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末中国作家群里,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是比较早地以文学形式关怀人类生态的作家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他一直在思考我们人类到底应当怎样对待自然;作为作家和学者,他对所有地球生命感到深深的忧虑。 相似文献
2.
2013年11月18日,由《文艺报》、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创作与评论》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瑶族作家陈茂智长篇小说《归隐者》研讨会在江华瑶族自治县举行。来自文学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对陈茂智这部长篇小说处女作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深入的交流。陈茂智,男,瑶族,江华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大学文化,已在《民族文学》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戏剧作品300余件,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静静的大瑶河》,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江华瑶族自治县作家协会主席、《瑶族文学》主编。其长篇小说《归隐者》于2012年10月由线装书局出版,书中描写一个身患绝症、逃离官场的官员的隐居生活,作品以清新、淡雅的笔调,展示了南方山林香草溪的生态之美、景色之新和人文之奇,犹如湘南大瑶山徐徐展开的一幅民俗风情画卷,被誉为现代版的《桃花源记》。《文艺报》副总编辑、著名评论家王山,《民族文学》资深编辑、评论家哈闻,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阎真,湖南省文联原党组成员、作家管群华等6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古代图像史料的挖掘和整理是历史学、民族学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滇苗图说》、台北傅斯年图书馆所藏《滇夷图说》是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民族图册,近年不断被研究者关注和引用,这两种图册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滇中百蛮图》有密切关系。本文考释了三种“夷人图”的绘制年代,绘制背景,发现它们均源自清初编绘的《百蛮图稿》,该图稿是清代最早的“夷人图”,对认识云南众多“夷人图”的源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还订正了《滇苗图说》《滇中百蛮图》图册装裱过程中图说错贴问题,为西南边疆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古代民族图像信息。 相似文献
4.
线描是中国画最具特色的表现技法之一,白描可以说是线描发展的绝对高度.李公麟在前人白画的基础上,将白描艺术发展成为国画中的独立画科.他所描绘的物象完全以墨线勾勒而不着色彩,线条抑扬顿挫、强劲有力,韵味十足.谈到李公麟不得不提到他的代表作品《五马图》,该作品是根据写生创作的,此作品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马的外形,而且还将... 相似文献
5.
民国文人画家溥心畬的绘画作品,在当代艺术市场上颇受欢迎,而在学术研究上呈现不足的局面.以溥心畬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自1993至2016年,相关文章主要以历史、辨伪、画展为主,作品研究少且不深入,这就使溥心畬作品研究成为现代绘画研究一个亟待开发的区域.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对溥心畬代表作品之一《幽谷行旅图》进行了较深入的文本解读,并得出如下结论:溥心畬在绘画技法上以古人为师、以宋元为宗;在位置的经营和画境的酝酿上,则充分体现了其作为特定时代的文人画家对法外之趣的追求.《幽谷行旅图》一画充分表现了画家独特的个人性,也传达了画家画作的共性,即生动的笔墨技法和深厚的文人情怀. 相似文献
6.
7.
荆浩《匡庐图》整幅图画构图形成了雄伟的山势,与矮小的树木形成了对应.在欣赏这幅图画时,给人一种身在山中感受到山腰间云雾缭绕的感觉.从其构图来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带给人们的是一种从高至远、从深至远的视觉享受.从图中疏与密、虚与实的构图特点,让这幅传统山水画体现出了视知觉.不仅给欣赏者带来了整体的心理感受,同时还引发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基于此,针对荆浩《匡庐图》之构图的视知觉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八十二种苗图并说》成书年代至今争议较大,但多数主张成于嘉庆时期。该书作者和研究者都认为,白仲家、车寨苗、鸦雀苗、黑脚苗、郎慈苗和六洞夷人等族称,为《百苗图》首次启用的称谓。事实上,这些族称在乾隆时期余上泗《蛮峒竹枝词》中已出现,且其所述内容与《八十二种苗图并说》十分相近。这足以说明《八十二种苗图并说》中所发现的新族称是在乾隆时期启用的。《八十二种苗图并说》当成书于乾隆中期。 相似文献
9.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意思大概是说,一个时代的文化状况与当时的社会兴衰是息息相关的。中国,在历经数十年的经济大潮的冲击与挟裹下,我们每每感叹当下的文坛, 相似文献
10.
乾隆《雅州府志》目前的通行本是光绪补刻本,由于其内封面署年为光绪十三年,前人著录版本时疏于对雷登门识语的释读,忽视这一工作实由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1903-1905)时任雅州知府联豫主持补镌,补刊署年应为光绪三十一年而非光绪十三年。通过对乾隆《雅州府志》土司图的版本辨析,综合考查府志三次刻本的历史背景,并由土司图资料流向的线索,发现乾隆《四川全图》(四川大学图书馆藏)和《皇清职贡图》皆由于第一次平定金川之役而绘制。土司舆图作为方志图的类型之一,至少在乾隆初年已出现,反映了清初土司治理的实际情形。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文学》由多个民族的作家编辑家组成的编委会里,军旅作家彭荆风曾经是唯一的汉族编委。1949年,彭荆风在江西南昌参军,随着大军解放大西南到了云南。这位从小爱好文学的军人很快写出了一系列边疆小说《边寨亲人》、《佧佤部落的火把》、《当芦笙吹响的时候》等,并与人合作编剧拍摄电影风靡全国。其后久经磨难,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才重新走上文坛,有人评价他是“老而弥坚,老而干练,老而丰产,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为学生长期健康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基于“文化润疆”的美育命题,探讨以《志合图》为例的国画美育路径和“沁润”实践模式。笔者从文化润疆研究背景与墙绘工程反馈评估两个方面循序展开,由宏观向微观论证在策勒县小学阶段实施国画美育“沁润”模式的价值与意义。经实践,《志合图》因其内涵的先进性、技法的专业性与育人的创新性,为策勒县第一小学构建了优质的国画美育素材与教育资源,推动其发展为“校园环境美、文化底蕴厚、民族情谊深”的地区示范一流学校。 相似文献
13.
佚名古画鉴定的主要任务是断代,既要目鉴图像,又要考证文献,还要运用逻辑学理清思路.本文首次将"5W"的模式引申应用于佚名古画的图像考据,为古书画鉴定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为此,笔者以《圣祖木兰会亲图》研究为例,对基于5W的佚名古画图像考据进行探讨,解决了画中的主角和参与者的身份、描绘的主要事件及发生的时间、地点,是否宫... 相似文献
14.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与周边国家和国内不同古代民族之间关系复杂而多元的历史阶段。从近年来有关梁元帝《职贡图》摹本的新发现,以及青海吐谷浑故地南北朝至唐代吐蕃时期的考古新成果综合分析,可以观察到一个重要的现象,在南北对峙的政治格局之下,南朝与西域各国的交流不仅并未中断,反而通过与川西北高原、甘青一带“西戎”各古代民族之间积极的交往、互动,建立起以长江上游益州、中游荆州为重镇的丝路交通网络,体现出南朝中央的“大一统”国家观和民族观,维系了秦汉以来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及“朝贡制度”的延续,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图形阅读与历史考证的方法,对国家博物馆的一级收藏品<滇南盐法图>中的第五帧图画"安宁井"进行了研究.第一,对<滇南盐法图>的作者李苾进行了初步的考证.第二,通过图形阅读,对<滇南盐法图·安宁井>提供的信息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第三,对云南几十种文献进行了搜集整理,纵向梳理了安宁井从汉代到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为中国科技文献的图画类资料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意义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有关丽江史地的文献》是法国汉学家爱德华?沙畹1912年发表在国际汉学杂志《通报》(T’oung pao)上的一篇论文,雅克?巴克1913年在莱顿出版的《么些研究》(Les MO-SO)一书将其收入,作为此书的第三部分。《有关丽江史地的文献》第二部分“路线指南”中的“路线A”资料译自清代西藏地方志《西藏图考?程站》,是这篇论文的重要内容。沙畹将这一资料全文翻译并详加注释,说明他在相关研究中重视并充分利用清代西藏地方志资料,也说明沙畹此时有将滇川藏毗邻地区纳入其中国史地研究的兴趣与考虑。 相似文献
17.
我是鄂温克族,但我的祖先们的民族成分很复杂,分属北方不同的少数民族。因为家庭原因,我从没有在民族地区生活过,对于民族的最初感受是在填各种报表的时候,别人看到我的名字,总会惊讶地问我:有“蕾”这个姓氏吗?好奇怪哦。虽然从小受的教育和大部分人一样,大学时学的是古代语言文学专业,但我还是感觉到了自己和大部分人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与舞蹈艺术的结合出现了很多精品力作,受到了大众的青睐。本文以登录春晚的舞蹈作品《唐宫夜宴》和《青绿》为例,从分析舞蹈作品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背景入手,窥探优秀传统文化与肢体语言融合、碰撞的奥妙,进而得出,此类作品之所以受到大众欢迎,甚至登上春晚舞台,源于其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精耕细作的艺术加工和时代变革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初识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是在2008年3月。初春的北京,万物复苏。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即将在北京召开,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时任副会长兼秘书长的我负责大会的筹备工作,为邀请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出席大会并出任我会名誉会长,我和我同事来到了老人位于西 相似文献
20.
《红字》问世百余年,在爱情题材背后,霍桑将目光焦点放在了男女主人公的精神救赎上,而这种“心灵的罗曼司”,以其深厚的道德底蕴和形而上的品质震撼了万千读者。同样是不被祝福的爱,半个世纪后,澳大利亚女作家考林麦卡洛的《荆棘鸟》却远没有那么凝重和悲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