。以笔者管见,这种解释从字面上理解似乎很完整,但经不起仔细推敲。“本”与“Gyer”一词同义,这没有错,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也必然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是高等教育市场化,高校毕业生商品化;还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把市场经济中一些有营养的成分吸收过来,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加以改造。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萨特是当代西方思想界的重要人物,也是有争议的人物.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萨特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发表了一些比较好的文章.但我认为,停留在对萨特某一时期或某一作品的研究还是不足的.忽视从总体上全面地考察萨特,往往容易形成片面的认识.因此,对萨特哲学理论和思想作历史地分析和客观地评价,仍然是我国学术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