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正义与伦理价值选择的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所体现的正义和单纯的司法正义不同,它既有程序正义的一面,也有实体正义的一面.法治所体现的实体正义使法治国家本身并没有超越伦理价值的选择,但是,法治体现的实体正义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性的国家伦理价值来说,是宏观与高层次的框架性伦理,它将其他具体层面的伦理价值选择按层次交给不同的主体,从而形成法治国家在伦理价值选择上统一与多元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蔡青荣 《河北学刊》2012,32(1):140-145
法治需要有公平、正义的信仰为依凭,仅有经济发展而没有信仰支撑,断然不会形成法治秩序;个人权利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强迫的自由是不自由,"被幸福"不是幸福。"强拆"往往是假公共利益之名,将实在的个人利益淹没于虚幻的公共利益之中;"强拆"事件说明,一些地方官员的权力行使没有边界,没有制约和限制,充斥着权力的傲慢和桀骜不驯;拆迁由地方政府出面显然是作了它不该做的事,法治政府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协商和妥协是现代法治社会解决冲突的合理方式,法治体现了对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群的包容精神,而"强拆"现象是与法治包容、妥协精神相背离的。  相似文献   

3.
建设法治政府不能仅仅局限于制度建设,更要强化价值理念的认同。执法正义是法律正义的基本要义,也是法治政府的价值理念。政府执法的正义诉求源于行政执法的基本特点:自由裁量空间的存在、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直接交锋、执法目标与手段的统一、服务行政与人权保障的导向。比例原则、正当程序、诚实守信和民主参与是保障执法正义实现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当程序的标准与法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当程序是法律主体为公平分配利益,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公正解决利益纷争而制定的一整套规则以及适用这些规则在时间、空间上经历的步骤、形式和过程。同全面正义的法治模式的法治理想相比,正当程序的法治模式要求法律符合一般标准,这一点对法治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行政程序法是民主与法治的标志,它保障实体法正确实施,实现实体正义;制约行政权力,保护相对人权利,保证行政过程公正,实现程序正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6.
行政法治思维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中,运用行政法治的基本原理、精神与逻辑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其内涵是要求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中要具有依良法行政理念、权力制约和权利本位思想、民主行政精神、正当程序意识、责任行政观念等思维品性。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法治思维行政有助于转变行政方式,有利于提高行政主体化解矛盾、降低风险的能力,能保障依法行政的常态化以及促进法治政府的建设。我们应当通过普及行政法律知识,从增强行政法治观念与意识,培植行政法治文化,强化行政法律责任等方面来促进行政主体行政法治思维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哲学家的观点上提出并论证正义的含义,认为正义有两层含义:正义意味着公平,同时正义意味着自由。其中,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正义是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罗尔斯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理念和原则。“中庸”思想则是我国古典哲学中对于正义的阐述。公平的规则有分有合。正义的合理性在于它赋予个体自由权利。正义的状态在于自由意志之间的和谐共存,真正的自由体现了个体的道德自主性。  相似文献   

8.
王素芳  李国琴 《兰州学刊》2011,(11):220-221
司法鉴定法律援助设立的理论基础是权利,要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更好地维护公民的诉讼权,保护举证者的举证权,在司法鉴定的环节采取援助措施十分必要。政府是司法鉴定援助的责任主体,司法行政机关是司法鉴定援助的管理主体,面向社会服务的鉴定机构是司法鉴定援助的实施主体;加强司法鉴定援助的费用保障,构建我国司法鉴定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9.
文明行政是行政体制改革对政府行政方式提出的必然要求,蕴含着依法行政、以德行政、坚持服务理念等要素,要求行政主体具备相应的法理人格、道德人格和服务人格.法治精神和伦理道德缺失、主体价值观错位等主体人格障碍,以人情执法、暴力执法、权力寻租等形式制约着文明行政的实施.消除文明行政的主体人格障碍应主要从加强自我学习、加强法制教育以及健全行政执法责任体系着手.  相似文献   

10.
正义价值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南京公交车站的"彭宇案"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基于法律精神的推断和社会对崇高道德的渴求在彭宇案中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引发了"法律真实"的认定过程中和"公平责任"的适用过程中法的正义价值的体现问题。根据法的正义价值理论,法治首先体现为形式正义,也首先尊重形式正义。在彭宇案中,法律真实是符合形式正义的,也许它不能和此案的客观真实相吻合,但却在这个案件中代表了法的正义价值。而公平责任实际上承担着本应由社会保障承担的职能,随着社会保障的发展,公平责任存在的必要性必将日趋减弱,公平责任所体现的秩序价值将由社会保障来实现,而牺牲的正义价值应得以重现。  相似文献   

11.
正义的原则与证明--罗尔斯正义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的正义论是二十世纪政治哲学领域里程碑式的理论建树。通过原初状态及相关程序,它在更高的抽象水平上为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提供了功利主义之外的社会契约论基础上的论证。其两大正义原则———平等自由原则和机会的公平平等与差别原则———既贯彻了自由主义的基本精神,又表现了对于弱势群体的眷顾。然而,罗尔斯的主要论证手段并不充分,却又多少有些多余。而且,两个正义原则有可能导致权利目的论,从而违背了其平等自由协调共存的权利法则优先的理论初衷。  相似文献   

12.
从法学角度 ,公司治理是由法律、公司章程和契约对公司各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予以规范的制度体系 ,在一系列制度安排中蕴涵着满足主体 (人 )的需要的属性 (价值 ) ,在诸多有用性里 ,分权制衡、效益与公平、平等自由与正义、安全将成为主要的方面。而效益是公司治理的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法是调节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法的精神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体现。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条件,是人类理想的不懈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把和谐社会的关系建立在民主法治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的民主属性:基于公平正义原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公平的正义原则"主要探讨社会价值应该采用何种原则加以分配才能保障公民享有实质平等自由,从而确保结果公正,实现社会正义。"公平的正义原则"强调平等自由权利的公正分配,强调经济和其他社会资源分配必须在机会均等开放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差异性分配,对确立中国村民自治的民主属性具有借鉴意义:国家权力的适度介入有利于平等和自由;民主意味着村民基于"公共理性"对社区公共事务进行充分的对话、讨论、协商和决策。  相似文献   

15.
转型时期社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权利、法治意识和自由、平等观念不断增强,人权保障与权力制约意识不断高涨,利益失衡导致的社会矛盾与问题不断加剧。而城市法治精神是城市人们对法治理想及其价值目标的主观把握、对法治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完善的城市法治精神能有效引导人们自发、自觉地向民主、人权、平等、正义、秩序等法治方向发展,能妥善协调和消解社会矛盾,促进城市和谐发展。要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必须努力构建城市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6.
责任政府已成为民主政体的重要标志和基本原则。现代责任政府理念的产生,与西方国家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所提倡的人民主权观念、法治理念和民主政治观念等主张密不可分。人民主权理论是责任政府的主体理论基础,主权在民理论是责任政府的范畴属性基础,法治理念是责任政府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7.
廉政的政治哲学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政的政治哲学是对廉政“应然”的指引,中心关切乃是构造和确证公共权力执行者的行为规范.廉政的政治哲学取向可以诠释为:廉政的根基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廉政的制度是民主政治,廉政的途径是法治,廉政的目标是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中伦理秩序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岩  王辉 《兰州学刊》2005,(4):58-60
和谐社会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动态的理性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和谐社会分别体现着追求民主与平等、公平与正义、共生与仁爱的伦理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秩序,要惩治腐败,彰显法律正义;关注弱势群体,强调分配公平;还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积极向上而又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9.
刑事法律原则的确立,体现了现代法治精神,有益于“自由、秩序、民主、公平、正义”等法律价值的生成与实现。立法和司法应当理清刑事法律原则的含义、价值以及诸原则的冲突与制衡,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与法律价值的实现,需要相关法律原则的禁止适用加以保障;罪刑法定是罪刑相适应之“罪”与“刑”的法定,罪刑相当,则是刑法明文规定之“罪”与“刑”的均衡;刑罚应当以犯罪行为作为客观基础和基本依据,同时综合考虑犯罪人的个人情况;平等并不否定差异,考虑犯罪人个人情况并不排斥责任;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并重,两者互为制约、相互保障。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与社会的适当分离是社会正义得以可能的前提,实现社会正义还需要具备下列条件:其一,存在着对社会合作基本价值的一般共识,这是维系社会正义的民意基础;其二,规范性正义原则指导社会正义的实践;其三,政府承担实施社会正义的相关责任;其四,健全的民主法治为实现社会正义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