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运用,是正确认识阶级社会阶级阶层现象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内涵丰富、内容完整,是一个科学系统的方法论体系,对于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分析认识现阶段的阶级阶层问题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问题争议较大,原因在于对中国化标准的不同认识。判断马克思中国化开始的标准应满足三个条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中国问题;中国人的独立思考。阶级斗争的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我们观察阶级社会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毛泽东始终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无论是阶级分析的科学方法,还是调查研究的群众路线,都可归结到实事求是上来,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不同层面的体现。以此为标准,毛泽东在大革命后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两篇文章,因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调查研究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精髓,并试图独立思考并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事实上已经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  相似文献   

3.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共产党只有用阶级分析方法才能正确解决依靠谁和团结谁的问题.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六个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新论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中国阶级、阶层变化得出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4.
阶级分析法是中国共产党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在八十年的历史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出色地运用阶级分析法解决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课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有了新的运用和新的发展,其经验和教训对认识当前的社会结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和划分标准的观点,创造性地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科学划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理论的中国化;运用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关系和政治态度上分析阶级的观点,深刻阐述了社会各阶级的阶级属性,揭示了不同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同阶级政策密切联系的观点,系统论述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和各阶级间的关系,制定了符合革命实际的阶级政策。新形势下,系统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历程,对目前制定科学的阶级阶层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阶级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和理论压力,逐步被“边缘化”.马克思阶级理论要完成自身“重塑”必须应对和回答当代社会阶级阶层问题,在此过程中马克思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的“生命力”也能得到恢复和重现,马克思阶级理论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当前社会结构和阶级阶层、制定比较合理的社会政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少社会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提出了质疑,而从文化资本这一视角来讨论阶级理论则比较新颖独特.尽管古德纳和布尔迪厄利用文化资本对阶级理论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阶级结构,但是他们理论的缺陷性也是非常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范式在当代仍具有其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法学研究中阶级分析方法的核心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的阶级状况,即阶级结构、阶级成份和阶级关系。由此决定,阶级分析方法的适用应适当转换视角,由阶级分析到阶层分析、由对立分析到统一分析、由内向分析到外向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的阶级与阶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社会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同时,阶级与阶级结构分析的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也越发复杂而尖锐,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阶级与阶级分析理论;新中间阶层及其特征;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及性质。  相似文献   

10.
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具体地用来研究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史,从哲学史观的发展来看,这是哲学史研究方法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阶级分析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观点、矛盾分析法,在阶级社会的具体运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的方法论表现。这就是在阶级社会里,用阶级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各种复杂社会现象,探求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