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俄罗斯文化在如此大的空间里发展,一方面继承了东斯拉夫和其他部落的文化传统,同时在与各民族不断整合与斗争中融合了异族的文化成分,另一方面吸纳了以拜占庭文化为主的东西方文化成分,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俄罗斯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宗教文化,因为俄罗斯民族的主要特征是皈依宗教.俄罗斯东正教源自拜占庭,它是东方教会的希腊政教,而不是西方教会的天主教.俄罗斯文化滞后于西方文化数百年,没有经历文艺复兴时代.蒙古鞑靼征服和统治为俄罗斯铸就了专制制度的模块.金帐汗的绝对权威和无限权力向俄罗斯的王公们展示了专制权力的概念.专制制度不只是俄国的政治制度,而且也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特征.东正教与专制制度构成了俄罗斯文化的独特内涵,并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独有的的精神生活和政治统治方式.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文化产生于俄罗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俄罗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之中,它是以东正教思想为旗帜的俄罗斯民族特殊的思想启蒙,是影响俄罗斯社会现代化运动的重要因素。俄罗斯文化推崇人的个性自由和精神追求,鄙视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它在走向后现代的当今时代显示出重要价值,但对当前俄罗斯社会的发展,影响复杂。怎样评价俄罗斯文化,需要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白银时代",也是俄罗斯哲学创作的黄金时代.以别尔嘉耶夫等为代表的宗教哲学是俄罗斯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它既传承并发扬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宗教文化传统,重新反思和构建了现代性语境中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又以特有方式直面现代西方理性文化危机,同存在主义等各种哲学流派与思潮形成互动与对话.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东方与西方的差异、国粹与舶来品的争战中如何既批判吸收西方现代文化之优长,又批判继承本国传统思想精髓;既可以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异化与精神困境,又能够实现俄罗斯文化的现代转向与重建,成为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化与宗教哲学需要积极回应的时代课题和所肩负的现代使命.  相似文献   

4.
正陈明春的油画作品中迸射出民族文化的持久生命力,构建出一种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总会让人看到愈加厚重的笔触、苗侗民族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冷暖相间的民族艺术色彩和一气呵成的表现气度,这体现出艺术家强烈的艺术本能和娴熟的表现技巧。将民族气质与西方油画相结合,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西方油画的深度融合、东方山水与西方风景的碰撞。他通过书写性笔  相似文献   

5.
处于欧亚大陆之间的俄罗斯,需要经常从文化模式上反思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历史发展道路,俄国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们往往在"东顾西盼"的文化焦虑中忧思自己的民族命运和历史使命这一俄国历史哲学的基本主题.俄国的历史哲学是在充分吸收了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历史哲学思想资源基础上在19世纪得以形成的,其中,索洛维约夫的历史哲学在俄国历史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索洛维约夫历史哲学理论视野开阔、思想深刻,他对历史发展的主体、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发展的阶段、历史的发展动力和历史发展的目标都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对东西方文明与俄罗斯民族的历史道路选择、东正教与基督宗教其他教派的关系、俄罗斯民族历史使命、神权政治乌托邦的历史作用等俄国历史哲学的基本理论主题做了深刻的阐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历史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而且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俄罗斯的文化特征和历史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主要从彼得大帝时代起 ,在民族自我反省过程中 ,大俄罗斯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 ,其核心要素就是 :( 1 )根深蒂固且极力张扬的民族救世主义及其“帝国转移”理论 ;( 2 )基于地缘安全和意识形态对抗进行地理扩张的帝国思想 ;( 3)国家思想的一元化以及在此基础上追求民族一致性的理想 ;( 4 )帝国的俄罗斯化。作为一种政治文化 ,大俄罗斯主义对俄罗斯国家理想、对外政策、发展道路无不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作为一种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 ,大俄罗斯主义特别强调俄罗斯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对抗性 ,结果造成了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欧洲之间严重的安全两难和国家政治与社会结构日趋脆弱。在大俄罗斯主义思想体系中 ,国家思想一元化是俄罗斯民族和国家同一性的根本所在 ,是大俄罗斯主义的重要特征 ,但也是其致命的弱点。前苏联国家意识形态解体后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还没有一个一元化的国家思想 ,所以当今俄罗斯政坛上 ,意识形态多元化意味着大俄罗斯主义的退潮。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既是俄罗斯社会剧烈动荡时期,也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白银时代"和哲学创作的"鼎盛时期".其中以别尔嘉耶夫、舍斯托夫等为代表的宗教哲学是俄罗斯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文化相碰撞与融合的现代性背景下,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在创造性地回归东正教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并超越西方理性文化精神,寻求民族文化精神新生长点,实现俄罗斯文化的批判性重建,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文化重建努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一直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中间地带.处于两个大陆和两种文明类型之间,俄罗斯始终努力追赶西方,主动吸收西方文化,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得它无法阻挡来自亚洲的东方文化.欧洲文化与亚洲文化在俄罗斯占据的欧亚地缘空间发生碰撞,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欧亚文化.东西方文化成分的对立与统一、融合与分裂构成了俄罗斯欧亚文化的重要特征.作为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文化以自己独具一格的精神内涵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9.
反思与批判科学理性,是处于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夹缝中的当代俄罗斯哲学的重要内容.俄罗斯哲学"批判"所取的价值理念是人本主义,它揭示了科学理性对人的负面影响,质疑科学理性的认识与世界观功能;"批判"所用的理论工具是俄罗斯传统文化,它揭示了以科学理性为根基的西方文化的危机,强调以具有传统性、浪漫性、人文性、宗教性的俄罗斯传统文化,重建后现代社会人类文化;"批判"所指的未来社会是后现代化,它强调以自主、个性、多元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超越现代化社会,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当代俄罗斯哲学的科学理性批判,既有合理性又存在悖论.  相似文献   

10.
朱明忠 《南亚研究》2002,(2):38-44,66
甘地的非暴力主义 ,是 2 0世纪上半叶印度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甘地试图用它来解决社会政治的各种矛盾与纷争 ,解决人与人、团体与团体、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争端与冲突。这种非暴力哲学既继承了印度传统宗教与伦理学说 ,又吸收了许多西方现代政治哲学和人道主义思想 ,可以说是一种东西方思想的融汇。 190 6年 ,甘地在南非领导印度侨民反对种族歧视斗争中首先提出这种学说 ,后来回到印度 ,在开展民族独立和社会改革运动中又不断地实践和完善它 ,使之逐步成为一种较为完整的政治学说。这种学说不仅对印度人…  相似文献   

11.
论重建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雪丽  高菊 《学术交流》2005,(2):144-147
文化与文明的差异是人类的各种差异之中最根本的。西方文明只是众多文明中的一种,西方文明的珍贵之处不在于它是普遍的,而在于它独一无二的特性。现代化并不等于西方化,保持自身文明和文化的精华,而不受西方文化中腐朽没落东西的侵蚀,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尽管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今天并非主流文化,但它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传统文化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精神资源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应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传统文化的安全保护意识,逐步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求是学刊》2013,(6):5-10
近代俄罗斯哲学是俄罗斯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之果。考察西方哲学对近代俄罗斯哲学的影响,能为我们认识和评价当代俄罗斯哲学提供启迪。西方哲学对近代俄罗斯哲学的影响,既体现为俄罗斯学界对其哲学产生时间的界定,也体现在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大争论中。法国启蒙哲学的政治思想和唯理论、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和价值理念,通过影响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成为唤醒近代俄罗斯哲学苏醒的号角和促进其诞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类延旭 《社科纵横》2004,19(5):12-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优秀传统。它反映了民族的价值理念、心理素质、性格意志和精神风貌。它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从其运动属性看 ,它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从其基本性质看 ,它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从其作用方式看 ,它又是间接渗透性与直接能动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社会在重新认识自身的发展。俄罗斯改革的最初阶段是极不成功的。不成功的基础是 :俄罗斯的改革者一方面过高地估计了西方世界 ,另一方面过低地估计了俄罗斯社会的创造潜力。现在 ,俄罗斯社会对西方和对自己的评价比较慎重。俄罗斯现代化下一阶段的立场 ,不应是批评自己的文化 ,而应相信 :正是俄罗斯的文明才是改革的基础。这一立场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俄罗斯文明的实质 在俄罗斯 ,形成了一系列的文化体系 ,即民族的、宗教的、次区域的体系。这些体系本身又包括一些较小的 (亚文化 )和独特的社会文化部分 (…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思想”既是俄罗斯特有的传统文化,又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我意识。本文概述了“俄罗斯思想”在“救世主意识”、斯拉夫主义和宗教哲学中的三种历史表现。作者认为,俄罗斯宗教哲学中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无论它在当今的处境如何,都将具有永恒价值和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俄罗斯民族博物馆合作推出的"丝绸之路与俄罗斯民族文物"展,于6月30日至10月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594件展品代表了居住在从黑海到太平洋之间的俄罗斯南部地区民族的特色文化,展示俄罗斯的多民族风貌,弘扬丝绸之路交流互通的理念。展览分五部分。俄罗斯族向南部移民和开拓的历史,是丝绸之路沿线以北地带产生多民族化的原因之一。本部分展示俄罗斯族的传统服饰、乌拉尔装饰画、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五四”个性主义文学中的深层文化心理作了剖视。由于“五四”文学中的个性主义思想,并非出自中国社会内部经济文化机制发展到充分成熟的一种自然选择,而主要是先觉者们从西方“拿来”的。故而在其选择、汲纳过程中,必然受到选择主体原有精神文化形态的制约,形成选择主体和被选择客体之间的互渗或同构。文章置“五四”个性主义文学于东西方两种文化、文学观念的比较研究中进行宏观透视和微观分析,较系统地论证了:“五四”作家观念中的个性主义,在其哲学本体意义上,往往是“群”和“类”的个体显现,他们显意识层次中的单数的“自我”,往往就是他们潜意识层次中的复数的“我们”。当他们把自我从传统社会中分离出来,追寻个体价值的完成的同时,其本质却是以走出社会的方式介入社会。  相似文献   

18.
刘颖  邵龙宝 《社科纵横》2010,(2):128-130
在东西方文化里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不同的人格价值取向。本文主要从人格境界理论的基本问题——道义与功利之间的超越与务实着手,经由对私德与公德,整体和谐与个性自由之间关系的分析,进而总结求真与向善都是一种美的伦理理想。  相似文献   

19.
谚语俗语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用简单通俗的话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它是文化的载体,人类许多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谚语中得到反映。它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语言的精髓,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俄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从许多民族语言中吸取了精华,俄语谚语俗语也表现出它的丰富多姿。从俄语谚语俗语中可以了解到俄罗斯民族的饮食文化、动物意象、宗教思想观念,同时还体现出了浓厚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20.
战乱中的兴盛与消沉——公元3—6世纪东西文化与文论比较蒋晓丽野草自公元3世纪至公元6世纪,东西方皆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然而,同是战乱的时代,东西方文学艺术与文学理论却呈现迥异之貌。本文即着重论述这一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与文论特征。一、民族大迁徙与五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