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小小的香港     
何美 《民族论坛》2005,(7):36-38
这个海湾城市可能是全世界最狭窄,最拥挤的大都会,她有着几乎是全亚洲最庞大的白领人群,有着“星光大道”与“东方好莱坞”,有着随处可见的公园和体育场等康乐设施,有着24万菲律宾,印尼等佣工的法定假日,有着旺角,铜锣湾和兰桂坊活泼泼的香艳之夜……旅行在这座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城市,外国人管窥着东方,中国人则寻觅着西方。香港很小,但我们却可以从这里看到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2.
何一民  李琳 《民族学刊》2018,9(4):9-20, 94-97
新疆面积虽然广阔,但是适合人类生存的绿洲所占面积小且非常分散,由此决定了新疆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且非常分散。另外,新疆位于亚洲中心地带,居于东、西方文化交汇、交流的重要区域,城市文明兴起较早,但分散而弱小的城市文明一般不能长久延续发展。清以前,数量少且非常分散的新疆城市内部之间相互缺乏有机联系。晚清民国时期,随着新疆建省,中央政府对新疆治理的不断加强,新疆区域城市体系逐渐形成。由于受到“三山夹两盆”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新疆城市初步形成了五大区域城市体系,而每一区域城市体系内部的城市分布也各具特色。新疆城市体系的形成和空间分布,一方面与新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并有着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同时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和制约,充分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3.
梁黎 《中国民族》2007,(7):16-16
6月21日。“2007’首届中国(贵阳)避暑旅游经济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拉开帷幕。国家部委领导,国家级学术机构、社团的权威专家,以及国内外避暑旅游城市的代表们,就“中国避暑之都”品牌的形成、“避暑气候”、“避暑经济”等与“避暑”相关的概念、话题、产业展开了研讨。论坛还发布了中国避暑旅游城市评价指数——“贵阳指数”。贵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周,以“气候是财富”为题。作了精彩的讲演。并发布了“2007’首届中国(贵阳)避暑节”开幕迎客的消息。  相似文献   

4.
龙晔生 《民族论坛》2013,(4X):113-113
<正>2010年,北京市确定了"建设世界城市"发展目标,这是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机遇,也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作为多民族中国的首都,汇聚56个民族、80多万常住少数民族人口的多民族城市,北京市世界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和视野来研究北京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这个海湾城市可能是全世界最狭窄、最拥挤的大都会,她有着几乎是全亚洲最庞大的白领人群,有着“星光大道”与“东方好莱坞”,有着随处可见的公园和体育场等康乐设施,有着24万菲律宾、印尼等佣工的法定假日,有着旺角、铜锣湾和兰桂坊活泼泼的香艳之夜……旅行在这座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城市,外国人管窥着东方,中国人则寻觅着西方。香港很小,但我们却可以从这里看到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6.
2010年,北京市确定了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这是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机遇.北京作为一个56个民族的国家首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人文积淀的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光辉璀璨的民族文化,对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锡鹏 《中国民族》2014,(12):65-65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等多顶桂冠于一身。这些殊荣的获得,除了各族人民的开拓进取和天时地利之外,也与世居大理的白族同胞良好的生态环境观分不开。  相似文献   

8.
一个城市的城市精神对内可以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对外可以彰显城市的形象和风采,是城市的文化渊源与精神品格的凝练.城市精神承载着一个城市独特的历史底蕴、现实风貌和未来远景.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彰显和弘扬石家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如何进一步深入提炼和涵养城市精神,就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从石家庄的地缘文化及历史传承与变迁来分析石家庄城市精神的构建,从地缘文化看石家庄城市精神中蕴含着“崇山乐水”的城市精神底蕴;从历史传承看,石家庄城市精神中内涵着“和合文化”的城市精神内核;从新时期的城市发展的取向来看,呼唤着“诚信立市”的城市精神精髓.  相似文献   

9.
历经五大洲、19个城市的境外传递之后,北京奥运圣火来到中国境内传递第一站——香港。为在香港营造全国56个民族青少年支持奥运、共迎圣火的热烈氛围,国家民委港澳台办和“香港各界青少年迎奥运系列活动委员会”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华民族文化周”活动。  相似文献   

10.
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一座神奇而美丽的城市,建造于山海之间,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天使之城”。今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又一次点燃这座城市的激情。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北京开放性和国际性的进一步增强,北京在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方面也必将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文化多元性增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管理与服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以及“三非”外国人管理与服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城市CI管理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城市加快发展的背景出发,将企业CI理论应用于城市管理领域,从MI、BI、VI三方面探讨城市形象建设的基本思路,并提出城市CI建设应当确立“经营城市”、“文化管理”和“人本管理”的现代城市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南博会)的举办是南宁实现旅游业大跨步发展的启动器.南博会与南宁城市旅游相关产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发展会展旅游对南宁旅游业各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而努力奋斗"。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战略,开启了全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航程。作为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的首都,作为一个拥有80多万常住少数民族人口的多民族城市,北京市世界城市建设目标与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3月23日,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的"北京市世界城市建设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唐山师范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和《民族论坛》杂志社等高校及有关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中央民族大学的师生60余人聚集一堂,以"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和谐民族关系构建"为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本刊精选数篇文章摘要刊发,嘉惠学林。  相似文献   

15.
何一民 《民族学刊》2012,3(1):59-68,95
清代中国内陆边疆西藏、新疆、蒙古地区城市出现较快发展,但相比内地的城市发展仍然滞后和缓慢。脆弱的自然地理环境、频发的自然灾害、社会动乱与内外战争、落后的经济基础、人口、思想观念等都是造成藏、新、蒙边疆城市发展滞后和缓慢的原因。当前,制约内陆边疆地区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部分因素却仍然存在,成为今天制约藏、新、蒙内陆边疆地区城市化的因素,因而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深入探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继焦  孙梦华 《民族学刊》2022,13(5):1-7, 13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城市民族工作的主线。城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阔的平台,作为民族工作的一部分,城市民族工作在凝聚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根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维度提出城市民族工作中要基于的三个关系维度:“城市-民族”关系、“民族-城市”关系、“民族-民族”关系,分析城市民族工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联系,并针对城市民族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到城市经商、学习、工作.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13456”服务模式实地调研,了解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对做好民族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许鑫 《中国民族》2014,(5):8-17
宁波是一座历史悠久并承载美好梦想的城市。余姚江翻涌着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文明的浪花。“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城市精神赋予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胸怀。宁波人将始终秉持我们的城市精神,与全国各族同胞守望相助,不离不弃,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圆一个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我在中国心,世界在我心”。武汉,以其雄居中国经济地理中心称誉于世。大江大湖大武汉,得水独优、得中独厚,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作为“九省通衢”之地,武汉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往来交流较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是典型的多民族散杂居城市。城市民族工作看武汉。武汉市民族工作重在平时、抓好平常,重在交心、以心换心,全市各族群众得到了实惠,感受了温暖。国家民委评价武汉城市民族工作是“全国民族工作战  相似文献   

20.
月会 《民族论坛》2006,(5):10-13
“农民工”是近20年来在中国社会开始流行的一个专有名词。从词语内部构成上看,这是一个偏正式结构的词语,以“农民”作为定语来修饰后面的中心词“工”,这样的语词结构昭示着“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在身份上与城市工人的差别。因为被冠以“农民”的前缀,他们得不到城市宽容的接受,是一群游离在城市里的无根的“边缘人”;因为被冠以“农民”的前缀,他们艰难地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面临着种种歧视与不公。2006年初,在21世纪论坛“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专题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李永海提出应尽快淡出“农民工”称谓,将之与城镇职工一视同仁;通过为农民工正名,使之尽快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继而,在今年“两会”上,一些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也大声疾呼:摈弃“农民工”这一称谓。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表示异议,认为此举对于改善“农民工”境遇毫无意义。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境遇到底有多尴尬与艰难;为农民工正名,究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课题还是一个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伪问题,本期论坛以此为话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