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白蛇传故事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从人蛇一体、人蛇恋两方面详细探讨了白娘子形象对蛇神神话、蛇精传说的继承和发展,认为白娘子形象的完善是由其深刻的文化渊源的.  相似文献   

2.
阐微索隐、尝奇析疑是文学人类学或民俗神话学的固有本领。文章以"蛇杖"为例,融合古今中外关于"蛇杖"的传说故事,刻画其"正面相",强调文学人类学学者在关注阐微索隐的同时,不要忽视文学人类学尝奇析疑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青藏地区的各民族风物传说内涵丰厚、数量庞大,本文依据其内容和题材的不同,将其分为地方传说、物产传说、动植物传说和习俗传说四大类,并对这四类传说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了较深入的诠释与解析。  相似文献   

4.
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的必要性 民间文学艺术是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成分,其概念从广义上理解,包括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它是同一社会群体文化、社会特征及其价值标准的集中体现。 民间文学艺术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四类:即语言形式(民间故事、民间诗歌、谜语、谚语、童话、传说和与特定时期及地区相关的信仰、神话、颂诗等);音乐形式(民歌、民间音乐);“动作”形式(民间舞蹈、戏剧和各种礼仪以及游戏)和有形形式(绘画、壁画、雕刻、雕  相似文献   

5.
关于古代越人的图腾崇拜,学术界流行的是所谓"蛇图腾"说.笔者认为,这一观点从根本上忽视了原始社会图腾信仰的基本内涵及其本质特征,而仅仅依据东汉以后人的一些野史传说.因此,所谓古代越人信仰"蛇图腾"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图腾 (totem) 一词,源于美洲印第安奥季布瓦人的方言,意为"他的宗族".远古时代,尚处于蒙昧野蛮状态的人类祖先,每个氏族都相信自己与宇宙自然界的某种动  相似文献   

6.
蛇全身是宝。蛇皮可以入药、制革、出口;蛇胆可以治多种疾病;蛇毒昂贵,被称为"液态黄金"而胜过黄金,能治疑难杂症。以蛇为药,疗效出奇,屈指可数。活蛇血液治陈旧性跌打损伤将眼镜王蛇、乌梢蛇的头、颈部连接捆绑,固定其嘴,用布包裹,绝不让蛇伤人。向上牵挂,割断其尾。  相似文献   

7.
乡村庙会传说与村落生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乡村庙会传说这一概念,并将依水建庙传说、庙会组织权属传说、与大历史书写相关的乡村庙会传说等亚类置于生发的生活空间———村落中进行考察,分析了与乡村庙会传说相关联的庙会、村落生活和民众心理之间的关系,指出有着灵迹贯串的乡村庙会传说隐喻了民众对其生活空间的想象与建构和对其生活空间所有资源分配的机制,是民众对相应村落历史的群体记忆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大禹传说自产生以来,历朝文献广泛记载其事迹、民间广泛流传其传说,全国各地禹陵、禹穴等相关遗存星罗棋布,大禹传说在时间和空间上广为流布,其程度超越了任何一位上古历史人物。由于诸多原因,至今关于大禹仍然存在诸多迷雾,正因如此,历史上也存在诸多质疑大禹传说及其地位的声音,尤以20世纪初以来的"疑古"派影响最为重大。本文正是从此角度切入,探讨大禹传说及其文化地位的确立与经受的考验,认为,历史上对大禹传说及其文化地位的质疑实际上也是对大禹文化认同的一种表现,大禹传说异彩纷呈的根本魅力就在于大禹传说尤其是治水传说一直代表着中国农耕文明这一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儒家经典《春秋》无单行本,《春秋》经文附着于《公羊传》《毂梁传》《左传》之中。三传之中,《春秋》经文有异,此称《春秋》三传异文。理雅各《中国经典·春秋》以康熙六十年《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作底本,但不知道《汇纂》对三传异文的择取标准。经考证,康熙《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中《春秋》的底本来源于宋胡安国的《春秋传》(胡传)。一般情况下,胡传采用某传微言大义,便择用其《春秋》经文,三传异文的选取取决于微言大义。康熙《钦定春秋传说汇纂》集各家注疏,并断以己意,三传异文与微言犬义之间失去本来的紧密关联;理雅各《中国经典·春秋》中,三传异文与微言大义已了无联系,其解经方法亦与《钦定春秋传说汇纂》格格不入,显现出理雅各的《春秋辉本与中国本土《春秋》注疏的疏离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蛇文化生成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蛇的影子几乎存在于世界各种文化之中 ,不管是希腊神话还是玛雅文化。然而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尤为突出。几乎中国的各个地方、各个民族中都能找到蛇的影响力。殿堂壁画、廊柱雕刻、小说戏剧、古代神话 ,无一不存在着蛇的形象。最有特色的蛇文化现象当属《山海经》这一古书中的记载。此书通篇仅三万一千多字 ,而蛇的影子几乎贯穿了始终 ,不仅有以蛇命名的蛇山、蛇水、蛇谷、蛇谷之山等地名 ,蛇的种类及色彩也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有赤蛇、黄蛇、鸣蛇、化蛇……一头两身之蛇、人头蛇身之人、一身九头的相柳氏等等不一而足 ,令人心悸。这些蛇…  相似文献   

11.
在短篇小说《心底之蛇》中,霍桑一方面以蛇隐喻了人皆有罪,另一方面,又将蛇拓展为一种自我主义的隐喻。本文分析了其罪恶存在的根源是过分注重自我,丝毫不顾及他人,进一步提出其救赎方法,即忘记自我,心怀他人。最终反映霍桑的核心思想是:爱才是拯救人类的真正力量。  相似文献   

12.
白马藏族的族源记忆与传说比其神话的出现要晚,一些传说追溯了远古先祖通过艰难的迁徙得以使族群存留下来的历史过程.白马藏族以传说映现了他们民族的集体想象,不断实现着他们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增强着其族群意识和认同感,其中的人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动物传说是主要种类和存在形式,它们多用奇妙的幻想、超自然的形象、神奇变化的手法并经口头辗转加工创作而成,因而形成很多奇特生动的情节,大大增强了趣味性和文学性.这些传说结合叙述现实生活的创作方法,以十分明显的地方性、民族性引人入胜.从而已成为多姿多态而又独具特色的中国民间传说品种之一,至今还具有重要的文学、民族学、民俗学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黎族古代传说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黎族古代地方风物传说、习俗传说和人物传说的内涵及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岩石浅雕绝非原始社会作品──说“岩画”魏良弢早就有不少人──至少在我所从事的这个学科的圈子里是如此──知道我对所谓"岩画"一直持有异议,且时常在授课时说长道短。与其让别人代为传说,还不如自己公开写出来为好。这是煞风景的事,是要得罪人的,包括得罪我的朋...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活态传说,在其实际生长的时空框架内的每一次变异,并非只是无意识的自然变化,很多时候有其现实的动机。在特定的文化圈之内,传说变异的动力系统对应着丰富的人群层次,这些层次交织错落,形成了某种结构性的动力机制,而其主导力量,即是当地松散的、非实体的、但又明确存在着的"民俗精英"群,这一群体可以随着时代、区域关系等范畴的变化而变化,它对于本地内部传说变异的作用可大可小,但从宏观上看,它引领着地方传说的变异方向。区域性、时代性与阶层性的解剖视角,以及"民俗精英"对于传说的主导作用,构成了传说动力学的主导模型。  相似文献   

16.
黄凯  朱米娜 《江淮论坛》2009,(6):158-161
本文解析了徽州三雕所具有的深刻思想文化内涵,并对徽州三雕的发展、传承和保护以及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希腊神话含有许多关于"龙"和"蛇"的故事,但中译者鲜有人对这两个词溯源。本文通过列举部分神话从古希腊文、英文和中文等三种语文的角度分析其相关用词,展示其中的差异,并简单介绍及分析希腊神话中有关"蛇"的常用语,兼及介绍古希腊的蛇。  相似文献   

18.
一 洪水:治水与避水有的比较文化学家、比较文学家、比较神话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缺乏神话,标志着中国文化史的不完善,甚至个别作者因而怀疑有关中国古代文化、文明辉煌成就的记载,是否过分夸大.持此种论点的研究家固然极少,却多属中外这些学科领域的权威,就颇有些影响.他们所持论据之一,是中国古代没有洪水神话.但这论据不确切.中国古代并非没有洪水传说,只是没有以神话的形式出现.流传于中华大地上的洪水传说很多,常见的有两种:一是犬用濡湿的身体沾满谷物种  相似文献   

19.
镇江古长江口原始“鸟岩雕”是1976年初偶然发现的,以后又不断有所发现.对此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给予极大关注.这里先将我们的发现探索情况报告如下.一、“鸟岩雕”及其他镇江鸟岩雕,处在镇江市东北郊长江主航道南风景名胜之岛“焦山”北麓漫滩上.1、鸠鸟形岩雕(封三图版):最先发现的是“其状如鸡”的东面形象,以后又发现并逐渐确认出“鸠”、“雀”等形象.岩雕基座平面约占地15平方米.东、南、西北三面皆“应形象物”,凿成各种“鸟形”,变化奇谲,可作360°观赏.  相似文献   

20.
以傈僳族刀杆节仪式及其解释系统为研究个案,对节日仪式与民间文学的互文性进行阐释。传说圈、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传说对节日仪式的构建都依附于历史与文化的变迁,民间文学在为节日仪式寻求"合理性"的过程中,曲折地反映出传说圈内部各种关系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