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纪潮 《江汉论坛》2005,48(5):87-92
楚人的精神以非理性思维和浪漫为主,这似乎是长期以来学术界的基本看法.这种看法的形成与近代科学理性思维的发展有关.实际上,楚人的精神是否理性和浪漫是一个文化相对主义的问题,不能仅仅按照科学的思维来作判断.今天人们指称楚人"浪漫"、"非理性"的东西是其"天人合一"宇宙论的反映,是古代世界人类思维的一个普遍现象,今天人们看来非理性的东西在古人那里它就是理性和真理.  相似文献   

2.
易花萍 《东南学术》2007,(6):151-155
"文字是有声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文字是有声语言的辅助交际工具"等,是我们常见的汉字定义,似乎也成了一种共识.申小龙教授提出"汉字是汉民族思维和交际最重要的书面符号系统",可谓振聋发聩,突显人文性是该定义的最大贡献,是对前者"单线进化论"误区和盲端的指正,但似乎也糅入了模糊概念.笔者立于伟人们的肩上,对汉字定义作了修正.目的是希望在纲举目张之词的定义背后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警醒;另一面,也希望辞书界为该词一个合理的定义,以指导语用.  相似文献   

3.
黄克剑 《东南学术》2002,(3):138-139
这似乎只是一个过时了的话题的再度提起,但没有疑问的是,当年困扰"透视主义"提出者的那些问题今日依然纠缠着文坛和学界的人们.文学中的那些元问题其实是不能指望一劳永逸地解决的,它被更新的思潮所问津并意味着前比的种种寻索不再有回溯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程相占 《河北学刊》2005,25(1):124-128
1995年,有感于中国文论的严重西化倾向,学术界提出了"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主张,随即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学术讨论.这是一个折射着百余年"古今中西之争"的学术论题,人们有理由期待着取得较大的学术实绩.但遗憾的是,持续了三年多的争鸣很快降温,具有实质性理论突破的学术成果似乎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5.
在十月革命过程中和革命胜利初期,列宁未提出快速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未提出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的主张.1918年4月,他也未提出这类思想,不仅未要求立即消灭资本主义,而且主张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可是在1918年1月全俄苏维埃"三大"期间,他提出了"彻底摧毁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大厦"的论断,似乎提出了快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这样人们在认识上就难以理顺十月革命时期至1918年4月列宁思想的发展线索.列宁在全俄苏维埃"三大"期间提出的若干论断,似乎成为理顺这一时期列宁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障碍.本文就正确理解全俄苏维埃"三大"文献的精神,排除人们认识上的障碍,阐述了一系列新见解.  相似文献   

6.
生活世界本身是先于一切理论研究之世界.但是,对生活世界的研究则是自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概念后才正式出现的.当然,这里所指的"研究"是专指以"生活世界"概念的名义而把"生活世界"作为"课题"来研究之理论研究.其实,就生活世界的实质内容而言,胡塞尔并非是最早对生活世界进行关注的哲学家.应当说,马克思才是真正将人们的关注焦点聚焦到生活世界的最早的哲学家.中国学术界对生活世界进行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距今也有二十余年,期间所取得的理论成果是不可低估的.遗憾的只是,"返回生活世界"、"回归生活世界"到目前为止似乎已成了一句空喊的口号,犹如一个游子有了"回归故里"的念头却在归途中迷误了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城市的形成也是人生活方式的一种巨大变革,在追求和享受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人们似乎丧失了心理和情感上的归属和认同.为了摆脱认同危机,或借助于娱乐,或借助于"时尚",但所有的努力,都没有摆脱以消费贯穿始终的生活方式.而这种危机,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认同欲望与内心自由的内在矛盾;二是我们把真实需要和虚假需要混同了.  相似文献   

8.
"假日经济"给人们和社会带来的商机,是生产力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实行双休日制度的必然结果.但是,"假日经济"不是影响人们消费倾向的主要因素,它并不能改变人们的消费倾向.不过,"假日经济"在刺激消费中,仍然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勰阐述的"道"、"圣"、"经"的关系确立了中国文章道--人--文的写作模式."道"是形而上的、难言的,对道的言说必须有灵动的智慧和高超的语言技巧,有此抱负的人如庄子、韩愈、苏轼等写出了千古文章."明道"对中国文章的写作的影响似乎有必要从正面肯定它们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漫画 漫画,根据<辞海>的解释,它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是"一种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这一解释是中性的,如果考查漫画在中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漫画,其实还兼具了其他的功能.一般来说,古老和传统的中国,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中国人,似乎是与"幽默、诙谐"很少有亲和性的,尽管"幽默、诙谐"也往往是中国人"精神胜利法"的生活法则之下的一种生活态度,但它毕竟不是西方绅士式或淑女式的愉悦惬意的表现和宣泄,也似乎不是一种智性的对大千世界和人类生活的哲人的观感.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文语词,"妙悟"与"直觉"不论从意义上还是从构成上都具有相似性.中国人以"直觉"对译西方的"intuition"似乎暗示了二者具有可沟通、可互释的广阔空间,现代学者在阐释"妙悟"和传译"直觉"时就展现了这一过程.分别以这两个范畴为基石的严羽、克罗齐美学之间,就其整体意义和具体形态上存在着很大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位",涉及"方位"和"位置"两个内容,主要解决交际活动中人们的空间分配的问题;"序",涉及"先后"和"首尾"两个内容,主要解决实际活动中人们在同一空间的时间分配问题.排位的主次、顺序的先后,并不意味人的尊卑贵贱,而是反映了社会习俗和参加人员的不同社会身份以及角色规范.  相似文献   

13.
莱维纳斯的"爱欲现象学"在《总体与无限》一书中究竟占据怎样一种地位,似乎不甚明朗,甚至有学者认为是信手之作.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莱维纳斯思想不可或缺.而且"爱欲现象学"具有多重意涵,不可偏颇.即对"爱欲现象学"的解读不能仅仅局限于爱欲问题上,而应该沿着他原本的思路逐步展开,从而揭示出"繁殖"、"父性"、"子女"、"兄弟之爱"等一系列环节,展示出"爱欲现象学"中所蕴涵的多重意味,及其与莱维纳斯政治思想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和谐"逐渐成了一个流行的政治词汇.很显然,这"和谐"一词,源出于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中"和"的观念.对一个熟习的观念,我们常常不易了解其真实的义涵;或者也可以说,熟悉和常常挂在嘴边,反倒更易使一个观念的思想内涵隐而不彰.因此,探讨儒学"和"这一观念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似乎有相当的必要性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伦理学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也就是"经济伦理学与<资本论>",这个议题以往很少有人涉及.我国学术界的经济伦理学研究起自上世纪80年代末,其基本的理论框架、概念术语大都来源于西方经济伦理学,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似乎在经济伦理学研究的视阈之外.  相似文献   

16.
在老子伦理学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养生思想,其中既提出了"和"、"常"、"容"等范畴,也提出了人们应当具有的"知和","知常","处下","不争";"知容","知公","少私寡欲";"知足","知止","去甚,去奢,去泰"等人生态度.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当前人们和谐身心关系的建设,进而对于益生长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7.
科学应当是"价值中立"的观点对于当今很多人来说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本文通过对科学价值问题的历史考察,认为对于科学的价值问题,应在更广义的一般价值概念意义上来理解,这样比单纯强调科学"价值中立"、把科学只看成是一种对事先进行客观描述的知识体系或单纯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活动,要全面、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18.
表面看来,"重读马克思"似乎只是一个简单的解释学问题.倘若这样,我们只须揭示马克思"文本"所给出的意义的可能性空间及其边界就足够了.但是,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说,"重读马克思"具有远比解释学含义广泛而深刻得多的性质.它所涉及的真正问题在于对马克思思想之哲学性的恰当确认.  相似文献   

19.
冯利华 《天府新论》2004,(Z2):255-256
自古以来,"豪放飘逸"似乎一直是太白诗的风格代名词.然而细细品味,我们不难读出其豪放中蕴涵的浓浓哀愁.其中,有怀才不遇的悲愁,忧国忧民的哀叹,客居飘零的乡愁,友人远别的离愁和人生苦短的悲哀.  相似文献   

20.
"史学便是史料学"是傅斯年及史料学派的代表性话语之一,反映了部分中国史学研究者受到西方实证主义哲学影响的痕迹.史料学派对近代中国史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时过境迁,因其固有的片面因素,它的价值似乎也受到了漠视.本文拟就其提出的具体背景、价值及局限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