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伦春族游猎·定居·发展》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都永浩先生撰著的《鄂伦春族游猎·定居·发展》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单个民族实体从形成到发展全过程的专著,特别是在鄂伦春族文化系统转换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对鄂伦春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以...  相似文献   

2.
发展鄂伦春族教育事业的几点措施孙松滨鄂伦春族是黑龙江省的世居民族之一,据1990年全国策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鄂伦春族人口共6965人,其中绝大多数居住在黑龙江省。新中国成立以后,鄂伦春族的教育事业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帮助和支持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由...  相似文献   

3.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鄂伦春族6965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其中分布在黑龙江省的有3588人,居住在塔河、呼玛、爱辉、逊克、嘉荫等市县的5个鄂伦春族乡的8个民族村。鄂伦春族也是...  相似文献   

4.
在全省鄂伦春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马淑洁1997年7月29日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祖国、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的喜庆日子里,我们召开了这次全省鄂伦春族工作会议。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工作在鄂伦春族聚居地区和为鄂伦春族经济社...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年鄂伦春族农业刍议刘金明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狩猎民族之一。民国初年,鄂伦春族进行了长达近20年的由猎业向农业转变的生产方式变革的尝试,虽然这种尝试最终由于各种原因没能成功,但它在鄂伦春族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仅就民国初年鄂伦...  相似文献   

6.
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努力把鄂伦春族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舒景祥1997年7月29日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鄂伦春族是我省10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其人口占全国鄂伦春族人口总数的二分之一。我省在鄂伦春族聚居地区...  相似文献   

7.
略论鄂伦春族的养鹿业刘烈军,刘岩作为生产主业之一的饲养业曾在鄂伦春族社会长期存在过。最初饲养的有狗、马、鹿,以后又饲养了猪、鸡、牛等。本篇则简略地探讨一下鄂伦春族养鹿业的兴衰始末,以寻求若干经验教训供人们品味。一鄂伦春族饲养最早的鹿是驯鹿。驯鹿曾在鄂...  相似文献   

8.
鄂伦春族实现新跨越的关键在教育;通过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努力提高鄂伦春族人口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实现鄂伦春族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9.
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鄂伦春族素以精于狩猎、能征善战而闻名,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狩猎文化。然而,在民国初年鄂伦春族也曾出现一股弃猎务农,变革生产生活习俗的浪潮,产生一批倡导定居务农、移风易俗的弄潮儿,在鄂伦春民族文化发展史的画卷上涂抹一笔亮丽的色彩。来忠就是这批勇于变革旧的生产习俗、积极倡导农业文化的首倡者,他在民国初年就积极率领库玛尔路镶白旗二位的鄂伦春猎民定居建屯,垦荒务农,开创了鄂伦春族大规模弃猎归农的先河。来忠,姓伍查罕,号善亭,生于1861年,①卒于何年不详,精通满文,善骑…  相似文献   

10.
有关现代鄂伦春族普通教育的问题很少见诸报端,若从普及鄂伦春族义务教育的角度来看这是不正常的,怎样才能如实地反映鄂伦春族普通教育的全貌呢?笔者拟从鄂伦春族普通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入手详细说明之。 一、鄂伦春族义务教育的巨大成就 解放前,由于历代统治者长期实行倡武轻文、“弃猎归农”的愚民政策,使鄂伦春族教育一直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解放后,党和各级政府对鄂伦春族教育十分重视。早在1953年,随着鄂伦春族逐步定居后,各地便相继成立了民族小学,而后发展成为完全小学,小学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黑河地区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逊克县新兴鄂伦春族乡、新鄂鄂伦春族乡及伊春地区嘉荫县乌拉嗄镇胜利村,这些地区的鄂伦春族总计有1510人。在经济上以林业、农业为主,兼营牧业,由于历史及社会的原因,长期以来鄂伦春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缓慢,而且各地区不平衡,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仍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三少民族之一的鄂伦春族,其最具象征意义的就是本民族舞蹈——鄂伦春族原始舞蹈.本文通过对鄂伦春族原生态舞蹈的初探,粗略地向大家介绍鄂伦春族舞蹈的起源、形成以及发展.文章前部分介绍了鄂伦春族原始舞蹈文化艺术形态,具体描述了鄂伦春族舞蹈的古老性以及鄂伦春族人对歌舞的重视,后半部分讲述了鄂伦春族舞蹈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以及就现在情形来看如何发展和传承鄂伦春族舞蹈.  相似文献   

13.
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地区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民族,鄂伦春族民歌在鄂伦春族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针对鄂伦春族音乐体裁赞达温其中三首不同类型的歌曲进行研究,对比其在曲式、调性及旋律方面的异同,以映射到赞达温的整体特点。  相似文献   

14.
自1986年以来,黑龙江省每年都召开一次鄂伦春族工作会议。今年的会议是4月11日至13日在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召开的。5个有关县的主管县长,3个地市5个县的民委主任,5个鄂伦春族乡乡长,8个鄂伦春族聚居村村长以及鄂伦春族农民代表共5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5.
在对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快鄂伦春族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鄂伦春第一代女画家的人生路柳邦坤莫鸿苇,是鄂伦春族的后代,一个青年美术工作者,现工作在黑河市爱辉区文化馆,她的鄂伦春族名字叫莫拉乎尔·鸿苇。跨入“而立之年”之际,她发明、创作的用白桦树皮做为基本材料的镶嵌画,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民族乡展出...  相似文献   

17.
地理气候环境与鄂伦春族服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鄂伦春族与地理气候环境的关系 ,提出地理、气候、环境是影响鄂伦春族服饰文化形成的重要条件 ,在其影响下 ,鄂伦春族的服饰习俗逐渐形成 ,并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93年8月是居住在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纪念下山定居40周年的日子。黑河市、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先后于8月22日至26日在新生、新鄂、新兴、白银纳、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和胜利鄂伦春族村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国家民委、全国人大民委、黑龙江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同志分别到全省鄂伦春族居住的五乡一村参加了庆祝活动,并走访慰问了鄂伦春族干部群众。本刊特辟专栏对该活动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9.
清代鄂伦春族总管阿穆勒塔赵复兴阿穆勒塔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众多鄂伦春族披甲(士兵)中的杰出一员。他随同清兵远征台湾、廓尔喀(尼泊尔)和川楚等地,在战斗中英勇杀敌,冲锋陷阵,为祖国的统一、清廷的巩固,做出很大贡献。因此,成为名噪一时的人物。在《大清历...  相似文献   

20.
鄂伦春族是历史上游猎于大小兴安岭原始森林的民族。由于居住的地方处在偏远的边疆,又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鄂伦春族文化的传播。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鄂伦春族的生产与生活,使鄂伦春族的文化不致失传,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编辑出版了一部由王立坤主编的《鄂伦春传统民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