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技术创新为内在机制的发展模式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有效途径.深化技术创新,努力使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是我们应该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是最近几十年我国政府确定的主要任务之一,党的十三大更是把这个问题写入了官方文件.但直到现在,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没有转换过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依然是我国学术界和政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学者们分别从要素投入、要素贡献、经济增长的路径以及市场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等多个角度,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增长方式进行了分析探索,并从不同角度对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了许多政策建议,这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知识关联"和"经济关联"产生的集聚效应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区域经济因此表现为"块状经济",集聚式的经济增长是"帕累托最优",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要求知识创新集聚给落后地区能带来足够大的经济福利,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对落后地区的科学研究的投入,在加快落后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给予落后地区适当的市场规模和产业份额的保护,加大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市场开放,逐步退出干预性的经济活动来缩小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4.
闽东南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较符合实际的衡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指标体系,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解进行了严密的数理分析.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福州、厦门和泉州三地的历史统计资料,对三地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如实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以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综合不同的理论观点后选定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四个重要模型即新古典增长模型、知识驱动内生增长模型、人力资本模型和公共支出模型逐一分析检验,认为研究山东经济增长应当以Romer内生增长模型为分析重点。发现,山东经济增长除具有资本推动这一主要特征之外,城市化进程的贡献也比较突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人们的期待并不相符;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目标,国际化对经济增长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造成各国间国民收入差异的原因是经济学家思考的基本问题,但长期以来这一问题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与研究,缺少丰富与精确的数据来比较各国间收入水平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从经验分析的角度,借鉴国外最新研究成果,阐明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各国之间的国民收入差异如此之大,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这是经济学家所思考到的最基本问题。但长期以来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与研究,缺少丰富的精确的数据来比较各国间收入水平是一个重要原因。试图从经验分析的角度,借鉴国外最新研究成果,阐明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应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增长核算分析框架,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产权结构、对外开放等制度变迁对TFP的影响。研究发现,改革开来以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次是物质资本存量的贡献,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低,并且逐期下降。实证分析也表明,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用"索洛剩余"衡量的TFP的增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技术进步;所有制结构和对外开放等制度变迁是推动中国TFP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十分重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增长方式的变化,实现经济有效增长能力的提高.在物质要素大量沉淀的今天,能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并使经济持久增长的新动力已不仅仅是物质要素,甚至也不是巨额资金,而是促使物质资源优化激活的智力、人才及机制,即创新产学研一体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制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在考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 ,“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概念存在着诸多缺陷。基于此 ,作者引入了“第一生产要素”、“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方式”等概念。从这一理论框架出发 ,作者系统地考察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基础主义的镜式认知方式认为知识增长动力源于逻辑方法的采用。语言学转向后,知识增长动力侧重于主体间性问题研究。到后现代哲学时期,知识增长动力问题则深入到复杂的人文社会系统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源于他们的利益追求不断充分地得到实现。邓小平把人民的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通过实现人民利益,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下放自主权,激发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创造性,以此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论述了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制度安排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国际分工出现的新趋势,并提出发展中国家发展知识经济的政策取向:通过国际经济合作促进适合本国国情的、有利于知识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的出现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企业创新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更积极的意义上、更广泛的界面上进行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师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其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在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原来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必须加大改革力度,立足基础教育,实施教师教育创新计划,在创新教育中做出表率.  相似文献   

16.
在学院中生活久了,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幻觉。幻觉之一,便是以为自己手头的工作,可以心安理得一直干下去。知识讲传承,学科需深化,只要有一小群人踏踏实实地勤奋,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某一门学问就可以无休止地钻研。但有一点不要忘了,很多学问不是架上的古器,而是活生生的、充满紧张感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选择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客观依据只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而不是主观愿望和别国模式。依据基本国情 ,新的经济增长只应当选择建筑业、家庭耐用消费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而三个增长点的主体市场都在农村。因此培养农村市场 ,加快农村建设 ,应当成为近一二十年经济建设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8.
从知识经济的定义入手,对知识经济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作了比较,从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劳动力结构和管理重点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知识经济的特征变化;根据管理的权变理论,作者从管理理念、竞争模式、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文化等诸多角度探讨了企业管理应做的相应创新.  相似文献   

19.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进化,所以,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动力,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知识创新等实践形式驱动社会发展。为更好地实现通过创新驱动社会发展,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培育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并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发挥政府调控和引导作用,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和改革力度,提升全民教育水平,为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