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史哲》2015,(4)
"国学"这个语词经历了从中国到日本、再从日本返回中国的一个跨语际移植,以及从古至今的语义断裂及其流变性转换的历程,国学概念史可谓交织于历时性与共时性、语言史与事件史之间。"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在晚清之前其义一直是指国家的教育机构及其制度。日本人使用"国学"词始于江户时代,指日本固有之传统学问。近代"国学"概念主要可分为三种用法:遭遇西方文化冲击之前中国原有的思想文化与学术体系;以国学为传统文化的简称;近代以来以传统文化为对象的学术研究体系。新时期国学存在于全球化语境之中,在全球多元文化中进行重新定位,呈现出开放性、期待性与未来性特征,它融传承与创新于一体。  相似文献   

2.
臧豪杰 《船山学刊》2011,(4):96-100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称。国学争鸣反映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处地位的不同体认。近期国学争鸣的主题是:国学学科、王权主义、儒家思想、传统文化与民主。发生背景是文化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和世人日益关注“天下亡”、“人类亡”两类问题。争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亟须注意之处。选取“历史上的学术争鸣”、“思想之弊抑或制度之弊”、“西方文化与西方话语权”、“权利与美德——社群主义视角”四个视角可以检讨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和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3.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学经典则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国学具有民族性、包容性、现实应用性,其核心经典的生成早于任何文化流派。国学经典又是国学应用的结果,其文化指向受时代、意识形态的影响。国学经典传承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提升国人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认同感,汇聚民族复兴力量。针对不同的教育阶段和教育体系,实施国学经典传承的策略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4.
以国学为体,武侠文学为用,可展现国学与武侠文学的相通性。民国武侠小说家以其国学基础深厚,在将眼光投向外域时显得更有底气,显现出国学经世致用功能。国学与武侠文学分别体现了文化的雅俗分野,既与文学史上的诗文分体有关,也与时代和受众群体有关,利于互补互动。民国武侠文学众多母题套路的梳理探究,有助于部分地超越国学、传统文化的思想史宏大叙事视角的局限。国学与武侠文学对比,更易发现彼此的局限性、不足之点。从认识价值的不同获得方式看,武侠文学专题研究可以给国学以具体化的补充;从经典的载体及其媒介特点看,重国学原典"章句"而不重视武侠文学原典。了解民国"文化变迁"时代的武侠文学,是了解中国文学、传统文化的一个难得的窗口,也可顺便增强相关的国学素养,或曰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简称并非自古就有的概念,近代"国学"热潮与"亡国灭种"的危机、以及民族主义文化思潮不可分割.但把传统"国学"化身为当今"国家最高学术",却是大错特错.当代中国的"国学"不仅包括亘古以来的本土文化,还应容纳"五四"以后榆入的西方现代文明与文化,可称为"新国学".--此种无所不包的"新国学"观恰是对(旧)"国学"的解构.如此以来,"国学"这一称谓是否还有存在之必要?  相似文献   

6.
日中两国都先后出现过国学思潮,同为"国学"二字,虽看似相同,内涵却迥异.日本的"国学"是日本众多学问中的一个学术流派,是建立在对中国文化反思、批判基础上的有传承、有内容的独特的学问体系;代表了日本的民族自觉与民族精神,具有力量、扩张、侵略的性格.而中国的"国学"则自日本引进之日起,内涵就没有得到确切的界定,所指宽泛含混,因而没能形成一个有传承、有内容的独特的学问体系,力量薄弱,故于中国文化之近代反思及复兴方面收效甚微,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有效继承及发展方面亦显得不足.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新的时代,对国学进行若干反思,使之真正成为中国文化乃至中华民族之精神的集中代表与典范,是为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7.
国学与时代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宗桂 《学术研究》2008,2(3):21-32
百年来的国学论争,和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密切相关.近现代意义的国学,是本国文化、民族文化的代称;近20年人们所热谈的国学,是传统文化的别称,包括古代和近现代,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国学论争的实质,是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国学是中性概念,但国学研究和实践有价值取向.清末民初关于国学概念的争鸣.东西文化论战背后的国学价值理念的交锋,现代化问题论争中的国学观,中国文化出路论争中的国学现,近20年文化热和国学热中的国学理念,都是一定的时代精神的反映.百年来的国学发展.其明显的思想轨迹和时代特征,是时代精神与国学的双向互动.国学反映着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推动着国学,引领着国学.近年的国学热潮,是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反映,是对西方文明挑战的回应,也是民族文化自信力增强的表现.不能把国学当成包医百病的灵药,更要反对用国学等同、取代当代新型文化建设的企图和做法.国学的研究和应用,应当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引领之下进行,并且在时代精神的烛照下焕发新的生命.简单否定、排斥国学,固然不妥;而盲目推崇、迷信国学,也缺乏理性.  相似文献   

8.
环绕国学与软实力这一新论题,深入探讨国学与软实力关系,有四个前提性问题需要首先予以注意:一是对国学的理解,不应作经学的狭义理解,而应作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广义理解;二是对软实力的理解,不应笼统地从文化建设来理解,而应明确地从意识形态领导权来理解;三是对传统的理解,不应只重视中国文化古代传统,还应更重视中国文化现代传统;四是对中国的理解,不应只重视文化中国,还应更重视政治中国。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现代化总体布局中,明示了生态文明时代中国新型现代化的趋向与特点。新型现代化是不走以"无发展的增长"、"无根的增长"和"无未来的增长"为表征的封闭僵化老路的现代化,是凸显生态现代性维度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以构建生态文明为旨归,是实现生态现代化的途径。生态经济和国学智慧声望地位的同步显性化、生态经济和国学智慧旨趣向度的一致性,是国学智慧和生态经济走上合作之路的理论基础。传统国学思想中所蕴涵的生态智慧,有助于抚育生态经济。基于国学智慧构建生态经济,可以确证现代化普世说之偏颇和中国现代化模式之独特性。理性地对待传统国学,谨防从"文化虚无论"走向"文化至上论",是挖掘国学当代价值的应有之念。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国学”作为传统文化要不要提倡之争,是中国寻求现代性与保存民族性的双重任务难以平衡的矛盾心理外化的体现。应理性看待“国学热”的兴起,深入体会国学教育的价值。正确认识国学:国学既不是古代专制时代从属性质的意识形态教育,也不是纯粹学术性的知识普及,应结合现代公民教育的理念予以推进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李琼玉 《云梦学刊》2003,24(3):103-104
在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市场信息化的背景下,从政工队伍建设、网络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学对韩国文化影响源远流长,形成传统儒学文化的共同基因;韩国文学的大文学观,是生命的转喻,蕴涵着深厚的中国国学的文化传统;韩国文学在东西方地理学中融合,把东方、西方合璧融化为韩国化文学,凸显着和合文化的底蕴.  相似文献   

13.
费孝通在多次学术总结和回顾中给予“制度”足够重视,文章基于费孝通学术研究的核心是制度这一假设,从四个方面阐述费孝通制度思想的价值来源及其嬗变:将传统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到吸收传统文化精神;从马凌诺斯基功能论“有用性”到布朗功能主义结构性的兼顾;美国实用主义实用价值的吸收到对社会学芝加哥学派方法的运用;当时的社会实际需要社会学“实践性”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推进文化战略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仅仅从文化搭台、经济(旅游)唱戏的思维模式出发,这非常不利于传统文化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发挥其作用。应该着眼于文化凝聚力这个概念,在厘清传统文化与文化凝聚力的关系基础上,细致入微地从文化变迁、地区差异、人员区别等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剖析,以真正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和能量,从而提升当代文化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设计应立足传统文化,在设计中既要尊重民族的独特性,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现代设计中应不断寻找传统艺术文化的气韵精髓,以独特的感悟力将其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之中,为现代设计赋予时代内涵和精神气质,在创新中不断发展进步。同时,要坚持民族性与国际化的接轨,在交流中进步,在进步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印度本土文化与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玉洪 《文史哲》2007,1(5):83-90
全球化打破了民族的藩篱,把各民族文明都卷入了大交流、大融合的浪潮。印度社会正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印度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以印度教为主体的印度多元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高度的凝聚力和极大的同化力,在外来文化的冲击面前不会丧失自我,将重新反思和整合,嬗变出使人耳目一新的、不失民族特色的独特文化。  相似文献   

17.
印度传统文化特征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受地理环境、宗教传统、种姓制度、村社结构、语言断裂等影响,形成了多元复杂性、浓厚宗教性、极大包容性等特征.我们对印度传统文化的定位及其特征的论述,力图探索印度文化对印度社会进步、人的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医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在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整体思维和系统诊治观念,治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法,主体道德要求高标准等方面都存在关联和契合,积极借鉴和合理运用中医文化中的理念、思维和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形式,势必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动画产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向前发展,以高科技数字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为技术手段的动画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动画艺术创作的主要手段.动画创作必须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从中寻找蕴涵着传统中国人所特有的审美尺度和价值观念.作为朝阳性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不断探索完善创新科技管理体制的同时,需要引导动漫产业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和动漫产业发展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0.
民国年间是中国社会逐步实现由旧到新的变革时期。与此相适应,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化围绕着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以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主潮,介绍和品评了西方文化,重释和阐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以文化为武器推动了社会的改革和民族的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