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是满族。满族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里,素以文化底蕴的深厚而著称。很自然地,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满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占有相当的比重。写自己的民族,不管怎么说,作家还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精彩之处,则往往是作家对满族典型人物心理...  相似文献   

2.
玛拉沁夫(蒙古族),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席。学青年的帮助、培养,玛拉沁夫深有体会。他说———1952年当我在北京将我的长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成电影期间,就有幸认识了老舍先生。那时,给我的感觉就是老舍先生作为...  相似文献   

3.
老舍与他笔下的满族人物文/舒云新中国要找几个人代表满族,周恩来说,老舍同志,就您了,您代表满族比谁都强。老舍高兴地答应下来。老舍是满族人,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人们可能没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老舍在解放前写的那么多长篇短篇中,人物众多,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  相似文献   

4.
曾经主编了16卷的《老舍文集》的老舍先生的长女舒济,从1997年开始,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又开始了《老舍全集》的整理、编辑工作。到1998年底,经过她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努力,《老舍全集》的书稿已经全部付梓。《老舍全集》的全部稿子,最后由舒济...  相似文献   

5.
最近,鲍尔吉·原野的新书《羊的样子》刚一问世,台湾诗人席慕容就打电话对记者说:“原野是我们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著名文学评论家楼肇明发表文章指出:“继老舍、萧乾、沈从文之后,鲍尔吉·原野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中的一员。他的一些散文,即使是放在整个20世纪散文金字塔也无愧色。”  相似文献   

6.
荣获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的《老舍评传》 ,是一部颇值得读的好书。该书作者关纪新 ,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的学术工作者。据我所知 ,他从事老舍研究差不多已有20年了 ,《老舍评传》这部洋洋40万字的著作 ,即是他埋头治学的可贵收获。关纪新的《老舍评传》 ,全面梳理、总结和描述了老舍的整个文学生涯 ,并着重分析了作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一系列代表性作品 ,循序而细致地观察了老舍与众不同的写作实践 ,对其总体艺术成就、基本创作风格和成败得失规律 ,做了深刻的检视 ,显示了学者成熟沉稳的学术风范 ,丝毫没有…  相似文献   

7.
八年磨一剑──《中国民族史》编纂记略亦西民族史──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汇,它最初的出现,是在本世纪初。其时,梁启超先生力倡“新史学”,首次提出创立“中国民族史”科目,由此肇端一大批民族史著作堆陈累列,遍布这一世纪的各个时期。但当历史等来一部鸿篇巨...  相似文献   

8.
1992年8月,中国穆斯林的一份民间刊物——《开拓》杂志在甘肃兰州诞生。在全国各地穆斯林大众的捐助支持下,在多位编辑的辛勤努力工作中,如今她已走过了整整10年艰辛的成长发展之路,于2002年8月17日迎来了10岁的“生日”。这天来自全国各地170余位支持《开拓》的“开拓人”云集兰州,参加“《开拓》创刊十周年座谈会”,共庆《开拓》创刊十周年华诞,共谋发展大计。 在座谈会上,《开拓》杂志主编韩海潮先生代表编辑部作了题为“与时俱进、开拓未来”的总结报告,回顾了《开拓》杂志10年来艰难的发展历程。原甘肃省副省长、人大副主任穆永吉,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回族研究》主编杨怀中先生,原甘肃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东乡族作家、画家汪玉良先生,原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吴延富先生,甘肃临潭县西道堂伊玛目敏生光哈吉,甘肃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马通先生,新疆回族作家魏德新和西北二民院副教授、撒拉族学者马明良先生及日本东京大学林澈教授等与会领导、学者和阿洪及各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摘     
●首届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揭晓首届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近日在京揭晓,话剧《花满园》、戏曲《紫陌红尘》、小品《沉重的心》、《文明城市》、《选举之前》等5部作品获优秀剧本奖。话剧《漂泊变人形》、戏曲《山韵》、《跳马将军》等7部作品获优秀剧本提名奖。●我国新增9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97处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等9处自然保护区日前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我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97处。这9处新晋升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是: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鸭绿江上游国…  相似文献   

10.
当我坐在首都剧场,观看话剧《王昭君》的时候,第一个闪念就是想到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这个剧,是总理让曹禺同志写的.自交任务,至今已十八、九年了,历尽挫折,终于功成.可是,我们的总理在哪里?我不禁向他常坐的位子望去,潸然泪下……听说,曹禺同志接到出版社送来的《王昭君》剧本清样时,手捧剧本大哭,“总理啊,我总算完成您交给我的任务了!”  相似文献   

11.
说起张贤亮,对中国文坛有所了解的人大都不会感到陌生。上世纪80年代,这位特立独行的作家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以其充满人性温暖的故事和新锐的思想,在国人中激起了巨大波澜。进入90年代后,在“文人下海”的一波热潮中,张贤亮在宁夏创办了一个影视城,以“出卖荒凉”著称,成为当今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现在的张贤亮,已经集作家、社会活动家与企业家的多重身份于一身。  相似文献   

12.
9日上旬,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台湾“亚洲与世界社”、《半月谈》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中西部发展研讨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会上,一位来自香港的先生就老少边穷地区的扶贫问题,作了情真意切的发言,赢得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和极大反响。他就是香港“中国星火基金会”的理事长罗文春。 罗先生出生于一个爱国华侨家庭,五代人在东南亚生活。  相似文献   

13.
玛拉沁夫是当代著名蒙古族作家。195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之后,连续写了一批具有浓郁民族情调和地方色彩的短篇小说。茅盾曾对他短篇创作的特色作过全面深刻的概括,赞之曰:“构思脱略俗套”,“文笔轻灵、明丽”,“洋溢着诗意,喷薄着自然的芬芳”。近年来,他又发表了《草原的浪花》、《踏过深深的积雪》、《家庭舞会》、《活佛的故事》、《荒漠》、《大地》、《轨道》等一批富于哲理或象征意义的小说,以及  相似文献   

14.
央珍:写一个真实的西藏文\刘增林和1991年的短篇小说《字的边缘》(“”读“万”音)获得“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新人新作奖”不同,这次藏族青年女作家央珍携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参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表现得颇有些自信:因...  相似文献   

15.
暑气渐退,初秋的京城迎来了首届中国国际老舍学术讨论会。从1940年日文译本《小坡的生日》这篇国外最早的老舍译作问世开始,老舍先生的各种体裁、题材的作品,至今已被日本、美国、法国、德国、波兰、匈牙利、独联体、朝鲜、英国、韩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翻译  相似文献   

16.
我国杰出的满族作家老舍先生,从《民族团结》杂志诞生时起,就给予了热情的关怀与支持。1957年秋,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民族团结》杂志(试刊号)问世。当时,在汪锋同志和萨空了同志的主持下,先后两次邀请在北京的一些专家、学者、民族工作者和文化界知名人士举行座谈,听取他们对《民族团结》杂志的意见,并希望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作为编辑部的一员,我参加了这两次座谈会。萨空了同志在会上恳切地说:“《民族团  相似文献   

17.
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给人以美,给人以知识和智慧,给人以启迪和向往。蒙古族作家孟驰北的中篇小说《天鹅》(《民族作家》1986年6期)就是这样的作品。小说只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颇有名望的青年野生动物学家秦景谷,一个是刚刚走出大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前后,特别是从1914年在故宫西华门内浴德堂举行的一次清代文物展览中,首次展出了所谓“香妃戎装画像”后,香妃便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一时有关她的野史、笔记、小说、故事和传说不绝于耳,甚至还把她的故事搬上了京剧、话剧、评剧舞台和电视屏幕。最近随着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的播出,“香妃”的形象更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子里,吸引着广大观众,成为大家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人们不禁要问:“这些事情是真的吗?”“历史上香妃果有其人吗?”“如果有的话,到底是乾隆皇帝和哪一位妃子?”……许多人总想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月19日,恰逢北京市“两会”开幕之日,回族作家、北京市政协委员李士杰编著的《政协委员建言选录》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捧读之后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好!  相似文献   

20.
黄思雨 《中国民族博览》2020,(3):191-193,210
老舍的《猫城记》是一部寓言小说,作者通过塑造"猫城"来隐喻讽刺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黑暗政治和混乱局势,列强入侵,国民政府昏庸无能,猫城便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翻版。老舍先生在小说中描绘了"我"在火星猫城的所见所闻。本文拟从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角度切入,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结合文本来深入研究《猫城记》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文中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不仅具备反讽意义,更是具备"闯入者"和"出走者"的双重身份,本文将结合叙事学理论着重探讨《猫城记》中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