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本文从经济史与政治史交叉的视角,考察了清代荒政和清代政治的某些关联.对清代救荒的基本章程,清代荒政与官吏陟黜,清代荒政与吏治状况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吏治是影响救荒成效的重要因素.清代形成了以皇帝为总管、户部筹划组织、地方督抚主持、州县官具体执行的救灾组织体系.中央多渠道派员督办监察,提高了办赈救灾效率.清廷将荒政执行状况与官吏陟黜结合起来,对各级官员均有震慑作用.大体以乾隆中期为界,此前荒政颇有实效,其后荒政渐趋败坏.  相似文献   

2.
两汉荒政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灾害多发期,传统的救灾思想因此而出现了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高潮。两汉时期的荒政思想主要有积贮备荒论、重农说、仓储说和赈济议等;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等是该期荒政思想丰繁的根源,其思想中含有一定的积极因素,对两汉乃至中国古代的荒政实践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论清代的荒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代自然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社会损失,因此清政府制定了一套非常严密的荒政制度,开支巨大,组织严密,成为历代王朝的集大成者。清代的荒政重点集中于救灾和重建两方面,颇有创新,为清代社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由于国力与荒政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清代后期荒政的败坏,又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的衰落。  相似文献   

4.
姚碧编撰的《荒政辑要》是清代前期一部重要的荒政著作,它汇聚了诸多荒政实施经验,强调治本的重要性,并记载了浙江地方一些荒政特例,对当今救灾赈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荒政辑要》是清代前期诸多荒政著作中的重要一部,作者汪志伊是乾嘉年间的著名官僚。该著是在一定的政治和社会因素作用下写成的,其问世以后曾多次再版,代表了清前期士大夫阶层对荒政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6.
《荒政辑要》是清代前期诸多荒政著作中的重要一部,作者汪志伊是乾嘉年间著名官僚。该著是在一定的政治和社会因素作用下写成的,其问世以后曾多次再版,代表了清前期士大夫阶层对荒政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7.
有明一代,荒政思想与实践皆有可观.明代的荒政思想首先集中体现在以朱元璋为代表的最高统治者的诏勑谕令中,它是明代的救荒思想的集中体现,为明代荒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以林希元、周孔教、屠隆等为代表的地方大员,是明代荒政的主要实施者和见证者,他们不但记录了各地灾荒的实况,汇集总结了前人的救荒经验,还向朝廷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政策建议,这可以说是代表了明代救荒思想的官方立场.另外,当时的一些在野官员和地方绅士学者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救荒措施和建议,它体现了明代荒政思想的平民立场.明代的荒政思想与实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嘉庆十五年,甘肃发生大面积旱荒,灾民情状可怜,社会情形不安。时任陕甘总督的那彦成遵循赈恤民瘼、以纾民力的救荒思想,积极配置赈济资源,构建吏治防腐机制,使得荒政卓有成效,深刻反映出官员的实心实力是荒政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研究那彦成的荒政保障建设,可推进清代甘肃荒政研究事业的前行,也可资鉴现实。  相似文献   

9.
吕坤长年为官于地方,重视荒政,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荒政主张。在防灾备荒方面,重视农业,发展生产;劝勤劝俭,重视积累;严抓仓储建设和管理。在赈灾救灾方面,立出放之法,定放赈十禁;定粥赈之法,明施粥细则;安辑流民,鼓励复业。研究吕坤的荒政思想对今天我国防灾备荒、赈灾救灾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法国汉学家魏丕信的名著《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是一本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其通过研究清代荒政,从正面揭示出官僚制度的价值,并给予清政府以极高的评价。本文依靠国内学者关于清代荒政的研究,对其核心资料《赈纪》的使用、救荒实效问题作了一定的探讨,着重就其对粥厂认识的错误予以分析,并指出这种错误主要是在分析传统中国问题时,应用国家一社会二元分析框架所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清代北京、通州仓又简称京通仓,是存贮全国数百万石漕粮的仓储群,对京城皇室日需、官员俸禄、驻军供给、灾荒赈济、粮价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京通仓花户作为保障仓储运转且地位较低的下层群体,在清代中后期逐渐成为威胁京通仓仓粮足额的重要因素,他们不但掺假使诈、盗窃仓粮、私卖米票、科索旗兵、影射把持,而且与仓监督、胥吏、地棍相勾结,逐渐将国家粮仓变成堕落腐败的渊薮。  相似文献   

12.
清王朝蒙古各札萨克旗均在春节期间举行一年一度的札萨克印的封启活动,这是清王朝政治一体的一个细节,这一活动不仅彰显了官印在王朝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可以说是推动王朝政治认同的重要政治仪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钱谦益降清后,短暂仕清,托病辞职返乡,先后两次被捕,原因不很明朗,主要是清政府对贰臣不信任,兼有各类人物在证据不确的情况下告发,仓促成狱。虽然,钱谦益能够逐一化解,财尽案结,思想难免波动;他坚定了立言于世的决心,勤于著述,力求将功补过。  相似文献   

14.
清代广西与泛北部湾国家贸易交往的研究重心落在边民互市贸易层面,对官方朝贡贸易研究薄弱。历史表明,官方朝贡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是清前期广西边疆与泛北部湾国家贸易交往的主要形式,其发展对清前期桂越边疆的开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常平仓制度在清代已经比较成熟,从修建仓廒、确定储粮数额到仓库的日常管理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其中筹集仓粮、严惩亏空等方面的法律相对稳定,而在额定存粮数目和存粜比例等方面的法律则随着形势变化不断做出调整。清前期常平仓在平抑粮价、救济灾民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清中期常平仓开始亏空且问题日益严重,后期则彻底崩溃,相关法律规定也沦为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16.
致仕制度(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官员年老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官员致仕制度多袭明制.但仍有其独特的变化和规定。尤其在晚清时期,统治危机急剧加深,对于年老官员的致仕问题,清朝最高掌权者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致仕年龄的无定制和灵活性.以及致仕待遇的优厚性这两大特色在此时期表现的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致仕制度(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官员年老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官员致仕制度多袭明制,但仍有其独特的变化和规定.尤其在晚清时期,统治危机急剧加深,对于年老官员的致仕问题,清朝最高掌权者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致仕年龄的无定制和灵活性,以及致仕待遇的优厚性这两大特色在此时期表现的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清代承继此前的史学传统,建立了史料储备和征集制度,为《清实录》的修纂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原始材料,使实录成为清代史料的一大总汇,经过它的编辑和纂修,清史杂乱的档案得到第一次清楚的梳理,并以易查易读的特点为后人所重视,或摘录,或取用,或改编,或融汇,成为《清圣训》《东华录》《清国史》《清史稿》《清会典则例》《皇朝文献通考》和《皇朝续文献通考》等一系列清史著作的史料来源。从清代整个史学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所有官方史书乃至私修史书,基本上都遵循原始档案—《清实录》—清代国史—各种下游史书的史料流程,形成史料讲究、史实可信的史书系列。虽然难免有史料重复、辗转传抄之弊,但也保证了史源可靠和来源明了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晚清白话文运动是在政治危机和民族危难下兴起的语言变革运动。追溯晚清白话文运动的渊源,思想开明的晚清官僚认识到语言变革之必要,表现了官方对白话的认同与策略,西方传教士欧式语法、语词的输入补充了现代白话文的语言资源,晚清的农民运动用白话语言宣传革命,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甚至把提倡白话与反封建联系在一起。他们都为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先行作了强有力的铺垫,表现了官方立场与民间立场对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合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幕友虽非官员,却参与地方官员的机要;虽无法定的权力,但与权力相依傍。正是幕主与幕友的私属性、幕友在政治中的重要性以及官员聘用幕友的广泛性,清政府采取诸多办法,对幕友及其行为进行规范,以达到“得幕宾之益,而不受其累”的目标。但结果并非完全如此,在晚清,国家对幕友则有失控的趋向。文章描述了国家与幕友关系的变动,概括了国家对幕友控制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国家对幕友失控的原因,并从这个角度探讨晚清地方官制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