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下来便以哭开始.刘鹗在《老残游记·自叙》中说:"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陶.然则哭泣也者,因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其间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生命是以哭开始的,也以哭泣终结:开始时,是自己哭;终结时,是亲朋友好哭,以示送别或悼念.十里长街万人恸哭,可看出其人品的高尚伟大.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有声有泪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  相似文献   

2.
我的弟弟     
我的弟弟田孟(土家族)我的弟弟叫田树,是我么叔的孩子,他今年农历八月才满两岁。额宽脸圆,身材墩实。大眼睛、高鼻梁,两耳招风,一对浅浅的酒窝在笑起来的时候给人一种亲近的滋味。他笑的时候多,哭的时候少。奶奶和爷爷常说,田树性情温和,将来处理人际关系是没有...  相似文献   

3.
雪域冬风劲,康巴大地寒,故人音容逝,长歌哭世祥……  相似文献   

4.
扶贫“白求恩———记加拿大基金协调专员史高德先生 江天 你们看!水来了,水真的来了!”和村里的许多老人、姑娘和孩子一样,当清澈、沁凉、珍贵的水从水管里流出时,史高德哭了。几秒钟前,当他把手放到开关上时,围绕着他的村民还不知道会有水。他们对他说:“还没...  相似文献   

5.
啼笑小儿     
孬孬我在S城上大学,你出生了。没什么特别,只是没时没晌地哭,哭累了,哭哑了,哭岔了气,还是哭。你不甘寂寞,决不! 家信说:你,八斤半,姐姐喊得昏天黑地。捂着大口罩的“接生婆”竟是我中学同学,一拽出你这位皱巴巴、没模样的“小老头”,她断言你的大嘴象姨姨。出院了,姐姐从车上下来,下死劲儿托着你,僵僵地,笨笨地,毛巾被吐噜一地,露出棉被和你的小脚丫。对过院里探出半拉麻脸,拣破烂儿的老奎头盯了一阵地上拖的毛巾被,瘪嘴抿了抿,怪怪的,吐出一串颤音,“孬孬……孬孬……”自此,大伙儿也这么叫,你的小字便成了“孬孬”,捡来的。  相似文献   

6.
孟姜女     
孟姜女的传说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长期以来,它以各种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影响很大.孟姜女的传说是以反封建压迫、反暴政为主题的人民口头创作.孟姜女是一个艺术形象,严格说,她与历史上的杞梁妻是不同的.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如果没有长期的封建统治,没有秦始皇筑长城,没有徭役等暴政,就不会产生孟姜女传说的.孟姜女的传说只不过拿杞梁妻做由头来说事罢了.孟姜女的传说是有悲剧色彩的,孟姜女万里寻夫,哭倒长城,然后投海而死,何等悲壮!哭倒了长城,多么大胆的艺术想象!  相似文献   

7.
早就听说过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的大名,真正见到他是在去年的8月15日,那是他率领他的“野马队”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音乐厅举办马头琴音乐会的第二天。他的个头虽然不像通常人们印象中的蒙古人那样魁梧高大,却也显得十分结实。长发下,一张国字型的面孔上镌刻着深深的皱纹,给人一种饱经沧桑的感觉。他告诉我说,“马头琴是民族乐器中解放弓子的乐器,它与其他乐器不一样,它的弦的震动力就像人的心脏一样,向外扩张。马头琴的音色是大自然的产物,当你拉空弦时,声音就像婴儿刚降生时的啼哭。”会哭的乐器,那一定是最能打动人的乐器。  相似文献   

8.
国政 《民族论坛》2001,(1):32-33
我儿时也好文学那杯酒,常和小伙伴们躺在草坪上说家乡出的大文人,就说到孙健忠、石太瑞。那时说到他们的名字,我们就仰头看星星,遥远而亲切。如今不用仰脖子那么累了,却也难得见上一面。那日,孙健忠说你小子的名字天天听到,就是见不着人。这不,自那以后两年我们又没见过面了。  孙健忠永远是一脸的灿烂。他贪杯中之物,却又上脸,酒后面泛桃花的他话便更多了些。有的文学青年问他文学是什么,他说那是菩萨的球----人雕的。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有家杂志发了他的一个专访,其中说这么一个故事:说是孙健忠有一回去土家山寨走访…  相似文献   

9.
元人萨都刺客籍大都说萨兆为萨都刺是元代杰出诗词作家。萨都刺籍贯何地?有“雁门人说”、“燕山人说”、“河间人说”、“福州人说”、“京口人说’等,有待辨证。“京口人说”。此说源自元末孔齐《至正直记》一书。孔齐在“萨都刺”条目下写有“京日萨都刺”一语。此说...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横空出世,令无数读者“几回掩卷哭曹侯”,致使接续者不绝如缕。其中于清代光绪三年(1877年)出版的续书《红楼梦影》,在历经百余年沧海桑田的世事变幻之后,终于向世人揭开这样一个谜底:她的作者就是名噪晚清词坛的满族女词人顾太清,这位旷代才女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小说家。《红楼梦影》共二十四回,13万字,每回前题“西湖散人撰”,扉页题为“云搓外史新编”,卷首有咸丰十一年(1861年)西湖散人撰写的《红楼梦影序》。八十年代末期,有学者撰文考证云搓外史与顾太清实为一人,但终因考证者未能亲见…  相似文献   

11.
《阿昌喜爱蹬俄罗》,是我国建国以来,首都舞台上第一次出现的阿昌族舞蹈。这个舞蹈,描绘出了阿昌族小伙子在赶摆路上的欢乐。有句俗话说:“阿昌生得犟,不哭就要唱”。阿昌人把边歌边舞称作“蹬”,“蹬俄罗”是这个民族最古老的传统歌舞活动。在每年春节,是“蹬俄罗”最热闹的时候。娶亲嫁女,迎亲贺戚,盖起新房,都要有“蹬饿罗”。就连男女青年唱情歌,也常用“俄罗”调子。“俄罗”有固定调子、固定内容,  相似文献   

12.
湘西保靖县城北26公里的普戎,是土家族人民聚居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秀美怡人的自然景观,而且有醇如酒、甜似蜜的人文景观.用“花花轿”迎娶新娘,便是有独特风趣的人文景观之一. 普戎新娘出嫁前,最讲究的是“哭”,叫“哭嫁”.此地风俗:丧歌喜哭.嫁前数日或月余,就开始“哭”.“哭”时,还有女伴陪  相似文献   

13.
哭嫁歌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女性出嫁时渲泄心中真情实感的一种形式,在湘西,土家族姑娘出嫁前一般就唱这种“歌”来迎接这一人生喜典。土家族诗人彭秋潭(清)在竹枝词中写道:“十姊妹歌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宁山地近巫山峡,犹似巴娘哭竹枝。”他把古代巴渝民歌竹枝与哭嫁歌作了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当年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唱十姊妹歌(土家族哭嫁歌的一种)的情景。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哭有这样几种缘由:一、新娘出嫁时离别亲人、朋友,与亲人难分难舍,哭嫁歌中的“哭爹娘”、“哭哥嫂”、“别姊妹”、“哭众亲友”等就是如此。二、按土家习俗,姑娘…  相似文献   

14.
壮语与老挝语之异同陶红(广西民族学院外语系)提起老挝语,一些接触过老挝人的壮族同志都会说:老挝语很象壮语。遇上老挝人还能聊几句,说到相同之处,双方还会开怀大笑,象久别重逢的兄弟那样亲热。这些同志也会发现,用壮语与老挝人交谈,只能谈“土”的、“原始”的...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见强田发奎时,简直难以相信,这个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慢条斯理的土家族中年汉子,就是人们口中的“拼命三部”。然而,在龙山县甚至湘西自治州,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典型的工作狂,被誉为“土家族文化护根壮枝人”。  相似文献   

16.
汉哭山即今青海省海南州的河卡山,以往有研究释此名为“高山反应”引起的情绪波动.河卡山及大河坝河(杭曲)的藏语名称同源,藏文写法很不稳定,存在不少异文材料,显示这个词是藏语记音.汉哭、河卡均为蒙古语族“杭盖”(qangγai)的译音,指水草丰美、适宜放牧的地方,是阿尔泰游牧族群的常用地名,在汉文史料中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录.汉哭山是少数仍在青海地区使用的吐谷浑地名.  相似文献   

17.
叶梅 《中国民族》2008,(5):56-56
三峡人对水的情感,不能说爱,也不能说恨,是有很多的心痛,含了难以言说的爱恨交加,索性地融了进去,自己也变做了水,随波流淌。 肖莜的散文让我读到了这种感觉。前年的一天,我在北京后海的宅院里读到了肖莜的散文集《流淌》初稿,时隔一年,又读到了这部书稿的修订版,仿佛看到一条小溪,早先是细碎的轻轻的,而后穿行在峡谷之间,逶迤着,渐渐给人有了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土家族先民巴人曾创造过灿烂辉煌的巴文化,哭嫁歌就是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哭嫁歌以其哭而不悲,唱又如哭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广为流传,绵延至今。  相似文献   

19.
叶梅 《中国民族》2013,(4):76-76
阿凡提的毛驴丢失了,他每遇见一个人,都要说一句:“我要感谢真主!”妻子不高兴地说:“丢了驴不知懊悔,反而逢人都感谢真主!”阿凡提笑眯眯地说:“老婆呀,我怎么能不感谢真主呢?多亏真主保佑,如果我当时骑在驴背上的话,岂不是连我也丢了吗?”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无疑是时间链条上一个重要的连接点。在这个连接点上,人们的思维会变得空前活跃,或抚今追昔,或畅想未来,于是便有了一个又一个关于“世纪属性”的判断:有人说,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还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美国一些人士则毫不隐晦地说,21世纪还将是美国人的世纪。对这些断语,我们似不必过于介意。但从中可以看出,许多人对21世纪的走向是多么地关注。我们更应该看到,新的世纪对中华民族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我们应当而且必须冷静、睿智地返顾过去,思谋未来。 20世纪对中华民族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