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杰索普国家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建兴 《求是学刊》2007,34(4):33-38
杰索普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首先,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批判理论的适应性;其次,他重新发现了普兰查斯的学术价值;再次,他用策略关系理论代替了"经济还原论"和"阶级还原论";最后,他通过"治理国家"概念为未来的国家形式提出了有益的理论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几十年历史演变过程中,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经历了三期发展,即从"老批判理论"到"新批判理论"再到"后批判理论"。就它们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而言,第一期发展以霍克海默、阿多尔诺的"跨学科唯物主义"和启蒙辩证法为代表,与传统马克思主义"渐行渐远";第二期发展以哈贝马斯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为代表,被重建后的历史唯物主义已经"面目全非";第三期发展以霍耐特对早期批判理论与马克思的重新诠释为代表,被重新诠释后的马克思已经成为"另一个马克思"。因而,从总体上看,法兰克福学派三代批判理论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从欣赏、信奉到怀疑、批判,再到超越、重建。  相似文献   

3.
卡洛·罗塞利的自由社会主义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批判立场,融合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而建构的一个以人之道德伦理为核心的超越马克思主义的新型社会主义。他认为,自由社会主义是人们心中自由与正义观念的实现,它强调的是社会主义运动及其道德标准。其进步性在于:强调民主在社会主义中的基础作用并进一步发现自由与政治活动之中的道德价值。但是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一方面,罗塞利所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是"假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罗塞利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批判陷入了"唯意愿论"。  相似文献   

4.
伯克特在2006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生态经济学》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代表作之一。此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生态经济学中自由主义的残渣,同时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能够对生态经济学作出实质性的贡献。本文系统剖析了伯克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对生态经济学关于"自然价值"、"自然资本"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观点进行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对马克思的传统理论提出挑战,但同时也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方法.该理论的持有者们以生态问题为核心提出的生态危机理论,对于批判资本主义工具理性有重要价值,但一概否定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也使其陷入了泥潭.在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悖论的解决中,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的合理因素,对于当今生态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雷蒙德·威廉斯不仅是英国文化研究的开创者,更是推动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转向的最为重要的理论家.他通过吸收、借鉴和批判F.R.利维斯及其"细察派"的批评方法,不仅超越了利维斯主义的局限,还弥补了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欠缺,发展出了以文学细读为基础的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重新发掘这一线索,不仅有助于理解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经验及理论建构过程,也能够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回顾与当代发展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深层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精神实质不体现在无神论、鸦片性、消亡论等理论观点或指导实践的原则、方法、方针、策略上,而体现在它是以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精神为主旨的现代文化精神对以"创世说"、"原罪说"、"救赎说"为基本内容,以神本主义为核心的传统基督教文化精神的批判和超越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没有过时,它对当代世界,特别是对正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社会转型的中国社会现实仍具有理论价值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批判能力.随着时代主题的变换,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内容也随之而改变.经典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利用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进行政治经济批判;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利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对资本主义进行文化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利用生态学理论对资本主义展开生态批判.伴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与文化矛盾的焦点,因此,对资本主义展开生态批判是保持马克思主义鲜活生命力和拓展马克思主义批判视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概述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他以"美学"为锲入点探讨审美与身体关系的这一理论尝试,不仅阐明和重申了其立足于感性生活的实践哲学立场,而且揭示出这一理论的基础性问题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架构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即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批判——的继续。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3):65-72
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蕴含在他对以往一切"生产劳动"思想的批判和对未来理想社会展望的构思之中。他以对他之前各个学派生产劳动思想片面性的批判为起点,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视角,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为基本逻辑,设想了未来社会生产劳动的基本存在形式,阐述了生产劳动理论的现实价值旨归,形成科学完整的生产劳动理论。沿着马克思研究生产劳动理论的逻辑思路与方法,结合当前中国的生产劳动领域的现实问题,需要坚持以劳动的本体性为前提,以"共享"发展为目标,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合理结合来印证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必要性,使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1.
凯·尼尔森是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成员之一,也是西方"左翼"平等主义的主要代表。这篇文章是他的专著《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道德,意识形态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第四章的节选。这篇文章紧扣马克思主义原著,以《哥达纲领批判》为基点,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梳理和阐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正义观,不失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领域一篇较为本真的阐发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力作。这篇文章有助于国内学者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学习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本解读方法和思路,对于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理论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凯·尼尔森是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成员之一,也是西方"左翼"平等主义的主要代表。这篇文章是他的专著《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道德,意识形态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第四章的节选。这篇文章紧扣马克思主义原著,以《哥达纲领批判》为基点,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梳理和阐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正义观,不失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领域一篇较为本真的阐发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力作。这篇文章有助于国内学者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学习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本解读方法和思路,对于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理论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汤普森思想的本质是一种伦理激进主义,他不仅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也受到英国本土许多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思想传统的影响。尽管其理论存在某些模糊性,汤普森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及其对民主辩论的倡导都是弥足珍贵的财富,而其思想遗产的消散既是巨大的理论损失,也是巨大的政治损失。  相似文献   

14.
裴蓓 《唐都学刊》2010,26(3):99-101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基本特性包括:紧追性与渐进性;继承性与创选性;民族性与开放性;传统性与时代性;科学性与实践性;全局性与战略性。邓小平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新时期的新经验,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宝文 《学术交流》2006,(11):18-22
科西克的《具体的辩证法》研究的实质问题是实在,而不是具体总体的辩证法。科西克借助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转换了实在概念的问题式,赋予实在概念以生存论维度,扩展了实在概念的时间性视野,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实在观,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引线。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关于马克思学说整体性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在马克思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即:在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中构建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系统,同时在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丰富和发展初步完成的哲学革命的成果,最后在这两种“互动”的批判中基本完成经济学革命并使哲学革命的内容和形式趋于完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启示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其学说的整体性实际上包含着对后人研究和发展其哲学的一个最为根本的方法论要求——从其学说的整体性出发来研究和发展其哲学。为此,就必须形成由批判理念、问题理念和时代理念构筑而成的跨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undertakes an historical re‐evaluation of Louis Althusser's philosophical legacy for modern Marxism. While Althusser self‐consciously sought to defend the scientific character of Marxism, many of his closest followers eventually exited the Marxian paradigm for a post‐structural post‐Marxism. We argue that this development was predominately rooted in a series of philosophical errors that proved fatal in a period of retreat for European socialism. There has always been, however, a second post‐Althusserian legacy associated with the critical realist conception of Marxism initiated by Roy Bhaskar. Bhaskar found part of his inspiration in Althusser's successful posing of the question of Marx's science and this paper sets out to excavate the proper links between Althusser and Bhaskar in order to deep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tical realism and scientific Marxism.  相似文献   

18.
陆海霞 《创新》2012,6(5):21-23,41,126
全球性金融危机进一步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当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迎来了发展契机。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现实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继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增长的大众理论需求和日渐多元化的宣传途径,使得构建适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言语的诉求显得日益迫切。从宣传队伍、表述形式和宣传言语等方面着手的言语构建,将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为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加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如何完善历史唯物主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寻求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贯的理论目标就是要清除经济决定论的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及其主体学说.在理论与现实的不断冲撞中,他们抓住意识形态问题,提出日常生活批判,开展文化研究,由此形成了一个"文化的转向",在深入开掘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维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0.
异化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西方现代社会的异化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早起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到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都十分关注当今社会存在的异化问题,他们就科技异化、交往异化、日常生活异化以及消费异化进行了深刻阐述。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也使异化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