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漱溟是近现代中国乡村建设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在中国诸多省份掀起农村建设的浪潮。他的乡村建设思想来源于中西文化比较、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对中国文化基础的分析;乡村建设理论贯穿着伦理情谊,重在恢复再造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社会。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不是济世良方,但不乏借鉴意义,特别是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今天,探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不但大规模地进行乡村建设的实践,而且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乡村建设运动产生于中国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梁漱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没有摆脱改良主义的束缚,但他那种从社会底层寻求中国问题解决途径、扎根农村的做法是令人敬佩的。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基本架构为:"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重建一新社会组织构造;"促兴农业以引发工业";"农民自觉"与知识分子作用.梁漱溟提出通过乡村建设实现保存并光大中华文明传统的思路,以及关于文化建设、中国发展道路等问题的独特见解,具有重要价值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未能找到当时中国问题之根本解决方法,但这些探索的闪光点,如强调重视乡村地位、中华文化复兴、知识分子责任、乡村教育、团体组织的重要等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实际,在对民族自救运动进行冷静反省、对西方文化进行认真研究,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梁漱溟形成了其乡村建设人才思想.重视知识分子人才在中国现代化中的作用、知识分子人才要与农民相结合、注重培养人才的团体精神等是其人才思想的深刻内涵.其发展农村教育、全面培养农村人才等思路和措施,对于推进"科教兴农"、"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实现社会和谐,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乡村建设观对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以其深厚的东方文化情结分析中国的问题,认为中国的问题主要是"文化失调",进而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建设理论。该理论对于今天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发展农村教育、生长农村文化、开展农民自我教育等方面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梁漱溟看来,近代中国乡村之所以被破坏甚至崩溃,主要是因为受了西洋文化的压迫和打击,并由此引发中国内部问题,导致中国文化失调所致;解决之道是必须建设新的社会组织,具体路径则以中国的"老道理"为根基,从改造乡村组织入手,重建中国文化。乡村建设的终极目标则是以乡村为基础,建立真正符合人类心性的新文化、新社会。 相似文献
9.
晏阳初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派是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两个派别。晏、梁的乡村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晏阳初是基于平民教育的原则进行四大教育、四大建设,进行乡村系统改造;梁漱溟则是从"文化复兴中国"的角度着重于建设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构造。 相似文献
10.
面对现代化浪潮,梁漱溟先生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并深刻反思了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原因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与不足。进而,梁先生提出以民族精神和礼俗乡约架构新乡村、以工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撑乡村文化建设和以知识分子为主导激发农民的主体自觉等的乡村建设思想。就其思想体系而言,不仅展现出其以“文化复兴中国”的基本志向,同时也展现出个人的理性觉醒和团体的伦理情谊相统一的基本特质。最后,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丰富内涵对于新时代坚持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以系统思维统揽乡村振兴、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发挥新乡贤的引导作用等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从文化层面对我国乡村建设进行反思,认为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入侵和冲击导致了乡村凋敝,进而提出乡村建设理论。建设中国,应从乡村入手,要建设乡村,应从文化重建入手,具体要重建社会组织构造;强调科技兴农,以农业引发工业;在知识分析辅助下,发挥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是 2 0世纪中国著名的知行合一的思想家 ,本着文化救国和文化立国的立场 ,他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行的种种改革提出质疑 ,认为欧化和俄化的道路在中国均行不通 ,只有他的乡村建设这个“第三条道路”才能把中华民族导向光明。他的思路是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和农民问题 ,现代化不应以牺牲和遗弃农村为代价 ,在某种程度上还应以乡土重建为基点。必须从农村出发 ,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复兴和发展的道路 ,由此带动工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在中国现代化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以农业人口为主、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现代化进程而言 ,今天仍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农业生产力下降,农产品日益萎缩,农村金融日趋枯竭,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危机。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建立了农村建设实验县。梁漱溟乡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试图实现现代创造转化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作为20世纪的思想家,力图实现中国伦理道德与西方民主科学的结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一努力难逃失败的命运。但他的社会改良主义思想有助于当前中国文化的判断、“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工业化道路的规划。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认为,因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应当实行与西方不同的地方自治;中国式的地方自治应以乡村为基本单元,构建集政治、经济与文化功能于一体的乡村自治共同体;实行经济的合作化和文化的道德化,在政体上完全排斥西方分权式的法治主义;地方自治应由知识分子团体以教育的方法,而不应由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这一中国化的地方自治思想是对自清末以来西化地方自治思想的反省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反思旧文化,建设新中国,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新儒学的基本理论任务.思想者应该在传统儒学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中构造出新的话语空间.在此种论阈内,思想者应以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为核心,集中考察"民治"这一政治(学)概念的缘起、内涵以及它与"民主"、"平等"、"自由"、"财产权"等西方式政治话语的内在关联,并通过剖析"民治"儒学化的表述,重新审视现代新儒学话语对传统政治话语实践的神话性祛魅以及对其新神话性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重视乡村教育、形成乡村教育的组织形式、讲究课程设置、注重精神陶炼是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核心内容。当前,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我们可借鉴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重视农村教育,重视教育发展的社会本质属性,充分发挥人的重要作用,注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重视精神陶炼,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发展农村专业教师团体。 相似文献
19.
20.
熊亚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88-94
卢作孚所著《乡村建设》一书最早出版于1929年10月1日这一事实,不仅有助于重新检讨有关卢作孚乡村建设思想研究中的若干结论,而且有助于重新审视"乡村建设"最早提出者这一重要问题。以《乡村建设》、《北碚月刊》、《卢作孚文集》等史料为中心,通过阐释卢作孚乡村建设思想的内涵,并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卢作孚不仅是"乡村建设"的最早提出者,而且其主持和影响下的乡村建设实践持续时间最长,成效也最为显著。其乡村建设思想在乡村建设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