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分析当今被传统消费观念否定的奢侈性消费盛行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全面考量了奢侈性消费的利弊,认为应摒弃数量方面的奢侈性消费,倡导具有责任伦理特征的、适度的、重视质量方面的奢侈性消费。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消费方式往往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商业的发展,引起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消费观念、消费心理的变化,催生着消费方式的变革.伴随社会财富的积聚、商品经济的繁荣,各级各阶层尤其是中上层的消费欲望被大大刺激起来,人们的生活从生存型自给性消费占主导地位,逐步发展到享受型商品性消费甚至奢侈性消费占重要比重.纵观唐代社会生活,世风皆以侈靡相高,人情多以放荡为快,从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到歌舞娱乐的精神生活,高消费、尚奢华成为大众的消费倾向.娱乐服务业尤其是青楼妓业的消费异军突起,成为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盛唐奢侈性消费结构中最为突出的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3.
宏观政策要着力扩大消费,就要了解消费者如何消费。对此,经济学家依据消费效用最大化范式做了解释,但它对效用本身如何形成缺乏解释。消费文化范式克服了这一问题,但它忽略了消费的“不假思索”的常规性和重复性特征。消费实践范式解释了实践意识所支配的日常性、常规性和重复性消费行为,但却无法有效解释消费行为的变迁。有鉴于此,消费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提出新的范式,以解释消费行为的创新和变迁。消费施行就是这样的范式。消费施行性既是对自身当下的消费状况和自身所希望达到的理想状况之间的差距的反身性调整,也是基于对未来宏观趋势的预期而作出的应对性结果。  相似文献   

4.
奢侈消费正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统治最发达而显著的表现。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理论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有力批判。他不仅系统地揭示了奢侈消费在当代资本主义的获利机制,而且成功解蔽了其中的意识形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相比较而言,马克思在面对奢侈消费问题时似乎是失语的,他主要还是从资本主义一般商品消费出发来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性的。但马克思仍然为我们提供了面对这一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在这一点上,鲍德里亚的符号学方法论应该受到批判。  相似文献   

5.
关于奢侈消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国近年来,在消费领域也出现一些奢侈消费的现象.奢侈消费会对人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如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各方面之间的关系,破坏社会和谐.排除奢侈消费,要端正价值导向,反对铺张浪费;要把反对奢侈消费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紧密结合;要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赍中的文化含量;要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提高消费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更多的是分析问题的两个视角,而并不预示着相互更替的时代的出现,两者可以是一种并行不悖的关系。消费社会的出现是后现代性理论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因素,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都深深契合和体现在消费社会之中。文章致力于梳理消费社会中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以论证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的后现代语境下的抗战改编剧,首先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承担着为弘扬爱国主义、凝聚民族精神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持的大任。其次,当下抗战改编剧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娱乐化、个性化、人性化与传奇性的消费转向,其实质是对抗战历史记忆的消费,对爱国主义的消费。  相似文献   

8.
消费热点能够引发居民的消费需求是由其特点决定的,这也被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所证实.为了更好地培育消费热点,需要揭示培育消费热点的规律.在弄清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的消费热点之后,就应该运用科学方法培育这些消费热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前我国奢侈品消费人数的不断攀升及奢侈品消费金额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从整体上看未富先奢的局面已经出现。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奢侈品的消费,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超富裕阶层;另一类是新奢侈品的消费,消费人群是中产阶级和白领。从影响我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动机来看,人际性消费是影响我国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动机,其中符号性消费是影响我国当前奢侈品消费的首要因素。符号性消费、从众性消费与人情消费都属于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促使我国奢侈品消费呈现出一种非理性状态。因此,应大力倡导理性消费,同时也要抓住契机,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与创新,树立自己的民族奢侈品牌,更好地发展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0.
论消费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的消费方式是以奢侈型为特征的消费方式 ,对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因而是不可持续的。我们需要进行一次消费方式的革命 ,与发展模式的变革和价值观念的变革同步进行 ,实现由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向可持续的消费方式转变。与过度消费、污染型消费、过分追求物质消费的旧的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不同 ,可持续的消费方式是以适度消费、绿色消费、更注重精神追求的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全新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1.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受西方国家的消费主义影响,我国的消费领域出现了奢侈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盲目消费等消费异化现象。消费异化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扩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最终阻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消费均衡,转变消费观念和建设消费文明,是克服消费异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消费活动具有个私性和社会性双重性质。消费在产生正效应的同时也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着严重的负效应,形成消费外在化。目前,我国消费外在化泛滥成灾,不良消费约束机制缺失。建设消费伦理,制定消费法规,形成消费道德,强化消费监督,倡导新型消费行为模式,是构建我国不良消费约束机制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3.
伴随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我国消费率持续走低再次引起人们对消费投资比例关系的广泛关注。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一。本文阐述了研究我国消费投资比例关系不可忽视的经济运行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因素;从多国长期趋势角度对我国较高投资率的合理性给予有力的支持;并从经济运行实践和实证模型两个方面,给出了现阶段我国消费率与投资率的合理区间。最后就提高我国消费率和协调消费投资比例关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内地赴港游客是深圳市重要的旅游细分市场。本文对游客消费特征、购买行为、购后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影响赴港游客在深圳消费行为的因素。研究表明,通过深圳的赴港游客有三分之一在深圳停留,并且以个人游的中青年游客为主,性别、年龄结构、职业、旅游目的影响他们的停留动机、停留时间和停留目的。所以,应提供便利的交通,提供丰富的产品组合,扩大酒店规模,拓宽营销渠道和开发潜在游客,以更好地针对内地赴港游客发展深圳旅游业。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把家庭作为一个微观领域施以政治哲学方面的考察时,会发现,家庭内部诸成员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类似于政治领域的权力关系。传统中国社会由于其"家国天下"的宗法体系,更是为家庭生活披上了一层政治权力的色彩。而消费生活作为家庭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权力的特性。在当代中国,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家庭消费权力的形式、内容、分配状况等均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学界也已对其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索。故作者旨在从消费主体的倾斜、消费客体的多样化、消费时间的占有状况三个维度来审视和比较中国传统与现代家庭中的消费现象,从而试析中国家庭消费权力的现代嬗变问题。  相似文献   

16.
构建面向新世纪的消费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我国居民消费正处在新旧消费方式交替转换时期。在绿色消费、信贷消费、信息消费等新兴消费方式不断涌现 ,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 ,一些传统、腐朽、落后的消费方式依然在社会上存在 ,并不断蔓延。因此为确保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逐步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学、文明、健康、节约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内需不足问题凸显。河南省作为农村人口占主体的省份,启动农村居民消费意义重大。从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成本的角度,分析制约其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原因。提出稳定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强其消费信心;针对农村居民的需求特征,开发适合其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降低预期的消费成本等具体举措,对刺激河南省农村的消费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消费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居民消费结构、消费倾向作为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参数,对该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采用扩展支出系统模型,定量地讨论了上海市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娱乐文化、居住及杂项商品和服务等8大类项目上的消费行为。从而看出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居住方面,消费较低的是医疗、交通和通信。  相似文献   

19.
关于徽州古村落保护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古村落保护的实质在于维持古村落文化的原生性与整体性,保护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以徽州古村落为焦点的两对基本矛盾。其保护的基本理念为:分级保护、科学规划,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并重,“保”与“破”有机统一。其保护的重点内容为:自然生态保护,建筑遗产保护,历史文脉保护,人口与社会保护。  相似文献   

20.
刺激农村家庭消费和缩小消费分布差距,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2002年和2013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村家庭消费不平等的现状及演变趋势,并探讨了导致农村地区消费差异扩大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一时期,农村家庭的收入和消费不平等都经历了一个较快的上升期,但农村家庭间消费不平等的程度和增幅要低于收入不平等.分析导致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扩大的结构性原因后发现,除食品支出外,其他各类分项消费的增加都会扩大总消费分布的差距.回归分解的结果表明,收入和财产是影响农村地区消费分布差距的重要因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要正视消费差距扩大的现实,同时制定有效的政策改变农村居民消费分布不平等的现状,如推进以增加农民财产为导向的改革和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