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有幸于1982年和1986年两次到畲族地区调查。亲身的体验,使我深感畲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又不能不提出疑问,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东南沿海地区,畲族这个少数民族是怎样在汉族千百年来经济文化的包围之中保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这确是一个值得认真思索的问题。一、盘瓠传说及其与畲族文化的关系凡是想要了解畲族及她的历史和文的化,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盘瓠传说。盘瓠传说在我国很多史籍中都有记载,现流传的较完整的最早记载见于《后汉书·南蛮传》。从东汉到现在经过了一千多年,盘瓠传  相似文献   

2.
续谈畲族与汉族客家民系的文化互动关系朱洪随着畲族研究和客家学研究的深入,一批学者陆续发表有关这一课题的论述。有的在舍族研究时提出,有的则从客家研究时提出,有的则在研究汉族方言时提出。最早是客家学开拓者罗香林于1933年著《客家研究导论》中提出“客家先...  相似文献   

3.
钟晋兰 《民族论坛》2004,(11):53-54
历史上的畲族是个只有本族语言、没有本族文字的民族,欲了解畲族早期的历史状况只能依靠外族的文字记录以及畲族内部的口传历史。在客家先民大量南迁之前,闽西是畲族的主要分布地,在闽西客家八县中,现在仍有许多居住着蓝、雷、钟等畲族姓氏的村落。在这些村落及其邻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畲族风俗,流传着不少与畲族有关的传说。遗憾的是,这些传说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对此进行研究的更是廖若晨星。本文试对闽西流传的两则畲族传说进行解读。传说一:很久以前,汀州管八县,八县都是客家人与畲民居住的地方,但畲汉不通…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11月16日至18日,由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为指导,浙江省畲族文化研究会、丽水学院、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丽水畲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丽水学院举行。共有来自美国、英国、印度、捷克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大会,主要围绕畲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畲族文化研究的国际化,浙江省重点学科——民族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等主题进行研讨。本次会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畲族研究呈现出国际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故乡的女子     
作为第一个从福建边远的山村走出来的畲族画家,1977年,我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和我的恩师、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刘秉江、官其格、金捷中一样,多年来,我的艺术得益于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艺术。尽管我已经远离故乡20多年,但是故乡那熟悉的土地和人民永远是我艺术生命灵感的源泉。故乡的生活,畲族同胞的纯朴生活孕育了我的艺术。故乡女子的美好,她们给我的感动和灵感使我的创作从1982年的《畲族新娘》、1984年的《畲族织女》……到1996年的《瓠盘阿姑》、1997年的《新娘》,以及多年来获奖的《山野情怀》、《景宁山客》等…  相似文献   

6.
赵心愚  杨璇 《民族学刊》2023,(11):136-144+171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是《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出版后编纂的大型提要性方志目录。西藏地方志是中国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一提要性工具书清代西藏方志的著录及条目内容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一是将部分非方志著作纳入著录,所著录的康熙、雍正时期的西藏方志多为行记;二是著录存在遗漏,在清代西藏方志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及影响的几部志书未见著录;三是部分条目的内容有误或不准确、不完整,有的条目未言及志书编纂特点及志中具有资料价值的记载。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影响清代西藏方志的收集整理及资料的挖掘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方志史及西藏方志发展史的研究。本文旨在与西藏方志研究者交流,同时也为“总目提要”今后的增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1.《回族人物志(元代)》(白寿彝主编)附卷之三《姓名录》著录元代回回七百余人。本文仿效其格式,将笔者多年收集的散落在方志碑刻上的其他元代回回姓名列出。方志,是浙江省的;碑刻主要是东南沿海的。题曰:元代回回姓名录补遗。效法前辈,狗尾续貂而已。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前人研究及调查的基础上,基于中国、日本和西方的馆藏,利用方志,重新审视并考证了刘智著述的写作、原刻及版本情况。以驰名的三部著述为中心,兼及其余十一部著述。新发现了刘智的不为人注意的两部著述:《典礼本经》、《性理本经》,和一部未刊著述《千问录记》,辨析了一部他人的著述:《真功发微》;认为对其著述的注解、校补、改编或...  相似文献   

9.
畲族是一个以农耕见长的山地民族,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养成了艰苦奋斗、热爱自由、豁达坦荡、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别具地域民族特色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涉及日常生产、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及民间文学等多个层面。因此,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传统伦理道德的思想内涵,对畲族社会架构符合时代特征和民族文化个性的当代伦理道德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珍藏的一本《盘瓠世考》和两幅畲》族开基祖图》,为进一步研究畲族历史提供了真实而宝贵的史料。《瓠世考盘》和《畲族开基  相似文献   

11.
"盘瓠传说"是主要分布于苗族、瑶族、畲族等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族源神话,在正史、方志、文人笔记等文本中皆有反映,体现了华夏族对南方蛮族的表述与认知。但作为少数民族,在以汉族为主流话语权的历史时期,苗族、瑶族、畲族先民通过自身的话语以神话塑造自己的祖先形象,成为信仰。从"盘瓠传说"中,我们看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多民族多面向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及人们共同体的整合与分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畲族图腾祭祀盛典——"招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沿海著名土著——畲族,因历史上长时期来跟当地汉族错处杂居,频繁联婚,致使畲族的传统历史文化严重淡化;这种状况几乎是全国畲族的普遍现象."招兵"仪式曾是畲族历史上盛大的图腾崇拜的准宗教活动,但据《畲族社会历史调查》,截止解放初,该宗教活动在全国畲族中已基本绝迹,只是在粵东凤凰山区的个别村寨,(潮州市的凤南区李坑村、凤凰区石鼓坪村、丰顺县凤坪村等)尚有部分残存,许多地区的畲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方志研究的一部力作──《黑龙江方志考稿》述评王欣方志以其涵盖某一特定地域、由古通今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内容,且大多由当地撰者将其当时所闻所见,载志详尽,既可详正史之记,又可补其阈遗,故历来为史家所重,并日益引起各方面研究者的注意。随着社会...  相似文献   

14.
云梯畲乡是安徽省唯一的畲族乡,近年来,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和特色民俗文化优势.充分挖掘畲族文化等特色资源,秘极培育文化旅游产业,不断把文化元素融入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该乡走上了民族团结进步、共同致富的道路。全乡加强对畲族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赵心愚 《民族学刊》2013,4(3):39-41,102-105
在清代西藏,由于设县时间较晚,故府县志的数量极少。宣统年间段鹏瑞《门空图说》及程凤翔《杂瑜地理》二作皆初具地方志性质。《门空图说》涉及了今察隅一带的历史、地理、交通、经济、物产、民族、民俗、宗教等,是研究西藏东南部历史的重要一手资料。《杂瑜地理》记录了杂瑜地区的地理及此地区内的山川、形势、气候、津梁、关隘、路程及部落等情况。清代西藏的府县志极其缺乏,藏东南地区更几为空白。因此,有关方志目录应著录《门空图说》与《杂瑜地理》,清代西藏方志的研究者也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微言     
《中国民族》2013,(12):76-77
环游增城:增城正果镇的畲族村,是广州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景观独特,除了有畲族特色的房屋.还有荔枝园、桃花谷、枫树坡、竹溪村落等景观.在这里赏风光、喝米酒、吃土鸡、看表演绝对是短途旅行的不错选择。  相似文献   

17.
畲族的凤凰崇拜及其渊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畲族的图腾崇拜中,盘瓠与凤凰是共存的。凤凰图腾崇拜在畲族的服饰、礼仪、神话传说等文化事象中有诸多表现。畲族的凤凰崇拜可以在东夷的鸟图腾崇拜中找到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的进步依靠的大多是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而经济与科技的发展需要的是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闽东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畲族人口占福建省畲族人口的二分之一,全国的四分之一。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畲族,它拥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这些文化不仅是畲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丰富了我国多元民族文化的内涵。基于闽东大地上畲族人口所占的比例,我们在培养各类人才时,应该特别重视畲族人才的培养和畲族文化的传承,更好地促进畲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有54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54万人,有17个民族乡和444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是华东六省一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和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畲族和高山族在大陆人口最多的省份,同时还是回族发祥地之一,回族聚居地泉州湾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世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有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其中畲族人口37万人,散居在全省九个地市的84个县(市、区),半数分布在宁德地区的各县市;回族人口1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泉州、福州、厦门、莆田等市,尤以泉州为最;满族人口近6000…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畲族的赋役状况进行了考证辨识,认为:畲族地区的封建赋役制始于南宋末,局部扩张于元明,普遍实行于清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