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逐步城市化是人口迁移中的主要趋势。控制农村人口迁往城市,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和贯彻城市发展方针是我国当前控制城市人口迁移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本文所讲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置城市建制的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和县辖镇。城市人口迁移是以每个城市的行政区划为界,凡迁出或迁入某个城市行政区域并迁转常住户口的即为城市人口迁移。迁出与迁入是相对应发生的。这种跨越了城市行政区划界限的迁移包括国际间、省际间、城市际间、市区与县际间的多种迁移。各个城市行政区域内的移动以及未迁转常住户口而长期来某城市居住或离开某城市外出居住的均不属本文所讲的城市人口迁移。 本文着重概述建国以来我国城市人口迁移情况、特点以及个人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2.
常住人口迁移与上海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文章定量说明“移民城市”是上海大都市的重要特征,人口迁移是城市发展的巨大引擎。近5年来,上海市常住人口迁移数量大约为户籍人口迁移的6.3倍,常住人口迁移比户籍人口迁移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高。作者指出,传统的建立在户籍制度上的人口迁移统计和人口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并将越来越不能适应人口研究、分区域人口预测和城市动态管理的需要;提出完善常住人口迁移统计,需要积极引导人口迁移促进城市发展,需要大力推动城市户籍体制等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陈卫  吴丽丽 《人口研究》2006,30(1):13-20
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通过比较农村本地人口、城市本地人口和流动迁移人口三个人口群体在生育率上的差异,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动迁移对生育率有着非常显著影响,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不仅显著低于农村本地人口,而且也低于城市本地人口;远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要低于近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出现了与已有的迁移生育率理论的不一致。1990年代中国的迁移生育率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商品经济关系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量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我国的人口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农村人口不断地迁入城市,并从暂时性迁移向永久性迁移过渡。为了对我国大城市的经济性流动人口进行探索,武汉大学人口研究所于1988年  相似文献   

5.
对建国以来人口迁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迁移如同人口自然增长一样,对人口的发展和分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建国三十年(1949—79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快,几全部是自然增长,机械变动(人口移迁)甚微,可略而不计。但就城市和农村以及各省(市)区而论,除了主要是自然增长外,还有人口迁移的因素,而且这种迁移规模是相当大的。对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作者曾在《我国城镇人口增长变化的初步分析》文章中作了论述,现对省(区)际间人口迁移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人口迁移如何影响农村贫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口迁移能消除农村贫困,但在某种情况下,也会加剧农村贫困。当迁移人口向农村的人均汇款大于迁移人口在农村的边际产出时,人口迁移将消除或改善农村贫困;相反,当迁移人口的人均汇款小于迁移人口在农村的边际产出时,人口迁移恶化农村贫困。当前中国农村的人口迁移在整体上是在消除农村贫困,但局部地区开始出现人口迁移恶化农村贫困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一 中国人口迁移的类型 (一)两类迁移人口 人口迁移可按户籍变更状况划分为永久性人口迁移和暂时性人口迁移两类。永久性人口迁移指的是常住人口改变常住户口地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限,办理了户口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人口迁移流动的不同形式及其演变趋势、中国国内人口迁移整体强度的国际对比、人口迁移流动的微观生命过程、以及人口循环流动的发生发展机制和近期演变等4个方面回顾了国际上对人口迁移流动演变趋势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并根据从中获得的借鉴和启示对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未来走势做出判断,认为目前我国人口在区域和乡城间迁移流动的减缓更多预示的是人口迁移流动形式的改变,而不是其整体规模和强度的下降,后者还有着相当大的上升空间;今后仍不可忽视针对迁移流动人口的各种公共服务的转移、接续问题,并要根据人口迁移流动形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在城市间和城市内部迁移流动上升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地改进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发展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主要通过深入的考察、分析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发展的几个特征 ,指出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口迁移逐步趋强并渐显高度活跃态势、农村人口的非户籍乡—城迁移始终为迁移主流、迁移原因及机制发生了重大转变、人口迁移的城乡—区域模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文章最后还进一步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发展的这些特征所显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迁移趋势及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影响人口迁移的动力要素和迁移方式入手,从战略上把握我国不同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及空间格局的基本趋势,探索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的各项政策。研究表明,2000~2020年我国每年从乡村迁入到城市的净常住人口数量将大体保持在1500万左右,并在链式迁移方式主导下,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仅出现一些微调,未来迁移人口还将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区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中国人口迁移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0年代是我国人口迁移特征纷繁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首先,自80年代初以来,我国人口的迁移与流动日趋活跃,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迁移的流向和形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口迁移的宏观流向发生逆转,延续数百年的向北方迁移转换为向东南沿海迁移;城镇化进程加速,尤其小城镇得到高速发展;向稀疏地区进行开发性迁移转变为向人口稠密区的集聚性迁移,即由外延扩展型迁移转变为内涵发展型迁移;迁移类型与机制发生变化,计划迁移的比重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移民占居主导地位.可以认为:80年代是我国人口迁移的一个转换阶段.这里根据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和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就我国人口迁移的转换特征及其发展的趋势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书讯     
由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王桂新教授所著的《迁移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一书最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四篇。第一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的发展历史进行了阶段划分和特征概括。第二篇对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流量和流向、迁移者的特征、迁移的原因及其后果做了全面深入的考察。第三篇对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第四篇着重探讨了上海市的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问题。书中大部分章节的研究都有清晰的理论模型和假说,并通过实证数据和定量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和分析,最后得出创新性…  相似文献   

13.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它的发展与人口迁移的历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年,上海在人口迁移方面更出现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了解这些新动态,对指导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一、进一出一进的循环是上海人口迁移的最大特点。回顾1950~1989年的人口迁移历史,上海有18年为人口净迁出,有22年为人口净迁入;  相似文献   

14.
从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以下称乡—城人口迁移)是一种重要的人口迁移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乡—城人口迁移规模的增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利与弊,使乡—城人口迁移成为我国政府及学术界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因而对我国乡—城人口迁移规模的发展过程及形成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迁移人口的定义很多,本文中的迁移人口既包括户籍所在地未发生变化,仅改变了居住地的流动人口。迁移人口离开居住地的时间为半年。1.乡—城人口迁移规模的发展过程一般说来,一国的城市化水平在没有达到较高水平前,人口由乡村向城市的迁移…  相似文献   

15.
《人口学刊》2019,(4):94-103
我国高校扩招带动了大批青年进行跨城乡、跨区域的人口迁移,大学生群体成为仅次于农民工群体的第二大迁移人群。高校扩招为青年人口迁移提供了机会,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以提高向上社会流动率是引发人口迁移的主要内在驱动力,而教育的投入成本与教育回报率是教育投资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人口迁移与高校扩招之间存在的概率关系,利用我国省市级城乡教育数据和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建立概率迁移模型,分析城乡居民教育水平差异与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校扩招明显提高了农业户口居民和非农户口居民的教育水平,对非农户口居民的影响更大;高校扩招对农村地区高等学历人才数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城市则有明显影响。即高校扩招使得更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迁入城市,这就导致城市的高学历劳动力数量不断上升,而农村更加缺乏高素质人才。因此,应加大新农村产业开发,提升大学生回乡就业和创业率;合理布局高等院校,实现教育资源向三四线城市均衡化发展;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加快落实地方人才保障计划。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人口迁移区域性态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迁移活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尤以经济因素为重。广东省人口迁移态势及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层次分明的扇形三层结构: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外地区,与广东省的经济空间分层相吻合。迁移人口的流向受三个区域的经济吸引力和经济人口需求容量所影响。这种结构趋势随经济发展差距的日益扩大与香港回归和澳门的即将回归将得到加强,至少不会弱化。  相似文献   

17.
对甘肃省城市化道路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城市化,最初的含义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和集中的过程,它包括人口地理位置的迁移、劳动力职业的转变和人口生活方式的变化三项基本内容。其中人口地理位置的迁移是后两者的前提。因此,这种城市化含义的中心内容是人口迁移,该定义适合于发达国家早期城市化的情...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农村之间、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相应增长。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导致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和流动。本文拟根据74个城镇人口迁移调查的资料,估算建国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数量;并对社会主义人口迁移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谢童伟  吴燕 《南方人口》2012,27(6):15-21
改革开放以来,在制度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双重作用下,我国人口迁移规模不断扩大,在影响迁移的因素当中教育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在我国人口迁移过程中确实发挥显著的作用。从全国总体来看,教育对人口的迁入与迁出均呈现反向作用关系;城市教育水平与迁入及迁出也均呈现反向作用关系;然而,县教育水平与迁入及迁出均呈现正向作用关系。这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迁移是一种层级递进式的迁移情况。这种层级递进的模式实质上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反映,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迁移弹性与劳动市场转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移行,中国政府对人口迁移的控制政策逐步缓和,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移民对迁移的选择的自由度都逐步增大,人口迁移日将显示出“市场经济化”的特色。一般说来,迁移人口大多为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的迁移又几乎都与劳动就业相关,所以人口迁移与劳动市场之间往往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日趋活跃、渐呈“市场经济化”的人口迁移,没有相适应的劳动市场,“市场经济化”的转变和保障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可以根据这一关系,通过对人口迁移、特别是人口迁移收入弹性的分析,来考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劳动市场的类型、特征及其转变。 1.人口迁移收入弹性与劳动市场类型的一般关系 (1)人口迁移弹性的含义 如果把人口迁移量看做是被说明变量,把影响人口迁移量变化的因素看做是说明变量,那么人口迁移弹性就是指人口迁移量的相对变动对影响其发生的某一说明变量相对变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反映程度,其定义式可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