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专业特殊性要求强化医学人文教育。叙事医学着重培养的叙事能力是医学人文素质的最佳体现。英美影视文学中的医学叙事课程是一门医学人文英语课程,主要包括叙事医学理论和文本细读方法、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医学叙事及英美影视中的医学叙事三大板块。其中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医学叙事主要选取诗歌中的生老病死、短篇小说中的疾病叙事、长篇小说(节选)中的叙事闭锁这三个主题进行文本细读。英美影视中的医学叙事主要通过"电影赏析""人文讨论"及"反思性写作"等一系列课程设计,在虚构作品的情境训练中,培养医学生的"叙事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洁  王冠军  刘彬 《现代交际》2011,(7):196-197
医学教育是医学文化的传承,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融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之中,造就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健全结构,使医学生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实现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达到“医乃仁术”之境。  相似文献   

3.
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基于医学人文素养的医学名画叙事课程设计为例,通过课前准备、课中讨论、课后讨论三个环节,聚焦赏画、读事、悟理三个部分,将名画鉴赏、医学人文素养培养与英语语言学习结合在一起,以多维度跨学科的方式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探讨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引导学生感悟医生的职业价值与职业素养,领悟医学与艺术的关系,培养医学人文的意识和精神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学生的"三观"经常受到威胁与影响。而汉语言文学教育则是强化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文章主要针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出发深入研究与探索,进而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文素养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也是人类通向文明的桥梁。但是现如今的高校教育中,出现了大量重专业理论教学,轻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这样的现象居然还渗透到了以文学教育为核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由此可见我国人文教育事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加强人文教育成了一个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本文即通过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理论的教学现状分析,运用人文教育的视野,对人文教育在文学理论教学中的作用做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6.
章宏  王志武 《现代交际》2012,(6):242-24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取向,以"培养完人"为教育理想。坚持全科医学教育的基础性、均衡性和全面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助于促进我国卫生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科医学以及根据学科建设如何构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值得探讨。本文分析了全科医学的发展历程、形成因素和全科医学的特点,为全面、协调地推动全科医学教育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外关于职业精神的研究起步于文艺复兴之后,2005年中国开始学习和引入西方职业精神理念。中国医师协会于2009年成立临床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医学涉及人的生、老、病、死,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群,医学教育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在培养具有医学专业临床诊疗技能与知识的人才的同时需关注的是人文理念,生命的价值,奉献与索取,精神的延续等能力。[1]美国著名生命伦理学家佩雷格里诺指出医学的人文学科教育,如同作为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一样,是临床医生在制定谨慎和正确决策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应始于完成本科学习,学习医学的那一刻,因而,教师的职业精神特别是临床教师的职业精神认知的高低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新世纪对也对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内在要求标准。优秀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求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但目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现代医学教育过分偏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这种教育方式与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医学宗旨背道而驰。本文以兰大医学学生为主要调查目标,探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现状及存在问题,深入分析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社会工作教育以其"助人自助"的专业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人文素质培养课程体系,组织学生参与体现人文关怀的社会实践,探索出了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能型人才.但是和重点高中、普通大学相比,职业院校的学生知识面较窄,职业和人文素养不强,这种现状与职业院校重技能培养而轻人文教育有着直接关系.为了培养出兼具核心职业技能和核心职业素养的"双核型"人才,学校应将人文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融合.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职业院校教育中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的现状,探讨如何将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相融合,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人类一直特有的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之一,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专业领域来说,创新都是其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医学和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化的医学教育标准已经在我国高校中得到了全面推行,对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培养出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医学人才成为了各大高校关注的重点。对此笔者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教育工作经验从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对构建创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积极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钱菁 《职业》2010,(30)
笔者在此,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加强烹饪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途径做一探讨.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及其内涵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人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以及由这些知识内化而成的在精神面貌、道德修养等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其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教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人的教育,是着眼于人的人格塑造和精神境界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王日升 《职业》2014,(2):123-124
本文重点探索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通过提升高职文化品位,建设精神家园;打造"双师"教学团队,重视师德建设;加强思政教育教学,密切联系实际;交叉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等方式,培养具有高水平职业技能、良好品德与和谐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设置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医学学位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改变了多年来医学研究生教育单一的"科研型"培养模式。从我国医学教育近30年的发展状况来看,培养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其核心建设内容——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仍在不断地探索之中。鉴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的职业性本质,以及其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和高度的可应用性,使得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如何培养临床科研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成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陈瑜 《现代交际》2014,(9):255-255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为提高国民人文修养和社会和谐发展创造了极其重大的人文价值和社会科学价值。文章多角度探析了理工类大学开设汉语言专业的必要性,以期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医学教育的发展概念的认识也开始不断改变,培养一名合格的医学专门人才是一个终生教育的过程。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医学工作者必须不定期接受新的心血理念,对于提高医学技术水平,和医学工作者的管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医学工作者都有再教育的需求,除了在实践中自发的,独立学习,成人医学教育对医疗人员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本文介绍了我国成人医学教育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我国现代成人医学教育存在的弊端,并对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吴秀敏 《职业》2011,(6):157-157
一、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1.我国现行医学教育模式不利于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医学利学的进步,传统医学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弊端目益凸显。  相似文献   

18.
一、文学是人文理想教育的源泉英国十九世纪的红衣主教纽曼认为,大学教育目的是发展人的理智,大学的真正使命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并随之带来社会的和谐发展。他反对在大学里进行狭隘的专业教育,大学应以  相似文献   

19.
对高职院校药学、食品专业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刻不容缓。主要是通过大学语文课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融合,与他们毕业后的工作相联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为大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想使人文教育真正起到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关键是将人文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内在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作为构成高等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临床医学教学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实践阶段。模拟教学模式与问题教学模式具备良好的科学性和效率性,是未来医学临床教学教育模式的必然发展方向。临床医学模拟教学及问题教学相互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确保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医学人才。本文对当前医学临床教学中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