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南延部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中国高山植物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生物资源宝库”和“天然高山花园”。种类繁多的高山花卉如同一匹匹五彩缤纷的藏锦铺展在雪山、草甸和湖泊之间,构成了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笔下那个世外仙境“香格里拉”的奇幻的自然生态景观。 近年来,随着云南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逐步实施,迪庆州花卉产业蓬勃发展,“香格里拉花卉”正逐步成为一个著名的品牌为世人所知。 在迪庆众多的植物资源中,观赏园艺植物异常丰富。世界名花杜鹃、报春、龙胆…  相似文献   

2.
香格里拉考     
大型野外生存活动“走入香格里拉”的前期预备工作正在各种媒体上轮番炒作,“香格里拉”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越来越频繁地折磨着人们的眼睛和耳朵。香格里拉考“香格里拉”一词最早源于古印度语,即梵语,发音为“sambhala”,“sam”意为和平安静,“bhala”意为真实不变。香格里拉在藏语中的发音基本上和梵语相同,叫“香巴拉”。 香巴拉一词在藏族佛教信徒的心里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和11世纪“时轮”密教传入西藏有关。时轮密教关注宇宙的生成与毁灭的循环及众生轮回转生的循环,有着缜密的天文历法和人体生理…  相似文献   

3.
在1991年梅里遇难的17名中日登山运动员,有个“香格里拉”土生土长的藏族小伙子———斯那次里。那年,28岁的斯那次里第一次参加登山活动,当他到达雪线之上时禁不住脱口惊呼:“雪山原来是这么美丽啊!我都不想回去了。”斯那次里果然一去不返。这是他留给活着...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喜马拉雅》、《盐程万里》、《色戒》、《旅行者与魔术师》等国外新近有关藏族文化的电影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分析了藏文化意象在这些电影作品中的“刻板印象”。文章认为,当代藏文化电影作品延续了过去西方白人文化的“香格里拉”印象,在现代文化的“他者”之维上,继续加强了藏文化作为文化另类的形象塑造。这种“刻板印象”的形成,在藏族文化认同方面有双重影响:促进了藏文化的传播,同时又形成了藏文化未来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朱玲 《中国藏学》2001,(1):127-128
当云南中甸被一些人视为西方探险者所向往的“香格里拉”之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知名度便迅即提高。不少对迪庆高原风土人情的描写虽然大同小异,却也颇得媒体青睐。其实,早在这些新闻和游记之前,就有一些厚重扎实的专著问世,细致周详地刻画了云南藏区的方方面面。王恒杰先生的《迪庆藏族社会史》(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就是其中出色的一本。  相似文献   

6.
帝国主义在云南藏区的侵略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用详实的历史资料,从帝国主义列强在迪庆高原以“传教”为借口进行精神征服,以“游历”为幌子窃取情报,以“考察”为名掠夺资源以及残杀无辜藏族群众等几方面,控诉帝国主义在云南藏区犯下的滔天罪行,揭露帝国主义企图吞噬和瓜分中国藏区的丑恶行径及其制造“西藏独立”、借所谓“人权”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险恶用心,同时也展示了云南藏区人民反帝爱国的悲壮斗争史。位于滇川藏三省交界的滇西北迪庆藏族自治州,由中甸、维西和德钦(清代和民国时期称阿墩子,隶属维西)三县组成,有藏族十万余人。这里江河纵横、雪峰林立、湖泊棋布、牛羊成群,素有“百国之乡”①和“世界花园之母”②之称。近年来,纷至沓来迪庆高原的国内外众多游客一致认为,这里就是60余年前美国作家希尔顿笔下的人间净土──香格里拉。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资本主义用炮舰撞开了中国的大门。于是,迪庆高原这块圣洁之地,也未能逃脱帝国主义列强的蹂躏。  相似文献   

7.
朱玲 《中国藏学》2002,(3):145-147
当云南中甸经考证被确认为是西方探险者向往的“香格里拉”之后,它所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知名度便迅即高涨。不少对迪庆高原(青藏高原边缘)风土人情的描写虽然大同小异,却也颇得媒体青睐。其实,早在这些新闻和游记之前,就有一些厚重扎实的专著问世,细致周详地刻画了云南藏区的方方面面。王恒杰先生的《迪庆藏族杜会史》(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北京,11.80元)就是其中出色的一本。 这本书虽然看上去并非鸿篇巨制,却以20万字的篇幅涉及了从石器时代到1949年之前的时间跨  相似文献   

8.
糌粑酥油茶 糌粑,藏语的意思为青稞炒面;酥油,是用牦牛乳提炼而成。酥油茶,则是藏族人民每天不可缺少的饮料。《中甸县志稿》中这样记载:藏胞一见酥油茶,“其胸中已有悦乐,若一入口,则其辛苦忧郁恐怖疑惑完全冰解,如饮甘露焉。”由此可见酥油茶与高原藏胞的生活关系是何等密切。糌粑和酥油茶是藏族的两道名食,因食用配套,故往往连在一起。糌粑酥油茶的制法:制糌粑:青稞炒香熟后磨成面,再与酥油茶汁拌和捏成团。制酥油:用牦牛乳除去奶渣,使油脂凝固成饼状。打酥油茶:取特制酥油筒,先放焙香成泥的核桃、芝麻、麻籽和酥油、…  相似文献   

9.
王婷婷 《民族学刊》2017,8(6):88-94, 128-131
藏族神话研究主要分为“类型、母题与特征研究”、“创世神话研究”、“原始宗教神话研究”以及“英雄神话研究”等,现已初步形成了藏族神话研究的多种视角,其中藏族创世神话研究最为丰富。80年代以来,国内藏族神话研究持续不断,并取得了重大成绩,为今后藏族神话的学科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尽管如此,随着世界不断发展与交流,西方神话学界的一些新观点和新理论随之传入,这就要求我们要运用更多元的理论手段对藏族神话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康巴藏族的酒歌与酒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巴藏族的酒歌与酒文化文/金建国四川西部康巴藏族的酒文化历史悠久,酒歌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青稞酒,是一种低度的粮食酒,它是以青稞为主要原料酿制而成。分为两种,前者第一道酒用蒸馏法加工而成,称为青稞白酒,度数一般均在35度以上,属烈性白酒;后者第二道...  相似文献   

11.
朱娅玲 《民族学刊》2021,12(10):29-38, 119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人大量涌入位于西藏与四川腹地之间的康区,他们在当地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与康区藏族女性的接触交流日益增加,留下了大量英文书写的游记、日志、纪行和考察报告等。西人笔下勾勒的康区女性形象日渐完善,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康区女性美丽出众的相貌、多元的婚姻状况、吃苦耐劳的品性、聪慧能干的“阿佳”以及离群索居的尼僧等几个方面。不过,由于观察者身份背景、个人旨趣的不同,其考察角度、评述立场、看法、观点等纷纭复杂,对康区女性的褒贬亦殊异。西方英文文献中康区女性形象的塑造,既反映出西方世界对东方康藏文明的认知和想象,也折射出近代西方社会对女权运动、女性研究等话题日渐增长的兴趣。近代西人关于藏族女性的记载和评价是西方社会认识和了解康藏文明的一扇窗口,为传统的女性研究提供了别样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对西藏青作农业起源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西藏青作农业起源的演进问题青稞作物农业的起源与青稞的起源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青稞作物农业的起源是青藏高原农耕先民从事青稞栽培生产活动的伊始 ,而青稞的起源指的是裸粒和无芒的西藏山地大麦类群来源于何种科、属植物的问题。前者讨论的是人的社会生产活动 ,而后者则是物种的自然形成。尽管“青作农业”的对象是青稞 ,但实际上“青作农业的起源”却不是由“青稞”本身决定的。也就是说 ,当初农耕民栽培青稞的起因 ,决非因为自然界存在青稞的野生品种 ,而是由社会、自然条件所决定的。由此 ,“青作农业的起源”、“青稞的起源”…  相似文献   

13.
云南藏区即迪庆藏族自治州,是除西藏外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历史上是西南“茶马古道”的要冲。近年来,迪庆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出并完善了“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的发展思路,努力提升香格里拉品牌,全力培植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绿色支柱产业,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走可持  相似文献   

14.
藏族     
藏族藏族人口约460万,主要分布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里名山大川纵横排列,长江,黄河发源于此。藏族自称“博巴”。历史上人们曾对藏族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唐宋称“吐蕃”,元代称“吐蕃”,“西蕃”,明代称“西蕃”,清初称“图伯特”、“唐古特”等。...  相似文献   

15.
新“香格里拉”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人涌向“香格里拉”;迪庆藏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在热闹的人流中,是否有人冷静思考:一旦无序的旅游、经济开发对迪庆的自然、文化生态产生破坏,“香格里拉”特有的民族、文化、自然、生态的和谐就会被打破?1933年,英国著名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描绘了一个永恒、和平、宁静的圣洁之地。这个圣洁之地叫“香格里拉”。(Shangri—La)小说“香格里拉”的原型究竟在何地?无数的探险家苦苦寻觅。九十年代初,许多中外人士不约而同地认定:“香格里拉”就在迪庆!其腹心地就在中甸。在迪庆中甸语言…  相似文献   

16.
一藏族人民居住在雪山环绕的青藏高原,冰峰雪岭,高耸入云,既雄伟壮阔,又苍茫荒凉;既富饶美丽,又贫穷落后。这里平均海拔在4千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藏族人民把这片土地称之为“雪域之邦”。这是与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同的特殊的疆域,其面积为2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长江、黄河,就发源于此。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藏族社会学,没有任何比分析藏族女性更适宜的出发点。当我们着手研究藏族社会的基本状况时,应该首先考虑藏族女性的服饰、优先行为、劳动分工,进而考虑其经济义务,自主权、愿望以及行为目的等性别特征。1981年,埃里诺·里夸格提出,“对待女性参与社会以及观察她们如何生产食品、看管孩子是与民族学的要求相符的。”在此之前,历史学家户列纳尔也提出,“我们的任务不是为了简单地补充历史或编写具有一定价值的女性编年史,而是通过我们的思维模式和基本推测去调查和质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研究女性的工作扩展到整个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8.
讲我们的故事,写我们的生活,有轰轰烈烈有平平淡淡;谈我们的情感,诉我们的心声,让我们共同聆听属于自己的“家事”继7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西藏走出历史上第一批藏族飞行员之后,世纪末的雪域高原又诞生了首批藏族空中小姐。几年前风靡西藏的流行歌曲《向往神鹰》中有一句充满梦幻意味的歌词──“仙女般的空中小姐翩翩而降”,这不久就会由一群英姿焕发的藏族姑娘变为现实,以别样的魅力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世纪末的最后几天,她们获得了初级乘务员上岗证书,从2001年1月1日开始在成都至拉萨航线上,身穿富有民族特…  相似文献   

19.
携着喜马拉雅山的飞雪,踏着雅鲁藏布江的瀑水,著名的苗族服装设计师韦荣慧“从雪山”向我们走来。在’99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作为中国民族博物馆向国庆50周年献礼的重点项目,这位该馆的民族服饰首席设计师又隆重地推出了主题为“我从雪山走来”的大型藏族传统服饰及时装展示会。一、“我从雪山走来”韦荣慧赋予这台藏族传统服饰及时装展示会12个表现系列:一,“雪山颂”:雪山代表着圣洁与美好,是藏族人民的崇拜对象,也代表着他们的愿望。法号、擂鼓、兽皮、树叶等,表现了藏族人的传统服饰所经历的远古时代。号与鼓的交…  相似文献   

20.
香格里拉     
《中国民族》2008,(11):66-66
“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这一段描写出自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1933年出版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香格里拉”(Shangrila)一词,正是由此得来。《不列颠文学家辞典》对希尔顿的作品给予了特别的称赞,“香格里拉”这一奇异名词正是由此诞生。从此,“香格里拉”成为人间乐园和世外桃源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