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楚汉之争",弱小的刘邦取得了胜利,而看似强大的项羽却最终失败.关于失败的原因,项羽总结为"时不利兮骓不逝"和"天要亡我",而刘邦说项羽输在人才的使用上:"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史记·高祖本纪》)当然,项羽的失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历史的必然,但其中显示出项羽与刘邦领导能力上的差距,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也能带给我们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道德经》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深刻的哲理、博大精深的内容、对宇宙规律的把握,虽历经两千多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汉初三杰"的说法起源于刘邦著名的论断:"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  相似文献   

3.
据《汉书·高帝纪第一下》记载,刘邦在讨论“吾所以有天下者何”的问题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吾擒也。”这段话,不仅道出了汉高祖刘邦得天下的全部要义所在,也蕴含着众多的领导学知识特别是用人之道,是可以为我们今天的领导者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4.
刘邦从一个小吏开始起义,最终消灭群雄,吞并天下。善于用人可能说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而项羽继承祖业。拥兵百万。骁勇善战。最后落得自刎乌江的结局。用人不善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这样说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才,皆人杰也。吾所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  相似文献   

5.
刘邦在一次大宴群臣时,要群臣分析“吾所以得天下,项氏所以失天下”的原因。高起、王陵说是赏罚分明,宽严得当。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输也。”在刘邦看来成大事者,不在于行仁标义,而在于善用人才。因为成大事者必能知人善任。这是历史上屡屡被证明的一条真理。用人的前提是知人。能鉴别人才,才能启用人…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竞争,归结于人才的竞争,企业如何在呈白热化激烈竞争的市场浪潮中立足并求得发展,引领时代潮流,人力资源管理尤为重要,企业树立“以人为本、以人为上”的先进理念必将有力促进企业现代化管理。一、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史记》中记载:“运筹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相似文献   

7.
屈原在《离骚》中抒发道:"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司马光也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作为机关干部,要健康成长,担当重任,在加强道德建设的基础上,必须进行能力建  相似文献   

8.
用师者王     
正在谈到用人之道时,曾子提出了"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的论断。意谓任用才能超过自己的人,就会成为业中的王者;任用志同道合的朋友,就会成为业中的霸主;任用平庸之辈就必定失败。足见用人是否得当事关事业成败,切莫等闲视之。"用师者王",此确为事业成功之要道。刘邦在谈到自己得天下的缘由时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相似文献   

9.
屈原在<离骚>中抒发道:"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司马光也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作为机关干部,要健康成长,担当重任,在加强道德建设的基础上,必须进行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1.最不甘——周瑜:"既生瑜,何生亮!"2.最狡诈——曹操:"设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3.最傲气——关羽:"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吾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4.最虚伪——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  相似文献   

11.
杭东 《经营管理者》2012,(23):83-84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经商的传统和风习.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这是古代人们总结出来的真理.然而经商也有经商之道,如果你不懂得经商的法则,就不能在商海中立足. 读史可以明智,在千百年来的经商浪潮中,我国古代涌现出了许多经商奇才,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探索出了许多经商"秘诀".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我国古代商人"秘而不宣"的经营谋略.知地取胜,择地生财 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可见地形对作战之重要,为将者不可不察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说明兴趣可以给学生的动力和毅力,促进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郭小琲 《领导文萃》2016,(5):124-127
正"吾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孔子不只一次说到过自己"好古"。老彭何人,早已说不清楚,有说是老子和彭祖。但不管何人,一定都是有名的通古之士,孔子可与一比。抑或孔子更胜一些,不然何至垂垂老矣仍惋惜慨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当然,如此好古的孔子也就难逃守旧之名。孔子好像真的守着一份"旧"。崇尚尧舜文武奠基的道德文  相似文献   

14.
刘畅 《领导文萃》2010,(4):98-101
<正>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李鸿章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毛泽东在《讲堂集》说  相似文献   

15.
以鱼为镜     
"寡好"者,没有特别的嗜好也.说"寡好",我首推北宋吕蒙正. 他身居宋太宗一朝的宰相位,自然追捧者众多.一官吏想经由吕蒙正之弟,送上自家祖传"古鉴(镜)".据说此镜能一直照出去二百里,是件稀罕物.吕蒙正听弟弟提及此事,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这面宝镜究竟能照出多少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吕氏"寡好"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人多有习惯性思维,自古已然,有"路边苦李"的故事为证:王戌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竟走取之,唯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然"诸儿"看到路边李树挂满果子、想当然地去攀摘、王戌(不知是否"竹林七贤"之王戌)却没屈从干"习惯性思维"、而是来了个"逆向思维",认定这是苦李,否则早被摘光了,事实果然如此,若地王戌从中得了什么好处?恐怕孩子们会说:少吃了些"苦头"!  相似文献   

17.
马红梅 《科学咨询》2004,(12):30-31
<论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乐之"是求知的最佳态度.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第一要素。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好的成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率,老师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初中历史课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得当可使学生在学习上事半功倍,尤其在中学阶段打下扎实基础,培养能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在此谈谈笔者在教学中探索引导学生改进学法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所以,初中数学教学最重要的学习指导策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