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的基本理论,也是他最主要的教育理论。这个理论贯穿在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各个方面。他的“生活教育论”中有着许多有益的主张和非常有价值的见解。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即来源于其“生活教育论”。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1991—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和大众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救国事业、民主事业和教育事业,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尤其巨大.今天,我们学习陶行知,除了认真、全面、科学地整理、研究、总结他的“生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外,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就是大兴陶风、继承和发扬陶行知精神.学习他一生“追求真理做真人”的精神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用陶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追求真理做真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陶先生要求培育的“真人”是追求真理,献身真理的人,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是德智体和谐发展的人,是立志改革善于创造的人。“学做真人”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与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目标是吻合的,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的精神是一致的。我们在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后,意识到  相似文献   

4.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积一生之经验而提倡的教育思想之真谛。教育的宗旨在于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教育学生奋道求真,学做真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追求目标,把做人放在第一位,这是任何一个社会对人才规格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培养人才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把“教人求真 ,学做真人”作为培养人的根本目的 ,主张用开放的育人环境 ,按生活的本来样子育人 ,注重培养具有独立思想 ,有真知识、真本领 ,能承担社会责任 ,适应和改造社会的为真理而奋斗的全面发展的“真人”。其核心是“教学做合一” ,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主体意识 ,通过认识和改造社会来提高完善自己 ,强调师生之间的民主关系 ,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确立培养“真人”的教育目标 ,从根本上育人、立人 ,改造乡村社会。对陶行知教育理论中蕴含的主体性思想予以解读 ,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根据他毕生的教育实践,形成了独特的育人观念,即“真”的观念。他在赠华珍先生的名联中,明确提出了育人的标准及途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十六个字言简意丰,概括出他的德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拟试作探讨,以期就教于教育界前辈及同行们。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批评各种传统教育、洋化教育的结果,是与他的中国教育改造思想相互作用的结果。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格格不入,形成了尖锐的冲突。以程朱理学为例,程朱理学鼓吹存天理灭人欲;只讲教学,不讲做,更不讲教学做合一;只讲学校,不讲社会;只讲教育,不讲生活。在中国“理欲之辩”各家中,戴震以“节欲”和“理在物中”反对程朱的“存理灭欲”,陶行知很赞赏戴震的观点,他说“我们还得与戴东原先生的主张打一打通”。陶行知反对程朱的“灭欲”,丰富和补充了戴震的“节欲”,提出了“遂民之欲”。这个思想是对“理欲之辩”的发展,具有“民本”的思想特征,体现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在北京大学的践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调美学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他从教育方针的层次上,形成了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思想。他把美育又称作美感教育,使之激发、陶冶和完美人的高尚感情,达到美与善的和谐的统一。他认为人具备高尚的思想情操,即健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能够有探求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所以主张科学与美术并重,认为两者是相互补充和相互推进的,同为新教育之要纲。蔡元培积极倡导美育,不仅是为共和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才,而且也体现他对社会进步的关注。他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和“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就是针对时弊的、有积极意义的进步主张。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的一位伟大教育家,也是著名的新民主文化战士。早在30年代初,他就用诗作为一种宣传和教育的武器,进行战斗。然而,许多人只把陶先生看作一位革命教育家,而没有把他看作“是一位伟大的人民诗人”;都肯定他在教育和新文化运动方面的重要贡献,而忽视了他在新诗方面的贡献。特别是陶先生自觉地、长期地为儿童写诗,所取得的显著成绩,除河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外,在历来编写的现代文学史和论述新  相似文献   

10.
今年十月十八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百周年诞辰。陶行知先生创造了生活教育理论,并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此,我仅就他的这一理论与实践及其现实意义,做一简要概述,以求抛砖引玉。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学说什么是生活教育?一九三九年,陶行知先生的学生、生活教育社理事王洞若同志提供陶先生早年的一个英文定必:“Life education means、an education of Life,by Lire and for Life”,并认为“这个定义可作如下三个含义的译法:第一,是生  相似文献   

11.
五、六十年代,我国美学界经过一场大讨论,在美学基本问题上初步形成四个主要学掂:客观派、主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和实践派。蒋孔阳教授也参加了那场讨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意见。虽然就总体而言,他的主张比较接近于实践派,但从一开始起,他的观点中就有着同四派都不相同的独特之处。“文革”之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的春风鼓舞下,我国美学界出现了新的学术热潮,蒋先生获得了系统地梳理、阐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诗歌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觉得新诗人中间的志摩最可以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最足供我们研究。”———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位复杂而特殊的诗人,也是新月派的一位引人瞩目、值得研究的诗人。他的诗柔美清丽、韵律和谐、形式多样,熔中西文化于一炉,又吸取了民歌、俗语的精华,形...  相似文献   

13.
鲁鹏在《哲学研究》2007年第10期撰文指出,在马克思那里,“善”与“真”相统一,“真”是通达“善”的途径。“真”与“善”可统一,“可以统一”以尚未统一为前提。反思历史,我们遇到的是这样一个基本问题:求真以发展经济,求善以共同富裕。发展经济讲求效率,共同富裕讲求公平。效率与公平有冲突,人们想二者兼得,却不得不面对何者优先的选择。把“真”放在首位,我们遇到“公平”问题;把“善”放在首位,我们遇到效率问题。我们不能避免二者关系的紧张,只能在由“真”至“善”的过程中寻求它们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楷模──陶行知的十大精神郭维廉,王淑芝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的杰出代表.陶行知先生在教育实践中非常重视“师德”的修养.他自己就是继承和躬亲我国优秀传统师德的楷模.他将传统师德的精华与伟大的共产主义献身精神融为一体,开创了一...  相似文献   

15.
王维是盛唐时期独树一帜的山水派诗人,善长绘画,精通音律,多才多艺。这些主观条件使他具有诗人的想象力,画家的观察力,丰富的音乐情感。因此王维的诗往往是画面、音响、情感的完美统一,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强的民主战士和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他逝世那年,毛泽东同志提字:“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朱德同志提字:“学习陶行知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屈不挠的为独立和平民主而斗争的精神。”宋庆龄先生提字:“万世师表”。郭沫若同志在《祭陶行知先生诗》中指出:“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孙中山死后的一位孙中山”。这些都是对陶行知先生的极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杨宪益的诗歌翻译思虑严谨,注重语言的美感,具有自己的特色,“诗体译诗”还是“散体译诗”并不偏执于一端,而是一种彰显了中国传统中庸哲学的调适性选择。杨宪益的翻译实践对20世纪80年代成长的诗人在诗歌语言方面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杨宪益诗歌翻译思想的中庸之道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翻译理念追求真、美、善的统一;翻译原则遵循允中的信达观。  相似文献   

18.
正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这个国家,如果是现代世界的一个国家,那么他的教育,便不能不顺应着时代和世界的教育趋势,而伴随着竞进。"时代呼唤新型的教育,新型的教育需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而新型师生关系必然体现民主、和谐和融洽。记得陶行知先生的《谈心集》中有这样一段话:"平时的教师一下了课,便你是你,我是我,与学生毫无关系。白君乃抛弃了教师的尊严,先生的架子,以哥自居,看小学生如弟妹,发挥  相似文献   

19.
今年十月十八日,是我国教育先驱者之一——陶行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陶行知先生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办教育,毫无保留地把一生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陶行知先生追求真理,不断探索,他在教育理论上富有真知灼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大胆革新,在办学作风上扎实坚定,一生著述宏丰,成果累累。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教育界和人民的万世师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杰出的教育家,伟大的民主战士.综观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为民主而奋斗,为教育而献身.“他的人生观是改造中国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的旧社会”,“他的教育学说是从改造中国社会成为一个新社会出发”,充满着奋斗的精神,进取的精神,创造的精神.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陶行知先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思想体系,值得珍惜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