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昌都地区的历史是西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演进过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刻理解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昌都地区遗存的珍贵文物和藏汉档案文献为主线,分别从昌都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因素,以及昌都历史人物的特殊作用等方面,重点探讨了昌都地区在推进西藏归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揭示出西藏归入中国版图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发西藏东部门户昌都地区的旅游事业,真正提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昌都地委、行署的议事日程上。如何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昌都地区旅游资源自身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具有昌都特色的旅游发展规划,确定昌都地区的旅游发展布局等问题,严肃地提到了我们面前。本人先后于1985年和1994年,二次亲自组织并参与了昌都地区旅游资源的调查工作,撰写了《昌都地区旅游资源情况调查报告》,起草了《昌都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对昌都地区的旅游资源现状有了一点感性和理性认识。现将自己的粗浅认识和看法,整理…  相似文献   

3.
1951年1月2日,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了。康藏高原上升起的这颗启明星,给昌都地区和西藏人民带来了曙光和希望。  相似文献   

4.
昌都地区城镇发展战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剖析了昌都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提出了昌都地区非均衡、渐进式、综合发展的城镇化战略 ,认为昌都地区 2 0 1 0年人口城镇化水平可望达到 2 0 %—2 2 % ,2 0 1 0年以前现有 2 4个建制镇在数量上基本适应本区经济发展水平 ,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是扩大现有建制镇的规模 ,完善城镇功能 ,走内涵式质量型发展道路 ,特别要优先发展昌都镇和其他 1 0个县城 ;加快城镇及郊区农牧业、建筑与建材业、畜产品加工业、生产要素市场和专业市场的发展 ,以经济发展带动城镇化进程。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实施城镇化战略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5.
一九五一年一月三日,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了,这是康藏高原升起的一颗启明星,她给昌都地区和西藏人民带来了曙光和希望。昌都在一九五○年十月十九日解放了,原西藏地方之噶厦政府派驻昌都的行政机构沙王府也彻底垮台了。随着我们部队进驻昌都地区各宗县工作的展开,藏族人民亲眼目  相似文献   

6.
土呷 《中国藏学》2003,(1):91-102
研究地处横断山脉三江流域的昌都地区的传统建筑变迁情况 ,有助于丰富对藏族建筑史的认识。昌都地区的建筑史可划分为五个阶段、三次高潮 ,上至新石器时期 ,其间历经吐蕃时期、藏传佛教后弘期、明清时期 ,及至近半个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来昌都建筑发展历史进入高峰。卡若文化遗址所揭示的新石器时期卡若先民的房屋营造方法 ,时至今日仍影响着昌都传统民居 ,而且深深影响着藏族建筑的基本样式。昌都地区近二十多年来掀起的建筑高潮 ,无论在建筑形式和建筑艺术上 ,还是在广度和深度上 ,都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出现了以昌庆街为代表的一批符合藏式建筑审美情趣并富有时代气息的建筑。  相似文献   

7.
昌都地区是"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枢纽",也是"藏彝走廊"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上都有其独特之处。近年来,昌都地区愈来愈引起学界的重视,涌现出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文章从历史研究;社会、经济与婚姻家庭研究;宗教、艺术研究等三个方面对近20年来用汉文撰写的关于昌都地区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介绍。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对西藏昌都地区藏族民间美术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概述,并选择唐卡、金属锻制工艺、木刻和石刻艺术等作为代表性项目,进一步就传承的历史与现状、传承人、技艺以及艺术特色等进行了调查,最后指出昌都地区藏族民间美术面临的几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意见。  相似文献   

9.
《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四十周年了。四十年的实践证明《协议》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给西藏民族和西藏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幸福。《协议》的签订与实施,使西藏摆脱帝国国主义的羁绊,西藏得到和平解放,回到祖国大家庭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边疆巩固了祖国西南边防。地处西藏东部横断山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昌都地区,解放得较早,昌都藏族同胞热烈欢迎解放,衷心拥护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为在昌都地区贯彻执行《协议》,支持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保卫国防,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追溯了昌都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过程。昌都双语教育兴起于清朝末年,民国时期发展比较缓慢,昌都解放后到民主改革前出现了转折,民主改革后呈现出螺旋上升发展的良好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叫欧耀泽仁,是在昌都地区昌都镇有自家楼房的农民.我家本来在昌都县柴维乡旺达村.全家共8个人.我是哥哥,41岁,和39岁的弟弟尼玛泽仁共娶有一个妻子加永泽措,她今年39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隶属关系的历史沿革,并概要地总结了党在昌都地区工作的三点启示:第一、正确认识党的领导和现代国家构建的关系,第二、科学把握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第三、深刻理解"落后"与"进步"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于八宿县的历史及寺院,我们所知不多,因为到目前为止,尚无一部八宿县的论著问世,更不要说是八宿县志了。本文钩稽汉、藏及外文史料,对昌都地区八宿县小史及寺院与活佛作一初步考述,这不仅有助于今后八宿县志的编纂,对于藏传佛教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八宿县小史《昌都地区社会调查材料专册(初稿)》(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西藏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1963年)7页言:“八宿宗是达赖喇嘛在1798年(清嘉庆三年)赠给拉萨功德林的布施。由功德林派相子一人来此处理政教事宜”。《西藏自治区概况》(西藏人民  相似文献   

14.
法律、政治昌都解放打开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大门阴法唐《中国藏学》2000.4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成立前后魏克《中国藏学》2000.4事实胜于雄辩——评英国人权报告对我拥有西藏主权的否定杜永彬《中国西藏》2000.6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王培英《民族研究》2000.6  相似文献   

15.
西藏卡若文化的居住建筑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卡若文化遗址的发掘,是近年来我国在西藏高原昌都地区考古上的重要发现,它是澜沧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主要代表,它的发现使我们对藏族先民当时的原始社会情况和文化面貌有了较具体的了解,特别是大量清晰完整的建筑遗构对于研究藏族地区建筑营建技术演变和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对于揭示原始社会人类文化和探索藏族先民的迁徙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族人定居昌都地区,至少有291年的历史渊源。文章以西藏昌都地区为考察中心,复原了近代时期(1840—1959)生活于斯的汉族人群体的基本状况,分析了近代昌都汉族人的社会生活,包括原籍来源、职业构成、社会组织、精神生活等相关情况,从而论证了历史上藏汉民族人员往来,血脉相连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7.
西藏铜佛像制作“昌都工匠群”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作者在考察西藏拉萨地区和昌都地区铜像作坊时发现,这些铜像作坊的工匠均来自昌都的柴维乡和嘎玛乡。近百年来,工匠们不断地从翁达岗村为代表的柴维乡和嘎玛乡迁到西藏各地,或者到新的地方定居组织工场,或者到西南各藏传佛教寺庙制作铜佛像,已形成中国西南最主要的制作藏传佛教铜像的工匠群体。他们主要由血缘和亲戚关系组成,并在各地建立起一个个铜佛像制作工场,对亲缘关系和昌都的地理认同成为其技艺传承的纽带。  相似文献   

18.
图片新闻     
《西藏研究》2009,(3):F0002-F0002
2008年8月28日,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同志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调研时布置了以西藏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六大课题,社科院成立了以区政协副主席、社科院院长自玛朗杰为总负责人的课题组。常务副院长苟灵带领课题组一行10人于2009年4月7日开始对拉萨市、那曲地区、昌都地区、林芝地区、山南地区5个地市的地直机关、19个县,  相似文献   

19.
生态室内设计是我国设计行业对环保理念的一种实际应用.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基础之上,室内设计可以调整室内环境,满足人们对舒适度,以及自然与人类融合的追求.这就需要借助于生态理论,形成生态室内设计.同时生态室内设计,也是目前人们生活理念的一个体现,对舒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环境保护和居住环境重视的展示,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生态室内设计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冯雨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181-182
在环保理念不断普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居室空间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即"生态居室".生态材料手工艺所具备的慢工细作特征以及承载的深厚的传统文化与生态居室空间设计要求有着很大的契合之处.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居室设计理念、原则以及方式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材料手工艺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手法,以验证生态材料手工艺的价值与意义,以期能为推动生态材料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