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均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和公平性进行评价,为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计描述、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等方法,从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口分布角度,分析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等指标的均衡性和公平性.各省份的人口数、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等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生部2011年度的统计年鉴报告.结果:东部地区的卫生资源拥有量是中部地区的1~1.5倍以上,是西部地区的1.3~1.7倍;全国各省份卫生资源的基尼系数均在0.3以内;卫生机构配置的公平程度低于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结论:我国各省份之间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但主要卫生资源人口分布较为公平;我国卫生资源配置重点不再是解决人口拥有量的问题,而是要注重优化卫生资源结构,增进卫生资源效率,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口发展已进入负增长新阶段,人口负增长形势将保持常态化,且这一阶段的人口变动将呈现诸多新特征。身处历史拐点,首先需要全面把握人口发展整体态势,理性对待人口负增长。同时,应积极推动人力资源开发路径向“质量型、配置型、开放型”转变:优化人力资源开发导向,不断挖潜人口质量红利;顺应人口流动性增强的历史趋势,持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放眼国际人力资源市场,着力集聚海外智力资源。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了老年人口的数量、城乡分布以及老年病的发病特点对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卫生资源的配置、利用效率进行详细研究。认为我国现行的卫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卫生资源的配置如何更好地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提出了对策和设想。  相似文献   

4.
试论卫生资源与老年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国家卫生资源和利用的一些指标 ,结合老年人口生存期的残障状态 ,分析了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与老年人口增长之间的缺口 ,研究了在目前社会发展水平下中国卫生资源向老年人口群体倾斜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同时探讨了以北京为代表的相对发达地区的卫生资源的合理流向和利用问题 ,从而对城市老年人口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敏  高博  张力文  陈锐  李宁秀 《西北人口》2010,31(3):110-114
目的:本研究基于“健康中国2020战略”,旨在开发一种可综合评价人口健康公平性的二维指数。这里将公平性定位于“人口健康产出的平等”。方法:应用生态学研究、因子分析等方法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口健康不公平指数进行测算。之后。对健康不公平指数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资料主要来源于200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结果:由8个变量合成的中国人口健康不公平指数(IHI)的中住数为0.27838π(范围:0π~0.39002π)。该指数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0.8304)和信度(Spearman相关系数〉0.8.P〈0.05)。IHI与社会剥夺指数(Spearman相关系数=0.731,P〈0.05)、期望寿命(Spearman相关系数=-0.569,P〈0.05)和基尼系数(Spearman相关系数=0.805。P〈0.05)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IHI是一种二维、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的监测“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指数.它与基尼系数相比在对人口健康公平性的综合评估方面更具优势。该指数还可应用于政策干预效果评价、弱势群体的确定及卫生资源分配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2012年中国60~69岁低龄老年人口已达1.12亿,数量、规模呈不断上升态势。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中国低龄老年人力资源质量亦在不断优化。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极大,开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必须要考虑地域差异性。人力资源既有数量特征,也有质量特征。纵观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大致呈现东部沿海地区"质优量差"、中西部内陆地区"量优质差"的基本特征。而低龄老年人力资源水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体现在"质""数"差异上的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却难以互补;低龄老年人力资源水平的差异归根到底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引起的;中西部地区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化存在严重不足;合理延迟退休年龄是未来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前后人力资源配置及效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力资源配置政策及制度变化前因后果的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有效开发利用,是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历史证明,劳动者本身择业的自由程度和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力度,是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成正比关系的。中国还有很大比重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如果这方面做的好,至少还会支撑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年。因此,扩大劳动者自主权、保障其应有权益、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应该成为政府制订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何景熙 《人口研究》2002,26(6):7-13
转型时期我国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对有限农业资源的巨大压力所导致的农村劳动力不充分就业乃是当前“三农”问题本质所在。对农村人口“开流断源”即“转移农民 ,减少农民 ,农民变市民”是应对“三农”问题的根本选择。建议立即启动普及基础教育为主体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程” :( 1 )由中央财政直接承担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 ;( 2 )重建农村合作医疗网点 ;( 3)继续强化农村计划生育 ,切断人口过量增长的“源头” ;( 4 )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的制度创新保障人力资本投资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脱贫致富是两南几省的共同特征,四川又是几省区中人口最多的省,1986年和1985年末总人口已分别达10 319.5万和10 187.5万,占西南四省(四川、广西、贵州、云南)1986年末总人口的近一半,占全国1986年末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是社会剩余价值的创造者,人口的生产和消费功能直接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四川能否脱贫致富与人口的数量、素质、分布、结构变化状况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因此,考察四川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研究四川人口的  相似文献   

10.
郭秀云 《西北人口》2013,(6):44-48,55
受外来人口与市内人口迁移变动的双重影响,上海的人口规模及分布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在分析2000--2010年上海人口时空演化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综合指数模型,测算公共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公共资源总量不足、部分资源结构性不匹配和地区之间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未来应从调整完善人口管理模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的供给模式、区位布局及提高效率,以及按照“有条件的均等化”的原则进行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1.
西部开发进程中的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开发不能忽视西部人口问题,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人口问题,是关系西部大开发成效和成败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在西部开发进程中必须适时地解决好:西部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问题;西部人口承载量问题;与西部开发进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问题。西部发展最终还得依靠西部人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口学刊》2015,(5):73-84
本文通过建立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指标体系,对我国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对全国31个省市通过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排序,为不同区域提升劳动力资源配置能力提供参考。在综合分析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区域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劳动资源配置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劳动力资源规模水平越高,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结构水平、再生产水平、发展环境水平都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这也是中西部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同时研究显示政府、社会、市场和个人在区域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都市区人口集疏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4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人口密度等人口分布研究指标,分析了长三角都市区人口分布态势和地域格局;利用人口增减变化和人口商度等指标探讨了近30年来长三角都市区的人口增减变化和空间集疏情况。研究表明:(1)长三角都市区在保持较为均衡的人口分布态势下人口总量继续增加。上海市及主要大城市核心主导作用日益突出;(2)人口显著增加地区日益增多,人口减少地区逐步减少;(3)以人口强流入为主的人口空间集聚过程日趋激烈;(4)区域发展梯度和经济发展差异已成为人口空间集疏变化的主要诱因和拉力.城市化则是人口流动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延龙图”区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延边州及"延龙图"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了"延龙图"区域未来20年的人口发展战略目标及主要任务,并提出促进"延龙图"区域人口增长的对策建议。通过动员社会资源的共同努力,促进人口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实现"延龙图"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延龙图"区域打造成吉林省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确立它在东北亚图们江地区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在长白山旅游发展中的枢纽地位、在自治州体制改革中的示范地位、在东北地区具有民族地域个性的特色地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北京各区县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人口过程和人口现象及其影响因素,不仅都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其发生和发展有其时间上的阶段性,而且又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空间,其演变的过程和组合类型均有其鲜明的地域差异。在研究北京市人口地域分布及其合理容量的过程中,本文试着使用不均衡指数,集中指数,再分布指数和洛仑兹曲线来考察人口分布在地域上均衡与否及集中性,并了解在近年来人口分布的变动状况。一、指标及计算公式(1)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指数U、基尼指数G的计算公式分别是:nU=∑nni=122(Xi-Yi)2n G=∑XiYi 1-∑Xi 1Yii=1i=1(2)洛仑兹曲线:能反映人口分布的均衡与否,其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总人口数为459 662 39人,规模巨大,而且16个州市的总人口区域分布极不平衡。昆明市是人口高度聚集的区域,总人口643.2万人,迪庆藏族自治州40.0万人,昆明总人口比迪庆藏族自治州16倍还多。本文以整个云南省的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来代表影响人口地理区域分布最大的两个因子:即种植业产量产值以及人均收入水平,并用云南省粮食的产量和人均GDP两个指标分别计算出云南各县(市、区)的抚养能力,也就是用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来代表区域的自然人口容量、用GDP的人口容量代表经济人口容量。然后评价了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人口承载情况,目的在于优化云南省人口区域分布结构,以实现云南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效地配置、使用我国丰富人力资源,使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加强西部开发、西部防务与国家劳动就业有重要意义。劳动原始积累—待遇期权—期权转股—周期性人口流动制度,作为人力资源证券化、资本化的核心模式,能把中国丰富劳动力资源转化成像货币资本一样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配置,能把大量劳动者和西部开发紧密“屯”在一起,大大拉动西部乃至国家经济的增长,全面提高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8.
欧阳慧 《南方人口》2001,16(4):34-39
文章首先指出超大城市日益严重的土地资源短缺迫切要求城市土地的优化配置,然后以广州为例,具体阐述了在超大城市的土地优化配置中要如何重视与人口分布、管理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江苏、山东、河南、四川4省8县46个村庄的入户调查数据,描述了调查地区农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求,运用Logit模型分析卫生资源可及性对农民健康结果的影响.文章认为,卫生资源可及性能有效改善农民的两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状况,尤其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预防保健服务和提高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可以在改变农民患病方面获得很大收益.收入水平对低收入人群健康状况的改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利用基尼系数与地理联系率探究兵团人口分布与各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均衡性,其次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演变与区域差异的分析入手,以人口和经济为双重考虑的分析方法,对兵团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新探索,再次用变异系数法分析和比较兵团公共服务差异状况。最后得出结论:除重工业外,其它各产业产值与人口分布相对均衡,兵团综合资源承载力稳中有升,兵团公共卫生服务、义务教育、医疗保障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养老保障和失业保障服务区域差距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