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带来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异化等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此类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解决方法;以天道观为重的道家的"天人合一"有助于解决人与自然的异化,以人道观为重的儒家的"天人合一"有助于解决人与社会的异化.  相似文献   

2.
论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对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着丰富内容,它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当今,把握"天人合一"思想的精神实质,可以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消费主义文化是当代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思想文化根源,体现了人们在现实中难以安顿自我身心的危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有丰富的身心安顿之道,能够有效地淡化或消解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从而有助于解决生态环境危机。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倡导回归自然,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在山水、田园中安顿心灵的有效途径。这是一种有利于环境资源保护,具有可持续性的消费方式,它通过回归山水、田园,能够帮助人们摆脱对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依赖。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们的外在事功追求与自我德性完善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给了人们在工作及自我修养中发现人生意义的智慧。在今天,二者的结合,有助于克服消费主义文化产生的根源———劳动及消费的异化。  相似文献   

4.
杨静 《理论界》2009,(8):38-39
"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也是当代社会的价值追求.本文旨在探讨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和谐社会的相通之处及内在契合点,从一个侧面说明儒家思想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后,在党的各种文件中提得最多的就是科学发展观。实际上,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是古人追求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科学发展观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扬弃"。因此,对科学发展观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关系做一个全面、系统的梳理,有利于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视域中公共政策价值维度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利益多元化、冲突普通化趋势不断强化。在此情势下,我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为此,需要以调配社会公共资源、协调社会主体间利益关系为己任的公共政策有良好的价值指引。和谐社会视域中公共政策的价值维度不是单一的、凝固的、封闭的体系,而是多元的、动态的、开放的价值系统,将这一价值体系系统集成,才是建构我国公共政策的正确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文字表述言简意赅,而其内容却蕴涵着科学与价值、空间与时间、公平与效率、功利与道义、生态与人态等多重维度的统一.深入揭示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维度,对于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兰华 《江淮论坛》2007,(5):116-119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战略理念。它是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在全球化时代的必然演化物,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新发展和最新要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文化之精髓,是儒、道、阴阳三大家都认可并采纳的哲学观。该哲学观的主旨是天与人应该和谐相处,人不能违背自然,不能逾越或改变自然规律。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深入探究“天人合一”理念的内涵,可以为科学发展观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凝聚了中华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沉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中国梦”具有独特的内涵和价值维度,在价值观和文化意蕴上既不同于美国梦,也不同于欧洲梦和其他的梦.现阶段,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把握和正确处理各种不同主体、不同层次“中国梦”的价值诉求及价值冲突.以文化为支撑,立足于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正道沧桑.  相似文献   

10.
庄子“天人合一”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关系是庄子哲学中的核心论题之一。庄子之天具有多重含义,既有自然之天的含义,也有本然、自然无为之义,还有必然性之义。庄子认为,人与万物本体都是自成一体、浑然不可分的;但是人在物化和纷争中丧失了本性,使心为形所役,被物化了;人们应当体认天道,最终超越现实,实现“逍遥游”,达到“天人合一”。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更是传统儒道思想的理论硬核。无论是儒家的“以人为本”,还是道家的“回归自然”,最终都在“天人合一”那里找到了其理想归宿。“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之具有明显的整体主义、积极入世和道德至上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 ,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充分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的真理维度、价值维度和生态维度的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古代美学观的主导思想,渗透到传统吉祥图案设计的多方位、多层次中,它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所体现出来的审美理念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如"鸳鸯戏水"、"吉祥如意"、"鹤寿延年"、"年年有余"等,充分展示了传统吉祥图案回归自然的题材美、意境美、造型美,营造出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之美,体现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5.
“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核心所在。它以直觉和朴素的方式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沟通 ,智慧动物与养育环境的融合 ,为解决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当今 ,认真剖析其合理思想 ,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建设现代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正确认识人本思想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权利,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可以从天人感应,天人合德,人与自然相和谐统一等不同层面来理解其特定意蕴.西方文化强调天人相分,彰显的是认知理性精神,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凸现的是实践理性精神.天人合一观成为解决当前生态环境危机的指导性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特色的“天人合一”思想,长期以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并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仅将在中国文化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天人合一”思想理解为儒家一家之言,显然有失偏颇.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为主干的,以“道”、“佛”为两翼的三维结构.三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也使中国人特有的整体性、适度与执中、对立与统一、直觉与体悟、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相统一的思维方式逐渐稳固并传承下来.同样,理解“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价值也不能局限于仅仅将其视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救世哲学,而还应该立足于时代,思考其对现代理性思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全新战略 ,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的“天人合一”观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汲取“天人合一”观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王夫之的“天人合一”思想:(一)天人授受之际,人受天之所命者为“性”,故天人本自合一;(二)“天道之本然”变为人“性”,主要是受到“质”的拘蔽,形体才情、道德品性等才有千差万别,是为被拘蔽的“天人合一”; (三)通过道德实践,可以重新实现“天人合一”;(四)“发己自尽”与“循物无违”可视为王夫之关于治道的“天人合一”之论.王夫之所论“天人合一”本质上是一种信仰;如果以之与基督教尤其是爱仁钮的“复归元首”说相比较,以上四个方面的信仰体系的特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