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松丽 《学术探索》2012,(6):122-124
为社会服务是我国大学主要职能之一。本文以时间为经再现了我国近代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纵向历史演变,以我国近代大学社会服务的实践模式和社会服务形式为纬阐释了我国近代大学社会服务的发展历程。以期通过经纬结合展现我国近代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历史画卷,对我国现代大学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以传承、扬弃及启迪。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实现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学社会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服务定位不明晰;服务的科技文化含量低;社会服务经济效益低,是我国大学发挥社会职能的现状。为了实现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首先,应明确职能定位;其次,构建良好的服务机制;再次,从实现策略上,应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学术优势,同时应建立良性的大学社会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3.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这三项职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其产生既是大学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也符合大学自身发展的逻辑,经历了一个历史沿革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内容和形式得以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4.
大学职能的演变并非是自然而然地进行的,而是社会对知识需求的不断变化与大学不断满足这种需求变化的结果,是在不同历史时期被社会分别赋予的。知识社会的来临使大学的职能由教化、科研、服务社会必然演进到引领社会上来。知识社会中的大学,一方面必须努力把握科技教育的方向,改变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一大批既能够生产知识又能够运作知识的新型人才,并积极探索适合知识社会的新的产业组织模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还应不断探索真知、追求理想,赋予人真善美的丰富内涵,引领社会大众在精神上不断完善,赢得理性和独立,为社会营造一种健康的、向上的、推动人类发展的时代精神氛围。  相似文献   

5.
韦成龙 《云梦学刊》2011,32(2):156-157
在过往的历史里,大学一直被视为象牙塔。大学高度强调自身的自治性,人为地割断了自己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仅仅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视为自己的应有之义,而将大学服务社会这一重要功能忘却了。在今天,任何一所大学比任何时候都更为清醒地认识到强化大学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6.
《四川社科界》2006,(5):15-16
社会科学是什么?问到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大学讲堂上教授们一摞摞厚厚的讲稿,或者书店中一排排装祯精美的图书。社会科学有什么用?可能很多人对此也是一头雾水。长期以来,由于社会科学独特的学科性质和她为现实服务往往要经过中间环节的特点,使她总是难以走出学府、走出书斋,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与人们若即若离。其实,社会科学并不高深。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人类社会,使自己的行为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有力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7.
张焱 《理论界》2009,(12):178-179
大学的社会批判精神是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相对于社会的独立性和批孙}生推动了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大学中知识分子群体具有两面性,要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以提高大学的社会批判性。未来大学应成为具有批判精神的场所,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与社会互动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大学对社会的所作所为都存在着可以据以力争的成绩和理由.但是,一切机构和个人都在与社会的积极互动中取得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钱,那么大学作为社会思想的源泉地,社会思想的引领者,与其他机构或个人与社会的接触方式根本区别在哪?显然,大学精神是大学的一切活动的文化标识,而大学精神的守望者是大学应有的批判性,大学只有拿出批判性的武器才有可能将大学自身和其他社会机构区别开来,因此大学的批判性是大学与社会的边界.  相似文献   

9.
张益民  黄学军 《云梦学刊》2007,28(5):116-119
现代大学的建立既是对传统大学封闭性的批判与否定,又是对传统大学职能的继承和拓展,更是大学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变革。现代大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催生儿,是国际高等教育交流与竞争的产物,是政治家、教育家设计并组织建造的“大厦”,是由社会公共财富创造的可再生的、可共享的社会资源。重视培育与发挥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衡量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程度的文凭,人们争相竞取。有些人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取得一定程度的文凭后,再参加工作。有些人参加工作后,自感文凭低,一边工作一边参加各类自学考试,获取高文凭,工作学习双丰收。  相似文献   

11.
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层面的技术建构与运作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技术创新尤其是社会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加速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社会技术化是分析社会变迁问题的重要维度,对社会技术化方向、路径、过程、机理、特征、效应等问题的深入探究,有助于人们自觉地引导和驾驭现代社会技术化进程,积极应对现代化、全球化等带来的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2.
作为知识生产与传播的重要场所,大学服务社会的主要途径是知识与商业的结合.而知识与商业的结合是一种学术性的产业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不同于其他产业活动的本质在于创新.无论是知识与商业的相互渗透,还是知识与商业的相互演化,都充分体现了知识与商业结合的创新性本质.地理的邻近性为知识与商业的耦合互动提供了共同空间,也构成了知识-商业耦合互动与区域创新的内在联系.随着知识的发展,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强调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并非是削弱大学的传统功能,实际上,在大学实现知识商业化的过程中,也不断增强了其教学和科研功能.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中的出版问题[美]戈林·戴著岁寒居译在美国,几乎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出版机构。大学自行出书的形式在美国出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人们或许认为美国大学中的这一普遍现象已得到充分认识,并找到了自身的地位,然而我认为仔细考察,分析一下它在校园学术活动中的...  相似文献   

14.
怀着远大的理想,承载着家长和社会殷切的希望,千千万万的莘莘学子跨入了大学殿堂,渴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怎样才能成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体现自身价值的人才,是大学生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而作为人才摇篮的大学,只有培养出合格的学生,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求人,才是合乎社会要求的。显然,要达此目的,恐怕都回避不了“成才”、“成人”和“成功”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理 《云梦学刊》2010,31(2):54-57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不应一味迎合社会被动适应社会文化,大学不仅仅要走进区域社会的中心,而应走在区域社会的前头,引导区域社会文化发展,主动促进社会文化软实力提升。为更好地实现对社会文化的引导,更有效地促进社会文化软实力提升,实现其社会责任,大学必须培育特色文化、跃升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6.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无论是在过去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还是在改革开放成果显著的当代社会中,为读者服务始终贯穿于图书馆一切活动中。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最大限度地向读者提供一切方便、读者第一等服务观念已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全方位、高效益地为读者服务,让读者满意,就必须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对当代大学社会职能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由此引发了对大学社会职能的探讨。立足于我国大学教育的实际,对当前有代表性的大学社会职能观进行分析,当今条件下的大学应当具有如下社会职能:大学应成为社会的先导,大学的经济、政治、文化功能是其主要表征;大学应担负起对社会的审视与批判功能;大学要为社会培养具有独立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回顾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意义最大的、最为根本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的核心是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所谓分层,是对于社会的一种特殊的观察角度,也就是说从人们社会地位垂直变化的角度观察社会。分层的本质是关于人们之间的利益或资源占有的关系。而改革的本质也是关于人们利益关系的变迁,因此,这里研究的也就是在改革开放中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大数据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手段,这一范式转型和新兴驱动力促使青少年社会服务必须主动探索如何利用大数据治理技术更精准高效地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和有的放矢地制定社会政策。不管是从科学性、跨学科性还是可预测性的角度看,大数据治理技术的发展与青少年社会服务具有较强的契合性。青少年社会服务领域的管理者和从业者需要利用大数据治理技术,描述、诊断、预测和说明相关议题,从而努力实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公益目标。同时,大数据治理也面临数据的生成和完整性、取样、数据提取与分析、对结果的解释以及伦理安全等方面的挑战。未来需要通过加强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采用“自反性数据科学”方法构建统一的青少年社会服务大数据治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杨柳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6):107-109
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变,在家庭压力的缓解上,正式的结构性支持、基础单位的调节、市场经济组织的服务以及亲属网络体系,都渐渐地在历史舞台上失去了其原有的效力。社会组织作为宏观社会资本的一种,由于具有组织体系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民间性、非营利性等特征,逐渐成为缓解家庭压力的重要新生资源。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家庭压力问题的特殊性、人们对家庭问题的隐私性认识,以及目前社会组织关照领域的有限性等因素,影响着社会组织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