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九歌》称神为“君”。如:《湘君》首句曰:“君不行兮夷犹。”王逸注:“君,谓湘君。”《大司命》第五句曰:“君回翔兮以下。”王逸在第二句“纷吾乘兮玄云”下注有“吾,谓大司命也”,因之,不言而喻,这里的“君”也是指大司命。朱熹亦谓:“指神。”蒋骥与朱注同。《东皇太一》末句曰:“君欣欣兮乐康。”王逸注:“神以欢欣,餍饱喜乐。”仍释“君”为“神”。朱熹注:“君,谓神也。”蒋骥亦言:“君谓神。”  相似文献   

2.
"谓"是《墨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其本义而言,"谓"就是"报":作为动词,是指主体在认识和把握对象之实情的基础上,举对当之物(一般为名称)以应之,用以表达自己对对象的认识、称谓或评价的行为;引申为名词,指的就是"报"的内容。后期墨家在坚持"以报释谓"的基础上,在名学论域中对"谓"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他们对"谓"概念的理解和探讨,实际上是对墨子"察实分物而有名"进而"用名"的名学主张的提炼和深化。  相似文献   

3.
《墨经》是我国先秦逻辑思想之集大成者。近十余年来,我国对《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挖掘更趋深入,可谓成果累累。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有些墨学研究者以西方传统逻辑的框架和术语诠释的“墨经逻辑”,是否反映了《墨经》的逻辑原貌,是令人怀疑的。本着光大里学的目的和百家争鸣的精神,我们将自己的疑惑提出讨论,以求正于逻辑界同仁。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兼名”、“一周而一不周”和“三物论式”诸项给予辨析。一、关于“兼名”《墨经》本无“兼名”之说,而只有“兼”、“体”之论,这当属事实。由于苟子对“名”有“单”、“兼”之…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墨子是中国古代的大哲学家,更是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光学成就已经有人注意到并加以论述、发挥,其实他在数学和力学上的贡献在当时说尤其突出,牵涉到时间、空间问题也许是世界上最早加以科学解释的人。时间、空间是哲学问题也是科学问题,自古至今任何人任何事物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大家都想了解它、探索它,但几千年来,这还是谜,谁也不能明  相似文献   

5.
6.
《墨经》中的比较方法荣伟群中国先秦时期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墨经》,是后期墨家的集体著作。本文拟就长期以来未引起人们重视的《墨经》中的比较方法作一剖析,以窥探《墨经》中丰富的科学方法论。比较,是区别和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  相似文献   

7.
《礼记·乐记》中的“声”、“音”、“乐”是三个不同的层次 ,由“声”到“音”再到“乐”不仅是一个艺术生成的过程 ,也是一个“同民心”而达“王道”的过程。就精神层面言 ,“乐”和“礼”一样还是儒家的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有关宇宙的、人生的、政治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后期墨家在《墨经》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广义的逻辑学说作出了论述和分析,认为古代中国关于论辩的宗旨和原则以及概念(名)判断(辞)和推理方面的理论和学说,在先秦已经提出来了,而且在后期墨家得到了很大发展,可惜在以后的中国哲学思想发展中没有进一步完善和体系化.但仍得不出中国没有逻辑形式理论或不发达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正> 《墨子》一书,尤其是《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4篇乃中国以及世界科学之瑰宝,人类之光辉,但因其文字之深奥以及有关数学、力学各方面成就之难于通晓,以致两千年来沉埋无治理者,原文凌乱失误处多,不能卒读。所以高亨教授在《墨经校诠》自序中说,“墨经自汉代以来就没人重视,没人钻研,没  相似文献   

10.
《墨子·经说下》“为屦以买衣为屦,夫与屦也”条,一向被认为是《墨经》中极难读难解的文句之一。迄今为止,在已刊行的墨学著作和论文中,对这一文句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而其关键在于对原文“为屦以买衣”的“衣”字的校释上。一种意见主张改“衣”为“不”,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墨子》一书中的《墨经》部分的分析,认为《墨经》时代,就已经有非常发达的语言观。文章从语言符号理论、语法观、语义观、修辞理论、训诂方法等方面,对《墨经》的语言理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在《墨经》研究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把语言分析诠释为逻辑规则或逻辑推理,这是语言学与逻辑学的混淆。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墨经》的语言分析及其与逻辑学的关系,澄清这种混淆。  相似文献   

13.
《墨经》哲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原 《中州学刊》2002,1(1):138-143
《墨经》哲学包含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逻辑学的丰富内容,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宝贵资源,经过创造性诠释和转换,在21世纪的新时代,能充分体现其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谢桃坊先生素以学风严谨、学术胸襟宽广饮誉学林 ,所撰《宋词概论》、《中国词学史》、《中国市民文学史》等专著在学术界的影响很大 ,沾溉众多的学子。《宋词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出版 ) 是其新作。全书共 30万字 ,由《词学研究》、《宋词评论》和《词林考证》三部分组成。它是谢先生的词学思想荟萃 ,显示出非同寻常的学术功力和学术睿智。全书的总体特点表现为一个“辨”字。它对长期以来词学界聚讼纷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辨证、勘误 ,廊清了种种因研究失误而导致的学术迷乱。通过辨析 ,去伪存真 ,使那些争论不休的学术疑团昭然若…  相似文献   

15.
“思无邪”不应作为释《诗》依据。因为《诗》三百并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 ,原本不具备创作主旨方面的统一性 ,不可能篇篇为无邪之作 ;先秦诸家引诗、用诗时往往断章取义 ,抽掉情爱内容以合己用 ,这是当时的公认原则 ,我们不应在释诗时误入歧途 ,孔子悟诗时的有意误读是为阐发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服务的 ,是一家之言 ,不能以之为释诗依据。从实用目的出发对《诗》三百的征引、索解和领悟 ,不能与释《诗》相混淆。  相似文献   

16.
屈原《离骚》有一段求宓妃、佚女、二姚的浪漫主义描述。对此“三求”,历来注家解释不一。王逸以为往求“天下贤人”,“与俱事君也”(见《楚辞章句》);赵南星以为是“托为远游,求女圣帝之妃以配怀王”(见《离骚经订注》);贺宽以为“女以比郑袖”,“求女”即欲走郑袖之路,“转以达于其君”(见《坎骚》);朱熹、蒋骥则以为是“求贤君之意”(分见《楚辞集注》、《山带阁注楚辞》)。诸说纷纭如此,实有一辨之必要。怀王无贤内助,《离骚》“求女圣帝之妃以配怀王”,此说貌似有理,其实不然。屈原  相似文献   

17.
杜甫名诗《南邻》的“野航恰受两三人”的“野航”,一本作“野艇”.是应作“野航”还是当作“野艇”,历来注评家各执一辞.经检杜诗传世的版本源流,可知杜甫原诗应作“野航”,“野艇”是黄庭坚所改.又查元人王祯《王氏农书》,知“野航”是田家小渡舟,杜诗是实录.  相似文献   

18.
《墨经》中研究的推类,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本质上相同,从一个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推出另外一个对象也具有该种属性的推理。推类离不开对对象的具体分析,所以《墨经》的推类理论包括有关类的理论和认识论的内容于其中。《墨经》推类理论的主要特点是非形式的,其推理规则具有不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和<名实论>五篇,在思想内容上与<墨经>具有密切的关联.在对"名"的认识、"正名"的标准、名与名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公孙龙子>和<墨经>不仅基本主张相同,而且在语言表述上也极为相似.而<指物论>则明显是针对<墨经>的指物观而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把《墨经》中的兼名作为一个集合来理解,并以此来解释《墨经》中的几个久有争论的条目。集合论意义上的集合,是把一些不同的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的。集合中的元素,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类,也可以是一个不完整的类,即一类事物中的一些事物;既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