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王母的三面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王母有三副面孔:历史上确曾存在过的真实的人、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作为人的西王母应是西周初期活动在环青海湖地区的羌人母(幕、膜、穆)部落首领,不一定是女性。《山海经》对西王母形象的描绘是傩文化现象的记录,同仁县的"於菟"舞极可能是《山海经》所记西王母形象略有变异的再现。  相似文献   

2.
西王母之地域在西汉中期发生了一次深刻的变化,由早期的不确定或较近的西方向更远的西域国家逐渐西移。西王母为汉地本土神祗,西汉中期以后成为西方仙境的代表而有可能与西域神话相结合,随着人们对西域认识的逐渐扩展而不断西移,总在当时认识的最西国家之西。  相似文献   

3.
柔然汗国的兴亡──兼论丁零、铁勒系族群的西迁与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然汗国的兴亡──兼论丁零、铁勒系族群的西迁与崛起薛宗正柔然汗国乃继匈奴西迁、鲜卑南迁之后,代之而兴,雄霸大漠南北、流沙东西的强大游牧奴隶制国家。共历十九君,存在了152年(402-554年)。这一汗国自始至终重视西域经营,为此大量西徙原居漠北的高车...  相似文献   

4.
死生相系的司命之神——对于西王母神格的推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西王母原型本义的讨论,历来众说纷纭。如果以《山海经》所载为基础,兼以观照后世的形象演变,西王母应该具有"司命"的神格,亦即可能是昆仑神话体系下的司命神。这种情况与《楚辞》的大司命、少司命,或是楚地的司祸、司灾诸神相当。而汉代对于西王母、司命的看法,或许是西王母与大司命、少司命等相关崇拜融合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忧患本是随着农业民族的形成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周人的忧患心理为周人忧患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周末年“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的现实及对礼的追求,激化了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形成了周人的忧患意识。“二雅”中反映出周人的忧患意识分作三部分:忧身患命;惜亲怜友;忧国忧民。“二雅”中反映出周人忧患意识的基本特征是:能在哲学层次上认识社会;总是对逝去的往昔恋恋不舍,总是喟叹生不逢时。句式整齐、篇什巨大是这些诗作总体的艺术特征。周人的忧患意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构建了进步知识分子的心理框架。忧患意识像一条红线,贯穿在我国历代优秀作家的现实主义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6.
读书偶识     
历来研究孟子思想的人,都认为孟子是主张恢复井田制的。主要是根据《孟子》一书中下列各段:1.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  相似文献   

7.
刘宗迪博士以汉末"传西王母筹"运动发端于关东为据,提出西王母信仰或神话发源于我国东部的理由是不充分的;其所说《管子》中《轻重己第八十五》中有关"夏至,而麦熟"、"天子祀于太宗"、"出祭王母"的记载也不能作为西王母信仰或神话源于我国东部的根据。仔细推敲,其"西王母信仰源于上古时代的秋尝仪式"、"西王母的原型则是秋尝仪式上祭拜的祖妣之神"的观点也不乏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发展时期,在夏商文明的基础上,社会经济较前更加发展,从而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都市。建国以来,通过对岐邑、丰镐、洛邑、鲁和燕故城的勘探发掘,使我们对当时都城情况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现就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对西周都城遗址加以探讨,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西周都城遗址的发现 早在灭商之前,周人在古公亶父的率领下,自邠(今陕西长武、邠县、栒邑一带)徙居周原后,“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诗·大雅·绵》曾经描绘当年修建城池宫室的情景,“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家室,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费胜,乃立乃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古代都城的正门曰“应门”,外郭之门名“皋门”,大社叫“冢土”。由此可以  相似文献   

9.
公刘迁出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大雅·公刘》是周人史诗之一,它叙述了周人先祖带领周民迁豳的史绩。诗中生动地描述了周人告别故地、沿途辗转、寻找、最后定居于豳的情景。但诗中并未明确交代迁出之地。自《诗毛传》以来,治《诗》者多主自邰迁出之说,然按诸史籍,殊为不符,故今为之考。公刘迁豳非自邰邰,是周的始祖后稷的封地,故址在今武功县境内。首倡迁由自邰说者为《诗毛传》。《公刘》第一章《毛传》:“公刘居于邰而遭夏人乱,迫逐公刘。公刘乃辟中国之难,遂平西戎,而迁其邑于豳。”其后,治诗者多从其说。郑玄《诗·豳谱》、孔颖达《毛诗正义》、王先…  相似文献   

10.
张铁山 《西域研究》2007,(3):124-127
回鹘原称回纥,是构成现今维吾尔、裕固族的主要族源之一.其族称词义有王朝说、自食其力说、同盟互助说、归依说、森林民族说等不同观点,其中"同盟互助"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回鹘于744年取代突厥,在蒙古高原建立漠北回鹘汗国.840年因内乱和天灾,在黠戛斯人的攻击下灭亡.后除一部分留居原地外,余部向西、南迁徙.南下长城附近的回鹘人,后逐渐与当地的汉族及其他民族融合.一支西迁到河西走廊,建立甘州回鹘王国,成为今甘肃省裕固族的主要族源.一支西迁到吐鲁番盆地,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另一支进入中亚草原地区,活动于葱岭以西,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回鹘文除了为回鹘人所广泛使用外,13~15世纪也曾用作金帐汗国、帖木儿帝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官方文字.  相似文献   

11.
青海地域中西王母的历史流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神话大多记录在历史文献中,远古时期今青海境内羌戎部族首领西王母本体的真实存在由此得以实证,古代羌戎人生活的昆仑山即为今青海境内祁连山,西王母在青海地域的演化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由氏族社会到国家形成递进中的历史形貌。西王母在道教出现后将其升格为掌握生命生死祸福大权的神,至此已经完满地实现了由人到神、从尘世间部族首领到天界神仙真人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析了汉代墓葬艺术中西王母图像发达的原因,认为:西王母的性情特点和居住环境与汉代墓葬理想相吻合;西汉后期以来民间由西王母崇拜而形成的强大社会思潮直接影响到汉代墓葬艺术的表达;墓葬中作为配偶神东王公图像的出现是汉代西王母崇拜盛极而衰的标志,衰落的原因在于西王母神自身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3.
蒙古西征带动了大批汉人西迁伊朗。汉文、波斯文史料及考古资料显示,西迁汉人中有军匠、医师、工匠、画师、厨师等各类技术性服务人员,其中大部分人为蒙古统治者服务或在宫廷效力,也有一些人在民间讨生活,还有部分人失去了人身自由,沦为奴仆。汉人移民在伊朗生产、生活,将汉地的科学技术、医学药学、艺术风格、饮食风俗等带到伊朗,为波斯文明打上了不可磨灭的汉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14.
西王母由一个形貌怪异的神话人物演变为传说中的人间帝王,并进而成为神仙道教的神,反映了神话人物历史化与宗教化的过程。《山海经》中西王母的怪异形貌反映了上古先民的原始信仰和图腾崇拜。西王母人王的形象以及她频繁的外交活动,则是春秋战国时期弱小的诸侯国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情势下寻求帮助和依靠的反映。两汉魏晋时期西王母形貌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仙人形貌及其生活的不同理解,体现了魏晋时期豪门世族现世享乐的处世观念;另一方面也与道教徒宣传神仙道教思想有关。而作为西王母配偶神的东王公出现在东汉中后期,一方面是汉代盛行的阴阳学说在西王母神话传说中的体现,另一方面则与两汉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关于北匈奴西迁的考古学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学上划分南、北匈奴文化以公元48年为准。中国新疆地区曾是匈奴活动地区之一。北匈奴西迁后仍保留较多匈奴游牧文化传统因素。从西迁匈奴人的葬俗仍可看到秦汉时匈奴的传统、礼仪和文化特质,但也有变异。  相似文献   

16.
北匈奴西迁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北匈奴西迁的问题,是国内外学者多年来所没有解决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从公元91年北单于战败率众西逃,至公元290年前后在顿河以东出现,这二百年间,中外史书对它的活动几乎完全没有记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空白的。因此研究起来十分困难,因而这方面的论文,也是绝无仅有。近年来,我国学者齐思和先生,曾于《历史研究》1977年第三期发表了《匈奴西迁及其在欧洲的活动》一文,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但没有解决或者说没有完全解决。肖之兴同志在《历史研究》1978年第七期发表的《关于匈奴西迁过  相似文献   

17.
啸艺说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啸”的历史发展概貌中国信史时代以前产生的某些艺术,后人在研究时往往赋予它们以神秘色彩,啸艺也是如此。“啸”,或谓之吹口哨。其兼有实际应用中的诸种法门,出俗入雅,复出雅反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唐代孙广《啸旨》说:“老君授王母,王母授南极真人,真人授广成子,广成子授风后,风后授啸父,啸父授务光,务光授尧,尧授舜,舜演之为琴与禹,自后乃废。续有晋太行山仙君孙公获之,乃得道而去,无听授焉。阮嗣宗得少分。其后堙灭不复闻矣。”《山海经》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淮南子·览冥训》“黄神啸吟”句注云:“黄帝之神,伤道之衰,故啸吟而长叹也。”神仙鬼怪之所以被裹挟到啸艺中,其原因主要是:一,古人不清楚啸艺起源,假托  相似文献   

18.
甲骨刻辞中的文艺思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尝试探讨了殷商甲骨刻辞中的文艺思想因素问题。探讨分三个层面 :一是以带“伐”、“舞”、“奏”、“文”等字的辞条为例 ,考察了商朝人重视文化建设的浓厚尚文意识 ;二是通过考辨刻辞中孕育和记录的“占”、“谱”、“册”、“祝”、“诰”等古代文体雏形 ,体认了商朝人已初具朦胧的文体意识 ;三是通过对刻辞字、句、篇的例释 ,确认了商朝人已具备较明晰的写作意识。而这三种意识都是产生文艺思想的重要因素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同其他上古神话一样,西王母神话一直被封存在古代典籍之中。复活西王母神话,一方面需借助现代传媒,使西王母神话转化为其他体裁样式的神话叙事;另一方面,可以以西王母神话为标签,制造出符合现代人心理需求的文化产品,使西王母神话进入市场。西王母神话的思想内核与当代人们基本的生活追求相契合,仍具有流传的肥沃土壤,这对发掘和弘扬西王母神话这一文化遗留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周人重德,其"德"观念主要运用于政治领域.在周代,"德"乃受命开基之本,长保社稷之所系,为贵族阶级所特有;是以周天子和诸侯为中心包括整个贵族阶级在内的统治阶级向四方辐射的控制和统摄力量;是建立在宗法分封基础上,处理多层面政治关系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