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上古神话研究中,有的同志只谈神话表现对神的反抗,对于神话是否崇拜神灵则避而不谈;有的同志甚至认为,神话不崇拜神,神话总是鼓励人们反抗宗教之神。这种提法是否恰当,本文拟从这个问题入手,试谈神话的性质特点,并谈儒家的不语神话。  相似文献   

2.
法国作家博思高的小说《马里克瓦家族》,曾引起文坛极大关注。笔者通过深层分析,认为古代文化中的“太阳英雄”神话在该作品中重现光芒,“太阳英雄”的人生旅程和性格特征和《马里克瓦家族》中的人物极为相似,而且小说中的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高于古代文化中的“太阳英雄”,这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崭新的“太阳英雄”。这种分析可以使读者了解古人的心理模式并从中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启迪和教育。  相似文献   

3.
英雄神话一词,在神话学领域的使用,其含义并不尽一致。著名的前苏联神话学家叶·莫·梅列金斯基在《神话诗学》中指出,英雄神话讲的是“始祖一造物主——文化英雄”的故事。这些神话的内容主要是古代社会文化知识、制度、风习、技艺及宗教、文艺诸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创制圣迹。通常称之为文化英雄神话。茅盾先生也曾提出过“英雄神话”的概念,但他指的是“记叙神——或民族英雄的武功的神话,如黄帝征蚩尤,颛琐伐共工等等”。文化英雄神话在他那里归属于“万物来源的神话”,如蚕的神话。(《神话研究》第66页)长期以来,一些研究者只把讲叙征战、冒险之类神话视为英雄神话,另一些研究者又只把文化英雄神话当作英雄神话。我们力图以前阶级社会的英雄主义作为划分英雄神话的原则,这样英  相似文献   

4.
一 前不久,有的日本学者在谈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工作时,比较了日中两国学者对于编写文学史的不同态度:木山英雄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喜欢写文学史,因为需要教科书。除了教科书以外,在日本写文学史很少”;丸山升也指出相比之下,日本学者更注意作家作品的评论研究。记得1982年在海口举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二次年会”期间,一位香港学者也跟我谈起过类似的看法,认为文学史只要一部就够了,更需要的是对作家作品  相似文献   

5.
黎澍于今年7月30日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提法是完全错误的。一是命题的错误的逻辑推理,把物质条件创造者和历史创造者完全等同起来了。二是这一命题是与“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相对立而产生的,二说各执一词,不符合事实。三是把无所不包的历史看做是由一个独一无二的力量创造的。事实是英雄创造自己的历史,不能创造一切历史;人民群众也是一样。黎澍的论点在学术界引起了争论。有的学者仍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有的则认为对创造历史的问题应作全面的、有层次的分析。还有的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相似文献   

6.
一象迪尔凯姆、马凌诺夫斯基和弗洛伊德等神话研究者那样,列维一斯特劳斯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神话学家。他之所以研究神话现象,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他痛感作为宗教人类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的神话学研究裹足不前,而已有的研究成果又颇不合他的意。“从理论角度来看,(神话学研究的)情况差不多同五十年前一样混乱。人们仍用相互矛盾的方式把神话笼统地解释为集体的梦,或是某种审美游戏的产物,或是宗教仪式的基础。神话人物被视为人格化的抽象观念、神话的英雄,或者是沦落的神。不论何种假设,不是把神话归为消遣,就是把它说成  相似文献   

7.
先秦文学中的沐浴意象纷繁复杂,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神话.羲和、常羲为太阳和月亮洗浴的神话充满了浪漫色彩和大胆的想象.沐浴是人神交往过程中的重要准备,表达的是对神灵的崇敬.沐浴又是两性交往的契机和纽带,表达的是爱的需要.先秦文学中的沐浴意象,往往涉及洁与秽、净与垢的纠结.有的人物通过沐浴去垢还净,抛舍人生和社会的尘埃;有的人物则在沐浴过程中体现出洁与秽、净与垢的错杂缠绕.  相似文献   

8.
<正> 霖田祖庙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一块瑰宝,是一座带着浓重神话色彩的艺术迷宫。霖田祖庙里面的神灵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其由来何在?乃是千古以来的难解之谜!敝人以“神话学”的角度试探讨论,敬请名家、学者们赐教! 不论在中国还是希腊,神都住在凡人仰止的、神秘莫测的高山之巅。泰山、昆仑山、奥林匹斯山,都是神居。原始社会人们认为:高山是天地之间的“通道”,离天不远。山岳神话在我国特别发达,《山海经》中记载了大量形貌怪异的山神及不可思议的行迹、神性。大概与古代巫术思想与巫术实践关系密切,而山岳崇拜在我国也特别发达,即使到了比较文明的封建社会时代,封禅名山仍是国家的重要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9.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长篇英雄史诗,这已是肯定无疑的了。但它与神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这篇文章打算就这个问题,作一些肤浅的探讨。关于神话。一般人都认为,在远古洪荒时期,由于生产力极端低下,人类对自然界发生的种种灾异现象,无力抵抗,也无法理解。因而便对大自然产生一种神秘感,以为在宇宙空间里还存在着一种可以主宰人类和自然界的力量——灵魂或者神灵。就是在这种对客观事物非科学的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神话这种原始人的文学形式便应运而生了。它是远古时代人类认识和解释自然的艺术创作,表达了他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换句话说,一个民族的神话体系,一般都是以该民族原始人的实际生活为前提,在“万物有灵”的  相似文献   

10.
布鲁姆是乔伊斯作品《尤利西斯》中的重要人物,在这个人物的塑造上,乔伊斯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自《尤利西斯》问世以来,布鲁姆这个人物形象就饱受争议,围绕着这一人物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是“英雄”还是“懦夫”,学者们进行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分析和争论。跳出二元对立的模式,从城市游荡者的角度重新审视布鲁姆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国家向海洋发展的大变局时代,梁启超确立了打造中国为海洋国家的理念,认为英雄在海洋国家建设中能够起到引导作用。国家需要是梁启超书写海洋英雄的原因,他在人物评传中建构中外海洋英雄群像。国家需要影响了梁启超的海洋英雄书写,他一是从国家层面阐述海洋英雄的成败得失,二是从海洋英雄书写中探寻能为近代中国所用的经验和教训。他的海洋英雄书写具有多重的现实意义,在学术和文学上也有一定价值。在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当下,学者和文人不妨借鉴并超越梁启超,在海洋英雄书写的文学性和媒介多样性上进行更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理想人物的概念 ,旨在揭示民间文化心态及其对戏曲人物和结构特征的生成作用。主要观点是 :1.由于战争作为获得功名富贵的机遇而发生 ,历史性事件因而被游戏化。人物由书生而突变为荣立战功的英雄 ,各种神灵起了决定性作用。女子也被男性化。 2 .戏中对功名富贵的炫耀以民众对改变生存状况的渴望为基础。《曲本》流露出民众对富贵者既嫉恨又羡慕的双重心态。 3.“上天”或神灵的意义在于填平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使道德与功名富贵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到合理化解释 ,戏曲因而成为民众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女性由在氏族、部落中占据主导的支配地位,到沦为男子的奴仆、玩偶,是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反复斗争的过程的。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男权与女权的较量中,中国的女性曾不甘注定的失败,进行过顽强的抗争,然而最终被席卷而来的浩大的男权所颠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曾对这场斗争作出如此评价;“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但同时,我们又必须认识到,男权取代女权,在当时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本文拟从文学角度对女性社会地位变迁作浅近分析。 目前许多学者都认为我国文学的源头——神话开始产生于人类童年的母权制时代,家喻户晓的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自不必说,我国古籍中记载的大量“感生”神话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母权时代的女性曾受到全社会普遍的尊重与敬仰,许多神话英雄的诞生都是由于母亲感应神灵或异物而孕的结果,也即许慎在《五经异义》中所云:“圣人皆无父,感无而生。”我国古籍中此类记载颇丰:  相似文献   

14.
在《莫一大王》型传说中,英雄能腾云驾雾,让太阳升起再落下,被砍头后还能骑马返乡,埋掉后的头化生为藏有兵马的竹子。这些奇异情节引起覃桂清、农学冠等学者的注意,他们曾对该传说中英雄被砍头后不死的情节做探讨,指出这一情节与古代文献记载的“飞头”传说和我国少数民族中曾有的猎头习俗有关。笔者不同意将《莫一大王》型传说中英雄断头不死的情节与“飞头”传说相联系,认为上古神话《刑天与帝争神》才可能是该传说的原型。  相似文献   

15.
环洞庭湖刘海砍樵传说是“狐精”这一古老神话原型的复现,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古老的民族记忆。这一神话原型在刘海砍樵传说的演变中发生了“置换变形”,表现在神话原型逐渐世俗化,英雄原型与彼岸原型植入到传说中,迎合了中国民间的“狂欢化”想象。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民族都经历过神话的时代,这是人类步入文明殿堂的必由之路。尽管这一时代已经变得如此遥远,但神话留下来的却是“永久的魅力”——远古初民所尊崇的诸神至今依然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神话以神为中心,以原始信仰为根植土壤,以语言文字、绘画雕刻、歌舞仪式等为表现形式,展现了人类早期文明的神奇景象。神既是人们的独特创造,又是人们的崇拜对象,还是民族的文化英雄。神话以其丰富的神秘感渗透到整个人类的文化当中,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有深刻影响。有学者认为:“神话为一切社会所共有,现代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神话人物在当代仍然是崇拜对象,姓氏、地名多可追溯到古代神话,民间传说中保留了一些“活态神话”,对民间习俗的解释也有神话的因素存在。但是,今天各地在竞相开发神话资源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滥用神话资源的不严肃做法,这对古代神话的传承有害无利。学者应和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利用当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传承和保护各地富有特色的神话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神话被记载保存下来的不多,而且大部分都不完整。只有《山海经》保存了较多的神话材料。书中所记神灵有450多个,人形神与非人形神约为1——4之比。神的形状也各异,有的是龙身鸟首,有的是人面马身,有的是人面蛇身,有的是三头六臂,这些神出现时的自然景象,或红光满天,或狂风暴雨。书中还有三首国、三身国、一臂国、无肠国、大人国、小人国等奇怪的“国度”的记载。由于《山海经》保留了较多颇近原始形态的神话材料,因之对于神话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此外,《庄子》、《韩非子》、《淮南子》、《列子》、以及屈原的《离骚》、《天问》、《招魂》、《九歌》等,也存录了一些零星的神话材料。  相似文献   

19.
邓一光在《我是太阳》中尽力展示英雄的“战神”面目,菜示英雄性格深层的战争能量,在颠覆英雄神话的基础上,人无意识和道德理性两层面再造着英雄。  相似文献   

20.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现震惊中外考古界,它为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民俗学及神话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古墓中出土的彩绘帛画又是一件极珍贵的艺术品,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但对其中的人首蛇身图像仍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此神应是烛龙,有的认为是镇木神,钟敬文先生提出伏羲说,郭沫若先生则认为是女娲。人首蛇身神究竟是谁呢?最近,我在研究女娲神话的过程中又考察了汉代画像石和壁画等文物,认为人首蛇身神确是女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