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破台戏是我国传统戏曲班社因为"破台"需要而演出的戏。俗民认为新修建的戏台或长时间没使用的戏台煞气很重,或戏台曾出过人命事故等原因而由戏台所属地主动邀请戏班、或戏班为自身利益举行的一项仪式。破台戏的艺术形态较为复杂,有的是成熟的戏剧表演,有的则是带有一定情节的仪式过程的模拟表演。作为特殊的仪式剧,其文化功能主要是除煞祛邪,并保戏台所在地的民众及戏班艺人之平安吉祥。  相似文献   

2.
福建北派漳州布袋木偶戏“源于晋,兴于明”。2006年凭借其独具的高超技艺、精美的造型和特有的风格.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难有确切的文献资料佐证,关于北派布袋木偶戏的源流历来众说纷纭。笔者从“落魄秀才隔帘表古”的民间掌故版本入手,深入比较“改南为北说”“提线木偶说”“扁担戏嬗变说”三种主流观点,认真严谨地论证考辩、追本溯源、去伪存真,得出福建北派漳州布袋木偶戏受提线木偶影响,由“扁担戏”演进而来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中国木偶戏的重要发祥地,布袋木偶具有造型精美、制作精湛、剧目丰富、表演生动和动作逼真等特点,它与戏曲音乐艺术结合,盛行并广泛流传于漳、泉、厦一带闽南语系地区,以及我国台湾、东南亚等地。作为中国木偶艺术中的一条支流,它具有民俗性、娱乐性和生动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布袋木偶戏是舟山群岛民间重要文化娱乐形式,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文章考察了舟山木偶戏的流传与演出特点及其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木偶戏又叫傀儡戏、傀儡子,石阡人称木斗斗戏、木脑壳戏,即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它在外部的物质形态、表演形式和内部的社会组织上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虽然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但现状堪忧,在传承与发展上需要尝试和实践各种科学合理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镇江火星庙戏台是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综合性戏台,在江南地区现存的古戏台中具有典型意义,对于研究清代尤其是清后期的戏台建筑有一定的价值。镇江火星庙戏台的建筑形制、构造特点以及文化功能都具有一定特色。镇江火星庙与唐代润州火祆庙之间具有历史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7.
木偶戏是高州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小班和大班的表演最有特色,但二者的表演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比较表演前的制作、布景、人偶配备和表演中的唱腔、唱词、器乐伴奏,概括两种艺术形式的相同之处和不同的地方,总结其规律特点,能为探索高州木偶戏的革新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热戏是唐代的一种竞艺性表演方式。其主要内容以散乐为主 ,包括杂技百戏和俳优的戏谑性表演 ,其演出形态为分朋竞艺。热戏的文献记载最早出现在唐玄宗开元二年 ,但其基本形态在唐高宗时期就已定形 ,而其雏形则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的分朋竞射。热戏由竞技向竞艺性表演转化受到了唐代初期佛道的论议表演形式的影响。热戏的竞演方式直接影响了唐宋时期的戏剧出演形态 ,刺激了戏剧表演的发展。但随着戏剧长度的增加和戏剧表演的观赏性发展到需要观众保持足够的注意力时 ,热戏式的竞演方式便渐至消亡。  相似文献   

9.
竹马戏与白字戏历史上都是流行于闽南粤东地区民间的乡社祭祀戏剧,海陆丰的竹马戏、白字戏至今依然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典形态。作为祭祀小戏的竹马戏是形成白字戏的核心要素之一,对白字戏的声腔、剧目以及表演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揭西龙门寨木偶戏是植根于民间的传统艺术,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历史沉淀,在木偶造型、服装与道具、舞台与乐器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剧目形式、演出技巧、唱腔音乐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形态,还保留了不少演出习俗。揭西龙门寨木偶戏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鲁迅小说《示众》的研究,说明该小说以三为结构支点,通过三次叫卖声串联起整篇小说的框架,用三组人物构建起立体艺术空间,并分别用三组细节塑造简洁、精确的人物形象。尚三性是鲁迅创作小说《示众》时的一种潜意识,而这种独特的描写艺术也是鲁迅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12.
克莱斯特的《论木偶戏》是一篇有趣的美学论文,其中提出的艺术的"重心"思想对于理解艺术之为艺术启示了一条独特的门径。这种思想不仅超越了当时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的美学和艺术实践,而且跟从19世纪末开始的现代派艺术运动相当吻合,不仅如此,也跟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13.
汉代先民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识,找到并运用了构成气势美、稚拙美、韵律美等图式语言,创造出了南阳汉代画像石刻的深沉雄大、粗犷劲挺、古朴稚拙、单纯厚重、简洁明豁等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这些汉代工匠艺术家们还以他们诙谐幽默的内在气质,赋予南阳汉代画像石刻以清新旺盛的生命活力及天真直率的浪漫主义气息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4.
合唱艺术表演的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唱艺术这个艺术门类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目前,合唱艺术空前繁荣,随着国门的打开和各种大赛的举行,合唱艺术的表演已经不是停留在早期的概念,在声音观念、表演形式、评判标准等方面已融入了新的内涵和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并对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彝族“打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歌”史称“踏歌”,是一种自娱性的民间歌舞。彝族“打歌”历史悠久、曲调优美、歌词内容丰富、舞姿活泼多变,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中,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保护彝族“打歌”这一传统文艺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泉州市刺桐幼儿园为例,将木偶特色文化融合于幼儿园美育环境创设之中,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并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指出幼儿园美育环境创设可以采取以下四个行动策略:整体规划,创设“偶意”环境;挖掘内涵,营造“偶情”环境;丰富感受,搭架“偶动”环境;释放潜能,共创“偶育”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创新发展只有立足于对传统造型基础上的视觉形式元素、材质媒介进行新的创建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版画艺术形式的视觉符号,才能有助于在包含中国传统文化作用下的版画形式语言现代性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协和会"是早于伪满国家而成立的日本侵华团体。该团体在伴随侵华的不断加深与走向法西斯战争的过程中,先后进行过改组,使其成为严密的思想统制机构。其影响力十分强大,其构造渗透到从中央到地方、从县城到农村屯里的整个满洲地域。"协和会"与伪满政府表里一体,成为宣传伪满建国精神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9.
论抒情诗戏剧性的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剧同质”的诗学基础在于这两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冲突”。作为模仿的艺术,戏剧依靠人物的行动间的冲突来表现它的戏剧性。作为表现的艺术,抒情诗则利用各成份间相互抵牾而形成的矛盾语景来展示自身戏剧性的特征。“戏剧性冲突”不仅是戏剧结构的原则,同时也是抒情诗结构的原则。依靠这一原则,诗歌营造并且克服了自身结构中形式与内容,形式与形式间的诸多矛盾,最终达到主题的统一,形成完美的戏剧性整体。  相似文献   

20.
小说——描写触觉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与电影、电视、绘画等视觉艺术相比较,堪称描写触觉的艺术。它通过语言文字可以直陈种种触觉感受,因而它拥有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拥有更多的创作自由。它可以把视觉艺术不能给予的东西让读者通过自身的体验兴发起类似的触觉感受,从而补充得更为完满甚至达到极致,这是小说的一个特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