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代中国社会教育与城市早期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近代城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等诸方面发生急剧变化的需要,反之也必然对城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等诸方面产生相应的促进作用,既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政治的民主化,城市文化的大众化和现代化,城市教育的普及化、社会化和多元化,也有助于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城市社会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为:1.中国城市现代化起步晚、起点低、发展缓慢。2.中国城市现代化与殖民地化、半殖民地化同步进行。3.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所遇到的压力、阻力及付出的代价巨大。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受挫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无疑是最重要的外部原因,西方对中国的影响,就像一把双刃之剑,既可以有利于中国,又可以加害于中国。西方的影响使中国的传统因素开始分化,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西方的影响又阻止中国向现代化国家的迈进,为中国现代化进程设置了种种外在障碍。  相似文献   

3.
城市现代化首先应是城市文化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非常迅速。作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成都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认识到"文化强市"的重要作用并付诸行动,但还存在相应问题。在当下成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要注意重点处理好文化产业化、文化资源发掘与文化传承保护、休闲文化品位提升、市民整体文化素质提升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开埠通商与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及早期现代化的启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世纪中叶,中国被迫对外开放,一批城市被强行开埠通商,由此使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化,但同时也使这些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这些城市开始了早期现代化进程,由农业时代的城市向工业时代的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变迁往往会对城市空间产生深刻影响。在近代成都,新式学校出现之前城内以贡院为导向的旧式学校塑造出传统的城市空间。而清末民国时期,以国立四川大学及其前身为代表的新式学校逐渐成为成都城市空间构建的重要参与者,其开办和之后的校园变迁对当时成都城市空间演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成都早期现代化的显著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关成都早期现代化方面的研究专著相对较少,在本文中,作者对美国学者司昆仑的最新力作《文明进程中的成都:中国的城市改革,1895—1937年》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其理论、观点、方法作了一定的评价。作者认为,该书是美国史学界研究近代中国城市的又一重要著作,.必将对以后有关近代成都的研究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早期现代化开始的标志是19世纪60年代中期发生的洋务运动。20世纪初年开始的十年新政中,中国出现了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教育事业和仿行宪政热潮,这使近代中国在现代化历程上又向前迈出重要的一步。而这两次以清王朝为主体的早期现代化运动都与此前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密切相关。因此,近代农民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城市现代化首先应是城市文化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非常迅速。作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成都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认识到“文化强市”的重要作用并付诸行动,但还存在相应问题。在当下成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要注意重点处理好文化产业化、文化资源发掘与文化传承保护、休闲文化品位提升、市民整体文化素质提升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代扬州城市在外部冲击及示范下内部结构开始解体,从而导致城市性质发生现代化转型。然而与周边城市相比,其城市现代化的步伐是极其缓慢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传统交通优势的丧失;二是畸形消费形态的影响;三是近代扬州人陈旧保守意识的阻碍。  相似文献   

10.
近代社会教育作为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教育形态,对城市社会和人的早期现代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极大地影响了近代城市民众的思想和生活,改变了他们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丰富和充实了城市民众的余暇生活,提升了城市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塑造了现代城市人格特征,促进了传统城市人向现代城市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立法与法制变革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私立法律教育在近代中国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转型中,发挥了作为新法律文明强有力杠杆的作用.私立法律教育由于附丽于种种现实的政治功利目的之下,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法律发展的积极效果与负面效应是兼而有之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后期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城市史理论研究的重点、热点和难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和分析.本文认为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近代城市史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就近代中国而言,城市是社会现代化的策源地,城市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对近代城市的发展变迁进行个案研究,由此来深入细致的认识和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开始努力学习日本,不仅在体制上模仿日本,而且派遣大量留学生赴日,还聘请众多日本教习到中国任教,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日本模式的缺陷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又极大地延缓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古代成都城市发展水平较高,曾是四川乃至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进入近代以后,成都城市发展相比于沿海沿江城市明显缓慢下来,成为近代中国比较典型的发展滞后型城市.近代成都城市发展滞后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交通地理条件的制约、新型经济因素微弱以及多年战乱的摧残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都铎王室在16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进行的宗教改革对于当时的英国城市是冲击亦是契机。宗教改革破坏了传统的宗教机构,使得维持城市社会秩序的各种方式一时失去凭籍,增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性;购买位于城市的教会不动产的外部世俗人士向城市提出权利要求,对城市亦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然而,从较长时段来看,宗教改革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契机,在教会不动产市场上的获利巩固了城市惯有的权利和整体性,在王室有意分权的情形下,这种获利又使得大批英国城市获得自治权,成为自治市镇。上述政治经济权益重新分配为以后英国社会转型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法制现代化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社会转型对法制现代化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法制现代化对社会转型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在这一互动进程中,晚清至民初法制现代化经历了启蒙期、发生期和徘徊期三个阶段,具有明显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张謇从一名晚清状元转变为一名倡导地方实业建设的商业家,他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也经历了巨大的转折。张謇在他实业思想的指导下,一生建树很多,包括实业建设、交通水利、文化教育、社会福利等等。他在地方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极大的促进了南通及周边区域早期的城市现代化,当今南通及周边区域的发展成就与之密不可分。可以说张謇是中国早期城市现代化实践的伟大开拓者,他所进行的创新与开拓,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当今的中国城市化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晚清警察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治安制度的转型.然而,为何摈弃传统治安模式而采纳警察制度,这需要从时人的警察观念中去追寻.其间,各类趋新人士不懈呼吁,但主张各有侧重.外交使臣及游历官绅最先记载与介绍西方警察,尤其是驻日公使黄遵宪对警察的理解全面而深刻,为国人警察认识发蒙.早期改良思想家明确提出了移植警察制度的倡议.甲午之后,部分趋新官员从办警以裁兵善后与办理交涉的角度,向清廷建言.与此同时,维新派创立湖南保卫局,乃中国兴办警察的首创,以官绅合办的组织方式,于维持治安之中隐寓民权.庚子之后,新政开始启动,部分督抚的建警言论影响了清政府的决策,警察观念的更新终于促发警察制度的全面移植.整体来说,国人对警察的认识有着从直观粗略到全面系统的趋势.不同群体因社会角色与思想资源有别,警察观念与建警立意也区别明显.他们对西方警制不同侧面的选择共同影响了晚清移植警察制度的样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中国由来已久的城市发展水平和城乡隔离政策都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造成的后果,要提高中国城市发展水平,必须从根本原因着手,放弃在资金稀缺的条件下进行资本密集产业上的赶超,根据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才能扩大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在当通货紧缩势头尚未减缓的形势下,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对启动当前经济十分必要。但财政政策必须要用在能够“四两拨千斤”的地方才能真正启动市场,农村道路,电网,自来水建设是中国当前形势下最能产生这种效果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