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评萧军萧红的两部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我国东北沦为殖民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各抗日队伍经过整编,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同日本帝国主义及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外交李良玉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且迅速扩大事态,野蛮侵占了我国东北。次年3月,它又一手导演,成立了伪满洲国。“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近代对华侵略战争规模的扩大,严重恶化了中日...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1931——1934),随着国内局势的急剧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巨大变动,国民党各地方实力派的政治态度也开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爱国的国民党将领在奋起抗日的同时,为了抵制蒋介石的消灭异己的政策,开始主动寻求与共产党的合作。考察和研究“九·一八”事变至遵义会议期间中共对地方实力派认识及其策略的演变过程,不仅有助于深入探讨抗日民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 ,日帝为了把东北变成它们完成大陆政策的“前阵基地” ,在让更多的日本人到东北定居的同时 ,对中国关内汉族和朝鲜人分别实行限制和放任政策。这种对不同民族的移民政策导致了“九·一八”事变后中朝日三民族的东北移民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到一九四五年“八·一五”光复,东北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蹂躏了整整十四年,人们通常把这段时间,称为东北沦陷时期;而反映这一时期生活的文学,就被称作是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学了。对于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学,早在建国前就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沦陷十四年的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历史,乃至世界现代历史上具有转折点性质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一直是我国史学工作者关注和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自1976至1990年末,据不完全统计,共发表文章200篇以上,专著与专题资料(包括台湾李云汉先生编:《九·一八事变史料》,1977年出版)10余部。现将研究状况及其成果简述如下。一、“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及其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7.
英国与“九·一八”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与“九·一八”事变王宇博“九·一八”事变因使30年代国际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而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时期开始的标志。作为在远东地区有着重大经济利益,并居于重要政治地位的英国,对此事件则是根据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和实力,制定和执行了一项消极的“不干涉主...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影响下,东北各阶层人民掀起轰轰烈烈的武装抗日斗争高潮。其中,东北地区内绝大多数土匪.激于民族义愤,放弃土匪生涯,毅然投入抗战行列,也做出了不可泯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吉兴,号培之,辽宁奉天人,姓爱新觉罗,满清皇族出身。吉兴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本世纪20年代投奔奉系军阀集团,“九·一八”事变前为东北军中将旅长兼延吉镇守使。“九·一八”事变后,率东北军一旅人投敌,在历史上留下了汉奸的骂名。伪满建立后,他历任延吉警备司令、吉林警备军司令、第二军管区司令、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阴谋计划。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赂中国的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九·一八”事变后,全中国人民尤其是东北人民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日本人民也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镇压,不断发动了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各阶层人民在日本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不断掀起各种形式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在“九·一八”事变60周年到来之际,中共达县地委宣传部、达县地区社科联联合举行“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理论座谈会。来自地区社科研究机构、教育新闻部门的同志共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同志联系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体会,座谈了“九·一八”事变的深刻历史教训,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奋发自强,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矛盾的激化,全国人民纷纷谴责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政策,国民党内一些反蒋派系也纷纷亮出抗日招牌,真抗日乎?假抗日乎?一时令人难以分辨,本文试就“九·一八”事变后孙科内阁对口绝交宣战计划及其流产作一剖析。!93年2月,蒋介石与粤派元老、南京政府立法院长胡汉民因“约法之争”发生冲突,蒋一怒之下竟将胡汉民软禁于南京汤山,此举立即在国民党内引起轩然大波。4月30日,从南京南下到广州的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邓泽如、林森、萧佛成、古应芬等发出弹刻蒋介石“独裁专制”的通电,5月25日宣布成立“中国国…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一周之内,辽、吉两省的千里河山,辽河之滨哲里木盟的广阔平原,大部分土地沦于日寇铁蹄之下.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各部爱国军民纷纷投入了抗日斗争的洪流.同年十月,李海山挺身而出,自行起兵抗日,他组织和领导了一支约五千余名蒙古骑兵的抗日武装队伍,初为收复失地,血战通辽;后又转战赤峰、热河、察哈尔等地,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多次的英勇战斗.他在蒙古民族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东北各抗日阶级、各种爱国武装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建立起了东北抗日统一战线.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大体经过二个阶段,即建立人民革命军阶段和抗日联军阶段.  相似文献   

15.
每当人们提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自然想到“七·七”芦沟桥事变,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而且在目前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书籍或论著中,都把“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开始。但是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这段历史发展过程来分析,可以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不是从“七·七”事变开始的,而是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是其实现占领中国进而称霸亚太地区的关键性的一步。 日本自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也走向了向邻国扩张的道路,在明治政权确立之初的《五条誓文》中就有“大振皇国之基础”,“开拓万里波涛,布国成于四方”。制定了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先占领台湾、朝鲜半岛,之后占领中国东北,再占领中国本部,进而称霸全世界。根据这一方针,1894年和1905年先后发动了甲午、日俄两次战争。通过这两次战争,日本侵占了台湾、澎湖,并把南满和东蒙从俄国人手  相似文献   

16.
尽管学术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何时问题尚有争论,但弥漫于全世界的硝烟,最早是从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这已为人们所公认。“九·一八”事变,实标志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六十年了,如今中国和日本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历史不会简单地重演,但它却能为后人提供丰富的历史经验。本文试就1931—1945年这段历史,提出几点体会,以就教于同行和读者。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又以日本天津驻屯军为骨干,以日租界为依托,驱使汉奸便衣队,武装策动了“天津事变”。驻天津的中国武装奋勇抵抗,给敌人以迎头痛击,遏制了日寇的侵略阴谋。这是“九·一八”之后日寇在关内首次遇到的有组织的抵抗。青年时期的解方受张学良将军之命,在天津襄助中枢,运筹谋划,顽强作战,初露头角。时年二十三岁。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加紧制定经济掠夺政策,于1932年6月成立了伪 满中央银行,在关东军的控制下,大肆掠夺,加深了东北沦为殖民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吉东爱国军民,“痛日寇之蛮横,河山之易色”为“挽救危亡,收复东北”①,挺身而出,组织抗日救国军.他们在爱国将领王德林和吴义成的领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誓为战死之鬼,不作亡国之奴”②,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先后经历两个阶段,进行七年之久的英勇战斗,揭开吉东人民抗日游击斗争的序幕,后来都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兵源之一.我们应该遵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认真探讨抗日救国军的历史作用,总结经验教训.这对于保持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大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加速四化建设,振兴中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党派主要是指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第三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致公党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党派代表着爱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主要倾向是进步的,革命的,他们同全国人民一道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为实现停止内战,抗日救亡不懈的努力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