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学松 《中州学刊》2006,14(6):178-181
韦庄名诗《秦妇吟》具有小说化的特征。一是它的虚构性,诗篇在历史背景真实的情况下虚构了人物、情节和环境;二是它独特的叙事视角和虚实相间的叙事艺术。其小说化的手法又是为表现其“志”和“情”服务的。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秦妇吟》可谓第一篇小说化长诗,它的出现与文体互渗、中国小说的成熟———唐传奇的繁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茅盾的小说立足于社会现实,用典型性的人物与故事来表现人生和社会现象,强调小说创作必须要具有艺术典型化的特质。茅盾坚持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主张,虽开创了“划时代的新文学”———社会分析小说,也使其小说普遍存在着理念过重而失之凝滞的弊病,损害了小说以情感人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3.
对小说的研究似乎有一种模式化的套路———固定在小说创作的文学因素方面。而对作家创作影响极大、为作品产生提供了丰富养料的文化因素则涉及较少,甚至忽略不提。因此,小说研究极易陷入片面性与表面化的研究误区。最近,笔者读到贾剑秋著《文化与中国现代小说》一书,不禁耳目一新,犹如看到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一道新风景。该书打破了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习惯思路,将阅读个体与小说文本的沟通推向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以适应物像丰富、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对文化沟通、传递、变异、整合的解读需求,准确地体现了“小说是文化的立体影像”这一…  相似文献   

4.
石秋仙 《东岳论丛》2005,26(2):109-112
现代言情小说作为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 ,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这类小说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 ,它使得作品投合了广大市民的审美心理。对情的描写与表现投合了中国这个重情国度人民重感情、重家庭、重人伦道德的欣赏心理 ;将“情”表现为“怨”、“哀”、“悲”是和中国人“中和之美”的审美理想及中华民族属含蓄内倾情感型的女性化偏向性格有关 ;这类小说的结构方式———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来结构小说 ,是和中国人的线性思维方式分不开的 ;小说所塑造的主人公“才子佳人”的人物形象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善合一 ;从审美旨趣来看 ,言情小说几乎是按照广大中下层市民的欣赏口味进行创作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 ,讽刺文学的研究一直是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这方面的研究多是从讽刺对象的分析、讽刺倾向的思想价值内涵挖掘等方面进行 ,缺少美学的和艺术学的把握 ,而讽刺恰恰是美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范畴 ,忽略讽刺美学的研究不言而喻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缺位。万书元所著《第十位缪斯———中国现代讽刺小说论 ( 1917———19 4 9)》(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年 10版 )以西方讽刺美学理论作为研究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理论原则 ,以历史的眼光 ,开阔的思路对中国现代讽刺小说做全方位、多视角的整体观照 ,把类型研究和艺术分析相结合 …  相似文献   

6.
萧燕 《天府新论》2000,(1):95-96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研究长廊里,白话小说无疑是最贴近社会、贴近人生,最拥有读者群的品种,但其发展轨迹如何,古往今来的大体面貌怎样,其内涵以及相关作者群、读者群和研究者群的阶段性特色是什么?……多年来一直少有比较令人满意的描述。怀着这样的遗憾,我在由乔力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主流》丛书中发现了一部令我欣喜的论著———《白话小说:从群体流传到作家创作的社会图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简称《白话小说》)。作者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孜孜石乞石乞,辛勤耕耘二十余年,出版了诸如《钱起诗集校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作家,福克纳对种族问题的关注和对黑人的同情最充分地表现在他的小说里。他探索了种族问题,对奴隶制与种族主义表现了毫不掩饰的愤慨。但南方社会的文化传统、思想意识和道德价值,自然也包括种族主义对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他不想看到南方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只是寄希望于通过提升南方人民,特别是黑人的道德素养来解决种族问题。福克纳不愿改变南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基本态度,同南方传统和种族观对他的影响相结合,使得其小说中黑人形象具有局限性,他笔下的黑人———卢希、黑人空想家———卡斯皮等无不滑稽、可笑。他小说中的黑人形象与他反对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基本立场出现矛盾。  相似文献   

8.
论茅盾等人的社会剖析派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社会剖析派”的提法出自严家炎.因其较准确地概括了三、四十年代茅盾等人代表的现实主义主潮小说,既区别于初期革命文学中有罗曼谛克倾向的普罗小说,又区别于此前与此后出现的其它现实主义的小说流派而被承认和使用.剖析派是二、三十年代之变革命处入低潮,进入新的准备,意识形态迅速政治化的背景下,现实主义文学生态的产物.它以对中国“当代”性质和现状作科学、冷静、严肃的剖析,当然也是艺术形态化的呈现,真实地再现三十年代前后中国社会各横断面的时代风貌和社会人生世相而著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社会剖析派可说是成就最高、贡献最大的一个流派.”(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鸟瞰》)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26日至28日,跨文化视野下中国古代小说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文学遗产》编辑部、国家211工程重点项目———比较文艺学与海外华文文学、暨南大学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心主办,广州大  相似文献   

10.
陈颖 《北方论丛》2002,(2):89-100,104
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是在近代反侵略战争背景和近代小说革命的浪潮中发端的,并义无返顾地担当起为社会政治服务的使命;受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20年代末"反战"小说曾昙花一现;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的第一个创作热潮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和国统区各涌现了众多风貌各异的抗战小说,解放区战争小说则题材新颖、风格独特;50年代掀起了战争小说创作的第二个热潮;80年代中期之后战争小说创作逐渐摆脱了政治的单一影响而走向了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