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读书养神     
周二中 《社区》2017,(23):10-10
谷粮养身,风物养心,渎书养神。谷粮养身白不用说。人是要吃五谷杂粮才能确保健康的。出门旅游,极目楚天舒,一览众山小,我们就会感到赏心悦目,风物养心也就不难理解了。读书养神是什么意思呢?神者,内心之正气也,精神之支柱也,灵魂之骨骼也。读书是确保一个人内心的正气得以弘扬、精神的支柱得以树立、灵魂的骨骼得以强壮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养生观主要包括"三观",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内外兼修的修养观,具体体现为"三养",即养身、养心与养气的和谐统一。只要具备"三观",坚持"三养",理论联系实践,知行合一,人类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便自然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传承机制是侗族口传文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侗族民间严谨规范的歌谣传承机制和"饭养身、歌养心"的诗歌理论和精神追求,使得侗族口传文学的传承有自己民族的特有形式和特点.通过对"珠郎娘美"的文本变异的研究和调查,发现"珠郎娘美"的传承与口传文学的传承是紧密联系的,从而归纳出侗族口传文学的主要传承特点.  相似文献   

4.
嵇康"琴德为优"的审美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琴德为优"源于嵇康本人的生命体验,他以生命的悲剧赋予琴以独特的审美意义."琴德为优"体现出嵇康对琴乐的审美本质的认识在于"含至德之和平",因此,"琴德为优"又与君子人格紧密联系在一起.琴乐的功用在以和谐特性满足个人的审美欲求,以"平和"精神使个体得以养身养心,超越世俗的是非得失而进入美的境界,以寻找个体在精神上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5.
清康熙年间著名学者张英治家有方,教子有术。其专司治家、理财、教诫子孙的《聪训斋语》言简意赅,是难得的家训名篇,其主要内容包括养身、养心、养家、教子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人类面临的最基本问题莫过于人的思想的无限性与生命的有限性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们内心的浮躁、焦灼、忧郁和心灵异化。因此,安心立命乃是人的首要任务,也是哲学研究的根本命题。在中国传统哲学里,天命、道理、人性统一于心。人“心”乃是人对于世界理性认识的内在自觉,也是人的自由意志的总枢纽和人内存的真理性世界。自由意志是人的所有意志里最为强大的,也是全部意志的前提与基础。“心”即是人的自由意志的综合表现。为人处世,养心为要。养心之道:一是要正其心,明其性;二是要重细末,重内省;三是要守规矩,有恒心。吾在吾心,从而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7.
养生先养心     
要有好身体,我的体会是首先要锻炼好自己的心理,要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的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养心锻炼,必须做到心胸开阔,能容人、容言、容事,听逆耳之言不烦恼,与讨厌之人而善处,遇不痛快之事而忍之。心狭好妒嫉,易怒、易恼,脾气暴躁是健康之敌。养心锻炼要心存善良,与他人为乐,乐于助人,心中有欣慰之  相似文献   

8.
孟子与庄子都有关于“心”与“养心工夫”的论说.孟子说的心是“德性心”,庄子说的心是“灵台心”.同样是心,德性心通于存在本源,揭示本心本性;灵台心关注人心虚妄,开启虚灵空境.德性心较灵台心要根本,德性心涵摄灵台心.但反过来说,庄子关于灵台心的展示能化解因对于德性心的自信而带来的执著之病.孟子“持志养气”与庄子“心斋”两套养心工夫构成“持志”与“一志”、“养气”与“听气”、“集义”与“集虚”、“知言”与“传言”等正与反、实与虚的关系.如同其心论一样,孟子的养心工夫较庄子根本,可以涵摄庄子的工夫,但庄子的工夫反过来可以对治孟子工夫末流的执著之病,因此两者也构成对比与融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应用中医学阴阳五行、植物归经、方剂配伍等理论和技法 ,进行了太极药圃的迎春花境、华夏子民、千秋杏林、雪冬鸟鸣、圃中点睛等景点的园林绿化设计 ,旨在用园林的外形来表达中医学的内容 ,整合中医养身于园林养心之中 ,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0.
宋代理学的重要支派--心学派是以"存心、养心、求放心"为其核心思想的.在此基础上,该派提出了独特的"天籁自鸣"说,其主要观点是:天籁自鸣之境界的前提是作者须依据本心,心无邪思;天籁自鸣之境界产生的基础是物我一体;天籁自鸣之境界的根本特色是与雕琢造作相对应的天成自然.  相似文献   

11.
为你野蛮     
小雨 《可乐》2008,(12):36-37
男友不争气2002年,李丽与马军一见钟情。马军曾吸毒,决心去戒毒所。马军向李丽保证:"我不把毒瘾彻底戒除,就不见你。"两年后,听到马军要走出戒毒所的消息,李丽早早来到戒毒所门口迎接。为了转移马军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如今已经93岁高龄了,虽然头发花白,但金老先生身板硬朗、思维敏捷,看上去神采奕奕。他的养生秘诀不仅仅是"身"的保养,更重要的是养心怡神。养生贵在护心1.睡眠养心护健康。睡眠是最好的养心术。为此金庸有自己一套"睡眠大法"——鸣天鼓法。做法:睡前静坐闭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敲击后脑,使之听到咚咚的响声,敲击到自觉  相似文献   

13.
养心 五脏之中心为本,心神宁静人安和:按摩内关与涌泉,心肾相交睡得甜。少油低盐不吸烟,血管畅通寿延年 健脾 脾胃人生后天本,运化营养益全身。健脾养胃要结合,合理饮食讲科学、腹部按摩天天做,按足三里肠胃宁。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强调"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心",也就是说,养生必须要注意天人相应,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秋天的天气由热转寒,阳气收、阴气长,人体的阴阳也由"长"到"收",养阴成了秋季养生的关键,而养阴的重点在  相似文献   

15.
《荀子·不苟》篇“养心”章具有明显的思孟化理论倾向。具体到对“独”的认识,它与简、帛《五行》有两点相同,即都认为作为实体的“独”专指纯粹以仁义为内容的道德心,作为工夫的“独”是指养成此道德心的专一工夫。在此基础上,荀子又创造性地发展出“独”的第三层意涵,即作为此道德心之流行和展开的社会政治实践。此外,在对“养心”进路的分析、对“善”“德”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对“君子”的定位、对“轻”“形”等概念的界定上,“养心”章与简、帛《五行》也存在理论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6.
黄存垣 《老友》2008,(11):54-55
养生之道,莫大于睡眠。养身之诀,当以睡眠居先。人生的第一道美餐就是睡眠。生命在于运动,精神来自睡眠,睡能养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有人说:"谁要想寿命与钱财两旺,请你从今天开  相似文献   

17.
李德辉 《老友》2009,(8):61-61
老年人如何安度盛夏?根据个人体会,我认为应加强"四养"。一、安神志以养心。人的情志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对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易产生心绪不宁、精神困乏等情感障碍症。此时应静心养神,避免暴喜暴怒、情绪激动,遇事保持心平  相似文献   

18.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养生、求长寿是一大特色,不少思想家和医学家认识到"养生"重在"养心",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养心"思想。这些思想主要包括:形神兼养,调神先调形;养心贵在养德;情欲适度,内守精神;顺应四时,养心调神;调节情志,避免刺激等,而且这些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中医认为,夏季气候炎热,在五行中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心"对应,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盛,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但立夏时节正处于春夏交替时期,若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则易受寒而伤阳,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活动,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因此,护阳养心是立夏时期养生调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中国古典词汇,于晚清西学东渐之际,在中、西、日之间的文化互动与回旋中经历了一个近代化过程,演为新词,以至今日.这一过程包含"名"、"实"两层面:一则在日本明治时期,"教育"取代"教学"、"教化"、"肄业"、"文学"等,最终被确定为 Education 基本译名,并成为近代教育学核心术语,甲午战后自日本"回流"中国;一则"三育"作为"教育"的下位概念,自日本传入后,又由德国入华新教传教士以近乎西方近代"三育"概念的"养身"、"养心"、"养学"等"三养"概念东传日本.随着日本对"德育"、"智育"、"体育"译名的厘定.甲午战后"三育"概念被中国官方和学界正式迎受进来.1903年,"三育"在中国的专著、辞书、官方文件三类文本中确立了自己的"名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