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路遥的人格结构对他的文学创作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研究其人格结构,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本文从苦难意识、英雄情结、政治情结、平民意识四个方面对路遥的人格结构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简·奥斯丁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浓浓的"庄园情结".在她的作品中,庄园是故事开始的地方,是天真烂漫的爱情田野,是追逐名利的场所.在分析作家作品中这种"庄园情结"的同时,探究了"庄园情结"形成的原因."庄园情结"和小说家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出身于牧师家庭,生活于乡村小镇的奥斯丁,不可能摆脱其生活圈子以及社会环境对她的影响,她的作品也难免被打上深深的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路遥小说文本的表层精神幻像掩盖了其真实的创作心理,导致以往的路遥本体研究难以深入.路遥在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形成了难以排遣的自卑情结,这成为其日后小说创作的重要心理动因.为了在作家的"白日梦"中寻求对自卑的超越,路遥创作中典型的特征是自卑与自亢的互见.这造成作品中凡是存有路遥自我精神投射的男性文学形象均呈现为"高大全",而其他文学形象,尤其是女性文学形象,只能沦为其超越自卑的符号.  相似文献   

4.
纵观沈从文的一生及其作品,都有一种执拗的"乡下人"情结,从地域、民族、个人等角度看,这个"乡下人"情结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作家的一种自我定位,体现了作家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价值倾向,并对作家的叙述方式、创作主题乃至创作倾向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沃尔夫的长篇名作<天使,望故乡>是一部自传性很强的作品.作品中.甘特家的所有成员都无法以正常的方式爱其他人.他们的爱既不自然.也不正常.一方面,伊丽莎和甘特之间没有夫妻之爱;另一方面,他们身为父母很少关心过自己的子女,而子女对父母亦心存怨恨.通过运用弗洛伊德关于"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论以及荣格关于"埃拉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的理论,并结合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能较好地阐释作品中的畸形情感,剖析出人物的精神与心理状态,揭示20世纪初战后美国年轻一代的消极心理根源以及现代哲学和心理学思潮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汉朝情结"是由唐太宗率先大力提倡和在创作中亲做表率而形成的,它整整影响了有唐一代诗人的诗歌创作.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中,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诗人们外化"汉朝情结"的方式,另一方面由于他的特殊经历和个性,又创造性地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这一个"的诗歌特征.  相似文献   

7.
从水之原始意象看沈从文创作的"水"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沈从文作品中心灵外化且有丰富内涵的情结.他的"水"情结与水的原始意象有内在联系,水传达孤独、隔阻、忧郁这一意象与沈从文孤独忧郁的情感相对应,这与作品中传达的孤独感和悲剧性相吻合.水的另一原始意象--女性,也与沈从文创作的女性化倾向相关.  相似文献   

8.
金庸200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月云>,是一篇自传色彩很浓的作品.男主人公童年宜官真诚对待弱小者丫环月云,并对她产生"主人--婢女"模式的朦胧情愫.整个作品流露出忆念江南的"江南情结",都可以看成是金庸后来创作的武侠小说中倡导平等博爱思想、描写"一男多女"式情感关系、对江南和其他地域的描写笔法各异的源头.作者通过追忆童年经历,实际上为自己的武侠小说创作和人生道路做出了某种自我诠释,这篇小说是透视金庸其人及其作品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9.
王充闾的诗文创作 ,不论题材的选取 ,意义的引发 ,不少都直接受制于他的审美心理中的废墟情结、庄禅情结和梦幻情结。他的作品中凡是体现了这几个情结作用的诗文 ,特别是他的新作文化大散文《沧桑无语》,其思想艺术价值也更突出 ,更具独有的风格特点。可以认为 ,他的审美心理情结 ,是他创作的审美心理动力的一种创生源。  相似文献   

10.
在路遥的深层心理结构中,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情结,这种自卑情结投射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使他在所构建的揭示人的自卑及其超越的艺术世界中,始终灌注着一种来自作家心灵和情感深处的盎然情绪和浑然一体的气韵,揭示了人物灵魂深处种种复杂的矛盾、困惑、搏斗和挣扎。  相似文献   

11.
侗族作家袁仁琮的小说创作有明确的价值追求。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为界,前期的作品一体化的痕迹比较明显,后面的作品则有独立的价值追求。尽管九十年代后作家的创作环境宽松了,但袁仁琮没有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在他的小说中,他关注弱势群体,致力于社会和谐,严以律己,脚踏实地地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奉献才智,自觉地充当着和谐社会守望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颜色政治学的存在是造成颜色化文学经典的根本原因。瞿秋白、茅盾和红色经典《子夜》在接受史上的互动,是中国左翼文学批评史的完美实践。它不仅丰富了瞿秋白作为革命政治家的文艺理论内涵,也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实践品格,更生成了中国艺术史上的特异现象——红色、艺术与经典之间无尽的纠结。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毕生致力于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鉴于中国的农业大国的现实国情,他更注重保障与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利益的基本观点,认为农民的利益应当是全面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与文化利益。邓小平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现实,积极探索实现、维护与保障农民利益的有效的途径,采取行之有效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民利益思想。  相似文献   

14.
国际主题与女性中心人物是亨利·詹姆斯文学世界中极其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詹姆斯作为一个文化身份与性取向皆较为复杂的作家,其个人体验与社会文化语境之间呈现一种综合的动态关系:19世纪美国人对欧洲文化的回归式探寻与“朝圣”情结、历来文学领域女性价值及其形象的被忽视,跨欧美文化的生活经历、性倒错的个体心理体验;两个维度诸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詹姆斯小说国际主题的特质与以女性形象作为小说中心人物的文学选择。  相似文献   

15.
阎真的《沧浪之水》描写了池大为这样一个曾经激情的追寻天命但被世俗逼迫不得以改变自己人生信念的知识分子良知的渐变过程——良知的坚守、良知的退让与良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王韶经营熙河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1世纪中叶王安石的变法为宋王朝打了一针强心剂。王韶作为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实施骨干之一,以他卓越的军事才干开疆辟土、安抚蕃众;以他敏锐的政治见地和军事眼光,兴马政、扩蕃兵、通蕃汉贸易,治理熙河地区,他的经营成效对边疆的稳定和开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阵地,以北京大学为依托。《新青年》同人差不多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在他们的周围有一批思想成熟的青年,同他们一起奋斗。是蔡元培先生把他们聚拢到一起,造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中枢系统。蔡先生秉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成了他们衷心拥戴的精神领袖。无蔡元培,便没有新北大;无新北大,就没有一大批新人的聚拢,就没有影响全国的新文化运动。蔡元培"器局大,识见远",亲贤任才,放权让人做事,而自己挺身负其全责。这是很伟大的领袖风范。蔡先生的领袖风范,基于他的伟大人格的感召力。其为人外圆内方,待人敦厚,助人为乐;而在大原则上,正气凛然,毫无假借。在混乱的世局中,以"有所不为",而能"大有所为"。他一生两袖清风,人人信其高洁。蔡先生的人格来源于中国传统的人格教育,加上西方平等博爱的精神,足为后世垂范。  相似文献   

18.
明末湖州农学家沈氏,身当灾害频仍、社会动乱之世,撰成《奇荒纪事》一文。它详细记录当时的水灾、旱灾和瘟疫灾害实况,论述灾害造成破坏农业生产、引起物价上涨、导致人口损耗、激化阶级矛盾等社会经济影响。该文反映沈氏推行粥赈,厚道助人、缓解灾荒的救灾举措,还表现他反对苛征,耕读节俭、防备灾害的荒政观点。沈氏虽有一定阶级局限,但其文章的科学性、人民性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9.
1997年7月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我国西部省区采取了多种方式以抵御危机。总结西部地区抵御金融危机的经验,可以积极防范和化解21世纪可能出现的灾难性金融动荡,这对于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曹文轩孤傲地守望着纯文学园地,其作品《天瓢》渗透着传统的儒道精神。借助人物位置惯势的相对变化来剖析《天瓢》,该文本蕴涵着“中庸”和辨证法的理念,因而其结构具有“中和”之美。同时,人物的塑造因立足于作者“要把恶用美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构思而充溢着善恶交互的深刻人性,所以形象也蕴藉着小说的“中和”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