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自从有了文学现象,就有对于文学现象发表各种看法的文学理论批评产生。学习与了解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总结前人的有关经验教训,汲取其有益的、可取的理论见解,做好当前的文学批评工作,为发展与繁荣今后的文学事业,作出文学理论批评的应有贡献。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学术界已有了多种《中国文学批评史》先后问世,对于先秦直到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历史,作了较系统的回顾与总结。与此相配合,作为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后期以来,由于文学体制的失序,文学理论出现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文学理论效用的理解上存在着误区.文学理论并不指导文学创作,也没有必要一定与当下文学现状密切联系.文学理论的指涉对象主要是半理论形态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而调适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关系,是重建文学体制的关键.各安其位,是调适关系的逻辑前提.文学理论与批评只有在对视、对话、质疑、交往中相互定位,相互期待、相互激发,在共生性与异在性的辩证统一中,才能促进文学活动世界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呈现出一系列崭新的面貌和动向。新的文化现实与学术理念,既给从事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工作者提出了理论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学术机遇。为联合广东全省高校的文学批评力量,总结近年来广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实绩与问题,回应当下各种新进的批评理论,进一步扩大广东文学批评在全国的影响,暨南大学中文系与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文艺理论专业委员会、比较文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广东省高校文学批评工作者座谈会暨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文艺理论专业委…  相似文献   

4.
西方女性文学理论旅行到中国,掀起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热潮,也引起中国学者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批评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界,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界在自己的文化政治背景中接受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并展开具体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5.
《大庆社会科学》2012,(1):160-160
李新亮撰文指出,中国当下文学批评呈现出学院批评、作家批评与媒体批评相攻伐的混乱局面。批评标准失范与批评团派林立直接导致了文学批评的失效。当下文学批评的各种病症在此环境中也愈加凸显,具体表现在:一是从“文学”批评到“理论”批评的批评怪状。学院批评对作为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工具的文学理论极为推崇,以至于文学批评成为各种理论的实验场,成为“理论”的批评。  相似文献   

6.
文体源流论是魏晋以前最主要的文学批评形式.进入南朝以后,文体源流论与文体风格论逐渐合流,并衍化发展出了作家专论和文学史专论的批评形式,从而把南朝的文学理论批评引向了极为宽广的天地.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文体研究的成熟和对文体认识的深化,是文学研究得以全面展开的基础,文体论是其时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基础性环节.  相似文献   

7.
1917—1927: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资源的引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进才 《中州学刊》2002,18(3):69-73
“五四”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及文学研究的理论资源,其来源是多方面的,译介的范围既有对日本、欧美等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的输入,也有对其他一些弱小民族的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的吸纳。正是这宏阔的译介眼光,为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与突破传统的文艺理论框架,促进中国现代文学批评范式的多元化格局,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就如同现代中国文学是在西方文化与文学的冲击中诞生发展的一样,现代中国的文学批评也是在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模式的观照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已经过去的将近一百年中,借助于近代以后逐步输入中国的各种系统化的西方理论,现代中国的文学批评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阐释模式与概念系统.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的非实践性品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学理论建设与社会文化实践、文学实践相隔离;文学理论建设失却了对文学活动的有效导引和解释能力;文学理论建设对自身问题的漠视及自我导引、自我解释能力的缺乏.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非实践性品格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点:文学理论建设自近现代以来形成的理论先行的生成惯性;文学理论生产与消费的学院化、专业化;文学理论与文学史、文学批评的过度分治;文学理论界理论反思意识的普遍缺乏.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非实践性品格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三点:理论创新能力低下;文学理论建设失范、无序;文学活动失去了必要的理论看护与导引,文学活动的发展趋向无序与低俗.  相似文献   

10.
章辉 《学术界》2007,(4):38-46
后殖民理论旅行到中国后催生了中国后殖民批评.作为中国后殖民批评的一支,文论失语症命题表达了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原创性缺失的焦虑,其关于文学理论建设的具体论断值得进一步思考.在本土经验和文学现象的基础上,在文学批评实践和哲学美学观念更新的双向推动下,当前中国文学理论方可获得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1.
梁实秋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博 《东岳论丛》2001,22(6):135-138
在二十世纪文学批评史的整体格局中 ,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构成了主导思潮之外独特的批评维度。它以一种异质的批评姿态和批评话语在与主导性文学批评的对峙中形成了一种有意味的“互补”。梁实秋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自觉性与系统性 ,使得他在当时的自由主义文学批评家中脱颖而出 ,不仅成为新月派最重要的文艺理论家 ,而且在二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学批评运动中成为代表人物之一。梁实秋新人文主义批评的特点与得失集中体现于他对五四新文学所作的批评与反思。他的新人文主义批评导致了他对五四新文学的苛责 ,但同时也使他以异于新文学主流的独特视角注意到了新文学进程中出现的某些具体倾向与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学多元时代的批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多元时代的批评策略关乎文学批评的发展方向问题.目前我国的文学批评在策略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没有通过把握文学来把握文学批评的方向、忽视了批评理论的创生、缺乏兵团作战的运作方式等方面,据此,文学批评应采取三种相应的策略:在向着文学与生活的双重回归中把握文学批评的发展方向;通过耐心解读多元化的文学现象、合理吸收民间批评理论来寻求理论创生;通过学术合作使文学批评产生应有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3.
回顾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历史发展进程,浪漫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许多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内部的分歧,背后潜在的重要因素是关于浪漫主义问题的分歧.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融汇与结合主要是以尖锐的论争和重要的文学口号的形式存在的.本文试图通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发展史上关于革命文学与主观论的两场论争和“两结合”口号的提出,揭示浪漫主义巴拿马百花奖大锅饭会员国发出的文学精神、批评方法及艺术原则,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具体影响,为我们全面认识和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结构形态和本质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关系的和谐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批评与文学的关系应该是一种相生相伴、互利互惠的和谐关系,但20世纪后期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却陷入了一种失调状态,其主要表现为批评对文学的疏离以及文学对批评的漠视.导致这一失调状态的主要原因除了学界已论及的"跟西"情结、市场经济的影响、体制问题等因素之外,新时期初期文学批评构建策略的失误、学界对文学批评学理化倾向的片面强调也是其重要原因.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关系的和谐 构建应该遵循这样三种理念和策略:把文学批评理论建构在文学实践之上;把文学批评的终极价值建立在推动文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尽快由理论呼吁进入实践操作层面.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开始向伦理面转向,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明确的批评方法在学术界全面复兴.从文学批评的本质、后现代语境和文学批评理论发展的内动力三方面因素来论述文学批评伦理转向的必然性以及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意义.文学批评的伦理转向是文学批评理论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文学批评应该是对文学作品文本的再创造,而不是简单的意义解释”○有些人认为,作家有感性、悟性和思维的活性,但是一读到那些文学理论,这点活性就会被限制。您的专业方向一直都是文艺学,这些年来您所从事的文学批评工作恰好是把文艺理论和当代文艺紧密结合在一起,我想请您谈谈是什么因素推动您往这个方向探索?●对我来说,理论是不会死的,正如文学在消费主义的当下也不会消亡,只是有必要意识到,文学理论批评与创作实践的关系有必要重新反省。长期以来,人们阅读文学理论与批评主要是从中获取一些关于当前文学现象的解释,这表明理论批…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出现,但只有经历了20世纪80、90年代之交的诸多社会文化历史事件之后,知识精英的文化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故,宏大叙事归于了沉寂,故有的激情和理想逐渐降落在了学术场域之中,此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切实发生才有了可能。就此而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生是在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甫一发生,就推动了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语言学转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表征了文学理论与批评已然不是文学的理论与批评,而毋宁说是一种与文学性有关的文化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18.
文学批评史研究,应当坚持"历史化"原则.所谓"历史化"原则,是指在具体的文学批评史研究当中,将批评史文献文本的意义阐发与对其生成语境的分析、考查相结合,将批评史研究与当下的文学理论建设相结合.只有坚持了"历史化"原则,文学批评史研究才能够真正地进入历史、还原历史,也才能够使历史进入到当下,从而使研究行为本身进入历史、建构历史.与文学批评史研究的这一"历史化"要求相反,我国的文学批评史研究则长期存在着"非历史化"的现象,其影响之广、危害之大,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走的是一条不断创新的路,譬如现象学开启或鼓励了文本中心主义及读者中心主义的研究路经,继其后的诸如新批评、结构主义、接受主义、解构主义等,依次更新了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但它们几乎都是以某种片面修正上家的片面,以极端否定另一种极端,结果一条不断创新之路,成为不断自设陷阱的过程。这种创新是通过文学理论批评化完成的。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创新不是目的,文学理论批评化不应该取代文学理论本身。对于这些理论,由于中国基本是多元共时性引进,不是线性追逐,选择空间较大,所以20世纪西方批评化的文学理论对中国新时期文论的影响还是利大于弊的。中国的文学理论建设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文论为统摄源,介入价值论视角,直逼中国当下文学问题,加强原理性研究,走改造提炼、守正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已走过近三十载的历程.其中经历了萌芽、发展、开放三个时段.从性别的视野研究文学,重视女性文学文本,关注、重视女作家,关注、重视女作家独特的性别创作体验、性别创作特质,建构女性文学研究学科,以及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过渡到"性别诗学",可谓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探索的重点与取得的业绩.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又有其严重的不足.这首先表现在部分学者在对西方理论嫁接上的生吞活剥.其次,中国古代本土思想文化资源的缺失.再次,研究对象的偏嗜与评判标准的绝对化、单一化.放眼未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许多条路可走,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本土化以及将相对封闭、狭窄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拓宽为相对开放、广阔的性别诗学,或者称为"性别批评",将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首先必须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