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希腊人认为城邦制是惟一适宜的国家形式,他们对自己的城邦情有独钟。古希腊人衷心热爱自己的城邦,为城邦浴血奋战,为城邦的发展献计献策,古希腊文明也在城邦制下达到鼎盛,可以说城邦情结为希腊文明的繁荣提供了不竭动力。然而,古希腊人的城邦情结十分狭隘,仅限于本城邦之内,对于同族的其他城邦公民要么视为非同类的异邦人,要么视为对立的仇敌,这一狭隘性使城邦情结成为古希腊民族走向统一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说的族,或曰家族,指人类在自身蕃衍中自然形成的互有血缘联系的亲属群体。随着人类不断蕃衍、分裂以及不同群体间的相互交往,这种血缘群体即族的组合方式也会有相应的改变。本文所说的礼,本指这种血缘群体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习俗,同时又通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种种习惯的活动,来制约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起着维系血缘群体,稳定社会的某种秩序的作用。因此,礼总是随族的组合方式的演进而损益。我国在国家形成之后,氏族和部落并未解体。氏族贵族正是依其氏族和部落组织构建国家统治机构。占统治的部落首领及其氏族(或曰…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邦制辩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国历史上是否出现过城邦制,史学界有两种绝然对立的看法。造成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对"城邦"的概念界定不一。本文认为,城邦的本质特征有六个方面:它是野蛮过渡到文明之初的一种国家形态;它在国体上是奴隶主公民专政;它在政体上有多种形式;它的阶级斗争主要体现为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它是在原始经济瓦解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公民集体经济,公私并存;从外在特征着,城邦表现为小国寡民,具有排他性和独立性。中国与西欧在历史上虽然存在不少差异,但依据上述界定分析,我们不能否定中国城邦制的存在,夏、商、周时代便是中国城邦制发生和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关于阶级的论述照搬到古代世界,用以分析和解释古希腊、罗马城邦社会,则有可能陷入困境。西方有的学者就对用现代阶级标准考察希腊城邦社会提出了质疑。古希腊、罗马城邦社会中主要是以公民为核心所建立的等级制。这种等级制的存在是以城邦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闭型经济为基础的。其等级在当时来看主要是法律身份不同,而并不是社会生产关系中所处地位的划分。因而将其等级与阶级等同看待是不适当的。  相似文献   

5.
“飨礼”、“私饮酒礼”、“燕礼”同为周代饮酒典礼。从社会史与思想史的角度可认识到:飨礼经过飨神灵到飨宾客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周礼仪制度的人文化特征,从而与侧重世俗性的私饮酒礼、燕礼关系密切;适应周代宗法制基本政治制度的私饮酒礼发挥着强化血亲的作用;但是宗族制度血缘结构和政治组织功能相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周代“君统”系统的运作,并要求燕礼承担强化君臣之和的政治功能,燕礼于是成为周政治礼仪舞台上的主力。三类饮酒制度的相互交织、承接。透视出周代社会上层建筑政治性逐步强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残余的氏族制在国家出现以后,它的经济本质变了,而它的外壳尚存留相当久的时期。恩格斯说道,氏族制的残余「一直苟延残喘到近代」。(注一)从历史来考察,在欧洲如此,在亚洲也有相似的情形,我国殷周时代氏族制的残余也显然存在。例如卜辞中的「多子族」,「三族」(注二)西周全文中的「三族」「公族」(注三),就是氏族制残余的血缘组织。但是在殷商奴隶王国里,这种血缘氏族组织,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私有财富的扩张、氏族成员间的关系分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人生意义或生命存在的沉思,人本主义思潮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时期。关于对人类自身的起源与归宿的关切早在古希腊自然哲学家视野之内。在希腊文化繁荣及开始衰落的时代,希腊人作为“公民”生活于城邦这一鼓舞其忠诚的时代,哲人追问的是“人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人怎样才能至善”的问题。在希腊文明晚期城邦衰落的时代,在捉摸不定的动荡社会里,个人怎样才能获得安宁的问题,成了世人关注的中心。可以说,人也是希腊哲学的出发点和对象。古希腊的人本主义具有时代局限性,但是古希腊人那种对自我充满信心的正向探索和中世纪人彻底放弃现实中的自我而到天国里寻找自我的本末倒置的探索形成了鲜明对比。古希腊人那种积极的自我探索成为后来人本主义思潮的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8.
荷马时代之后所形成的希腊各邦,初时盛行的是“贵族政制”,在这种政制下,掌握政权的只是范围极其狭窄的世袭贵族阶层,他们本身并不能构成为公民集体,因而尚不能被称为城邦。但到了公元前七世纪,由于贵族与平民矛盾的加剧,古希腊社会出现了一股强劲的“正义”思潮,并进而引发了广泛的立法活动,正是这些活动使得希腊各邦社会下层的基本权利得到了保障,各邦才形成了公民集体,公民政治才最终得以确立,希腊各邦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邦。  相似文献   

9.
古代希腊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城邦制度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希腊城邦制度形成过程中有一个为西方学者长期忽视的侧面,即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城邦制度形成之间的关系。土地的私有制是在城邦形成过程中确立起来的,它是公民权观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典城邦中土地私有制是公民群体的特权,同公民的政治权利密不可分。据此可进一步论证,希腊城邦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并不如许多学者所说,是一个工商业社会。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的周期性的殖民活动是希腊城邦制度的一个固定的环节。本文通过殖民者的社会身份,经济生活和殖民地的政体与对外关系等论证了殖民地与母邦的关系,阐述了古希腊的殖民地是希腊城邦制的“复制”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罗马皇帝的大军踏上希腊的土地, 以城为邦的时代就已完结。但雅典离开古典传统的距离从未象罗马帝国离开共和国那么远。雅典是旧希腊和希腊世界公民传统的代表。罗马人统治下的大部分希腊城邦拥有或多或少的自由自治。通过建立新城,罗马人削弱了帝国之中城邦的基础。城邦的政治作用已失去, 城市作为文化中心仍很重要。罗马人向希腊人努力学习, 但是, 罗马帝国经济上的活跃和罗马人的天才实践使其在立法上的成就前无古人。东希腊被一个东方起源的东方式的宗教征服了。罗马征服了希腊世界,同时也毁灭了自己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代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城邦社会。中国古代的城邦有其自身的特征,目前学界的分歧主要源于是否以希腊城邦为标准及其对城邦涵义理解的差异。中国春秋时代的城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既具有希腊城邦社会的一些特征,又有基于春秋社会现实的地域构成、社会阶层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古代希腊的城邦与宗教——以雅典为个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宗教常常被看成是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崇拜体系。本文提出,希腊人的宗教崇拜实际上为城邦提供了基础。宗教崇拜在城邦政治共同体意识的型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城邦内部不同社会组织层面的宗教崇拜共同织造了城邦的社会与政治结构。反过来,宗教崇拜也是以城邦为基础的。城邦对所有宗教崇拜进行细致的管理,并且通过宗教崇拜表达其意识形态。因此,希腊宗教实质上是城邦宗教,宗教和政治是融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14.
希腊城邦是公共生活组织的一个榜样,是人类政治活动之意义与重要性的典范。城邦所表现出来的全面的公民身份的理想、对同源性共同体的归依以及秩序空间的体认,是人类政治文明不朽的丰碑。在古希腊政治语境中,“公民”是袁征着人之本质的身份和存在的范畴,城邦中每位公民都以能够参与公共事务为荣,并把它看做是展现自己个性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而参与公共政治生活是通过理性言说的方式实现,这也是公共领域交往的主要方式;“城邦”不仅仅是物质实体性的,更重要的是提供给人们追求和展现个性自由的场所和空间。  相似文献   

15.
希腊城邦社会就其经济性质而言是一种农业社会 ,而非工商业社会。这是因为在古代希腊 ,土地既是人们的主要财富 ,又是维持其公民权的象征 ,土地是一切政治权利的基础 ;从当时希腊人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来看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 ,农业才是社会最高尚的职业 ;另外 ,古代希腊同东方各国一样 ,农业始终是主要的经济部门 ,商业始终未能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始终未能取代农业这种主要的经济形态 ,城邦的经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 ,农业为本 ,商业为末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与"市民社会"的英文对应词都是civil society,但实际上"公民社会"与"市民社会"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意指不同的组织和领域。在当今中国,公民社会指的是享有公民权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共同体,指向政治领域;市民社会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人生活领域和社会组织,指向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17.
早期聚落时期,聚落中的血缘组合大致可以分为聚落族氏与室家二级,血缘组合模式为母系血缘组织。母系血缘组织中,可能有母权存在,也可能是男性执掌其中权力。随着聚落内部组织形态逐渐复杂化,形成了聚落族氏、家族与家户的分层关系,家族成为实体性血缘组织。与之同时,父系家庭与父系家族从中脱胎而出,聚落内的父系血缘组织逐步取代了此前的母系血缘组织。男权在家族成长与发展中的膨胀,是父系血缘组织成长过程中显而易见的动力所在。在上述历史进程中,聚落中的血缘组织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处在不断强化与发展中,并最终形成了跨越聚落的更大范围的血缘组合,从而为正在形成中的文明基因打上了明确标识,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华夏国家从史前社会蜕变出来时,保留了许多氏族、部落组织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品格。这些品格依随社会发展而逐渐演变、转型,由此形成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的宗法制特点及内容。这些宗法制特点及内容构成中国古代社会的独特性,使中国古代社会在自己的道路上路路独行,在向近代化的转型中步履维艰。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性时,经济上的宗法性品格尤其值得我们注意,这是构成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的土壤与基础,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向近代化转化的最大阻碍。因此,研究这个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讨论中…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创造了西方最早的国家即城邦,是西方行政习惯研究的源头。希腊城邦在公民文化、正义的价值观、逻辑思维与契约社会的基础上,形成了公民自治、约束权力、行政活动宗教仪式化的行政习惯。希腊城邦行政习惯对西方现代行政习惯的形成影响深远,其启示在于传统行政习惯走向现代行政习惯是必然趋势,而文化和制度则是现代行政习惯养成的进路。  相似文献   

20.
希腊军制变革与城邦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军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城邦的兴衰密切相关的。以重装步兵为主体的公民兵制度随着奴隶制城邦的产生而初步形成。这种军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城邦的土地所有制。古典时代中期以后,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私有制经济的扩大,城邦的经济基础日渐削弱以至瓦解,统治阶级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断调整和改进军事制度。雇佣兵制度的出现并逐步取代公民兵制度,乃是希腊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