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广义地说,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现象发生、发展、变化总过程所遗留下来的业迹。因此,“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  相似文献   

2.
历史,广义地说,是指自然和人类社会既往的发展过程。人是历史的主体,因此我们通常所讲的“历史”,一般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但人的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界,社会与自然史难以截然割裂。马克思和恩格斯说: “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个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这就是说,历史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发展过程。 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表明,人类已有300万年的历史了。中国人的历史,从新近发现的巫山猿人算起,距今已有180余万年。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法理性化基本上停留在社会范围内,将自然界只当作人类的财产,只在当代人中进行分配.可持续发展要求将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纳入法理性化的范围,实现全部当代人和代际之间的资源共享,这些要求将使法理性化达到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传统生产力概念强调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能力,当代环境危机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这一信念发展到极端的产物.因此,人类理当调整其传统生产力观念,将人类保护自然的能力纳入生产力体系之中,使社会-自然系统趋于优化进化.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把辨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贯穿于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研究,实现了历史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界,从人类社会维度和自然生态维度,揭示了现实感性世界及其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通过对马克思历史观建构维度的梳理,既可以彰显马克思对人类生存的人文关怀,又可以彰显马克思时自然环境的生态诉求.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的一个重大理论命题,社会主义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应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理论热点的背景下,统筹人和自然的和谐,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持生态的平衡与稳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理论从整体的角度上看,人类是整个自然界的一员,而人类社会的历史只是自然史的一部分(马克思曾经把人类社会的历史称为“自然的历史过程”)。人类的历史与自然的历史不同,它既是“自然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主体的活…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史学应当更多地关注自然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由自然史和人类史两部分组成 ,历史研究也应该包括自然史研究和人类史研究两个部分。既重人类史研究 ,又重自然史研究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史学 ,或可称为大历史、大史学。 2 1世纪史学研究应当更多地关注自然史研究 ,应该更加注重人类史与自然史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文化史的研究对象 文化史是史学的一个分支。 史学的对象是历史。而广义的历史泛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历史科学称作“一门唯一的科学”。狭义的历史,则特指自然界中有机生命的最高发展阶段——人类的社会生活的发展史,史学便是记述并探究人类社会进程的学科,它的基本使命是按照时代顺序,通过占有并处理反映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
在关于马克思《巴黎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历史定位的不同观点中,"起点论"是中国学者独立研究《手稿》而得出的结论。从《手稿》之文本发展过程及其包含的基本思想来看,马克思在《手稿》中以"现实的人"超越抽象的人性论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并确立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的科学的劳动观,奠定了马克思哲学的基础。进而,马克思在《手稿》中又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自然史与社会史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回答了诸多带有根本性的哲学问题,指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以社会劳动的方式通过对自然界的改造而实现人的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自然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是辩证统一的。《手稿》以崭新的方式建构起马克思哲学的逻辑前提,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哲学问题,提出了世界历史的伟大思想,是马克思通向唯物史观的思想起点,虽然部分思想带有费尔巴哈的痕迹,但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了较高程度的同质性,显示出它是成熟时期马克思最重要的哲学观点的萌芽。  相似文献   

10.
在恩格斯看来,实践是一种否定自然的原初物质形态的一种活动,沟通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否定性物质关系,构成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恩格斯基于实践揭示自然和人的辩证统一关系,确立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和历史、自然史和社会史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实现了自然观的革命变革,有助于廓清西方部分学者对恩格斯的自然观的误解.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再生产整个自然界"的思想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能"再生产整个自然界"标志着人的主体地位及其不同于动物的活动方式的确立,它表明: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当体现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的统一;社会经济再生产与生态环境再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要合理调控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这两种再生产就能彼此协调,互相支持,持续发展;"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也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来重塑自然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该文主张社会史研究中的"通史论"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史研究对象的"纵横"说,即通过从纵横两方面研究社会史,把社会史研究雕琢成一"透明的立方体"并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其为人类服务所用。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伦理观念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传统人类伦理观念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前后两大阶段。传统人类伦理观念以人类生命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当代生态伦理观念则以生物生命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二者都存在着虚妄性,都是一种狭隘的生命特权主义伦理观。物种伦理观念是在对传统人类伦理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所达到的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它把整个自然界中的所有存在物都纳入到道德关怀的范围内,主张建立起人类和各物种之间的全面的种际伦理关系。物种伦理观念是对传统人类伦理观念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的双重超越,是伦理观念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则通过对资源、能源消耗等人类活动的关系链,影响到整个自然界及人类社会本身.这造成了人类的新的担忧,并因此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批评.  相似文献   

15.
郑先兴 《南都学坛》2012,32(2):6-13
西汉刘安所主编的《淮南子》在史学思想方面颇多建树。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历史发展的现象及其规律,其任务则是揭示人类创造历史的能力和智慧;历史学是研究包括自然史、人类社会史和思维发展史等方面的综合性的学问,其功用主要是给人提供智慧和能力。"道"是历史发展的渊源及其规律,人们创造历史必须顺从"道",一是要注重"时",即注意依据历史条件的变迁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二是注意到人民在历史发展的作用。整个人类的历史发展是退步的。历史是可以认识的,其因是历史认识客体的自身规律特征、主体相应的知识意向和由文章与情绪所构成的历史认识媒介;认识的形式一是从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基本规律出发来认识历史即"执一而应万",二是从历史发展的基本形式认识历史就是类推;认识的范畴主要是"阴阳"和"五行";绝对真理是不可能的,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和体验的相对真理则是普遍的。史学研究主要采用历史的方法、辩证的方法和理论分析法。《淮南子》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家的。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以两性和血缘关系为自然基础,与一定经济关系和思想关系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基层细胞。它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社会关系,是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家庭,是研究原始社会史的重要方面。只有这个问题的科学解决,才能全面认识人类发展与整个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人学探要     
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及其产生、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新兴科学。人学首先以人自身为研究对象,并将人纳入自然界和宇宙之中予以通观。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物质辩证统一体,精神的实质也是物质。人与自然界物质存在形态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与宇宙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存在于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之中。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时空观和发展观的确立,将会使人走上真正彻底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生态学著作相当注意今天活着的人在自然界、环境状况、人同地球上生命的关系的深化和发展等方面对子孙后代所负的责任问题。国外许多学者指出,伦理学的原理和准则照例具有人类中心论的性质,并且只适用于人对其他人的直接影响。自然界并不是从道德观点来认识的:它的整个状况几乎不依赖于人类活动的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史     
从理论上来说,社会史是研究历史上人类在各种社会文化方面进行活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构和过程。但实际上,人们很少是从这种分析角度来理解的,而且也不可能总是那么全面地进行了解。研究者往往满足于记事、叙述和描写。不仅如此,在什么是社会史的确切范围问题上,也存在着重大分歧。有人说,社会史包括历史时期中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阐释了作为主体的人同他的劳动对象由同一到分裂和对立的根本原因,以此视角来审视今天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可以发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源于人类的劳动活动和生命活动的异化,人类不再将自然界看作自身的无机的身体,而是将自然界看作异于自身的客体,同时将劳动活动看作是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的手段,将对自然界的占有的程度看作衡量自己社会地位的标准。事实上,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只有用对待人的方式来对待自然界,人与自然界异化关系才能得到解决,而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同体是人与自然异化关系最终消解的必由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