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一篇文情并茂感情至深的散文。其中有这样几个长句:“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自《鲁迅研究》一九八○年第一期刊载了汪泽树同志的《症结在哪里——<记念刘和珍君>中一个句子的理解》一文后,不少同志相继写了文章对汪文“伟大”一词是正语的结论,表示肯定或否定。比方一九八二年的第一期《教学与研究》就开辟了一个争鸣专栏,  相似文献   

2.
本刊自去年第三期在《争鸣篇》专栏里开展关于大学文科写作的讨论以来,受到各方面重视,收到许多来稿。这里集中发表一组文章,就把这次讨论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3.
本刊自开辟《青年园地》专栏以来,青年读者不断来稿来信,有的并对一些文章提出商榷意见。为了活跃学术空气,提倡学术争鸣,我们摘要发表关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一文(载本刊1982年第1期《青年园地》)的讨论意见。我们希望青年同志们就更广泛的学术领域写稿,共同努力办好《青年园地》。  相似文献   

4.
宋代文豪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年)至江西九江,驾舟游石钟山,写下了著名的《石钟山记》。这篇文章许多文选本都收录,如《唐宋八大家文选》、《三苏文选》、《宋文选》以及许多  相似文献   

5.
李澍文同志的《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定义的探讨》,对拙作《论毛泽东哲学思想》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拜读之后,很受教益。这种学术上的不同意见的自由争鸣,是正常的,有益的。下面我再谈谈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定义的认识,以求教于李澍文同志。 一 李澍文同志根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精神,强调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指出拙文在说明什么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时“忽略了”这  相似文献   

6.
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业余作家礼平写的《晚霞消失的时候》。这篇发表于1981年1月《十月》上的长篇小说,文字优美,以其浓重的思辨色彩与对人生价值的探索性,而在当时引起强烈争论和极大的轰动。记得我刚从师范毕业,才十七周岁,自愿到黄岐半岛海丰小学任教,当时的校长是郑祖清老师,他是从宁德师专图书馆调回来的,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学校订阅了十几种的文学刊物,如《人民文学》《收获》《十月》《钟山》《当代》等。在他的影响下,我也渐渐喜欢上了文学。在这期间,我看了不少的文学作品,和《晚霞消失的时候》同为争鸣小说也引起轰动的几…  相似文献   

7.
(一) 学报编辑室转来李友楼同志《对〈土族族源考〉所引用材料的几点意见》,读后认为该文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即对土族族源应该展开学术争鸣和深入讨论。我又读到周伟洲同志《关于土族族源考问题的管见》,周系我的一位汉族朋友,对吐谷浑史颇有研究。周文在评《土族简史》的第三部分中提到该书关于“土族李土司的族属问题”的论述:“可能《简史》编者是以芈一之同志《土族  相似文献   

8.
当甘肃省话剧团的《西安事变》刚一上演的时候,它就受到热烈的欢迎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夏衍、贺敬之、林默涵、黄镇、赵寻、吴雪、冯牧等同志纷纷撰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作了高度的概括和评价.后来中国留学生从国外写信,表示希望有更多的象《西安事变》和《风雨下钟山》这样的作品,这不仅代表了留学生的呼声,而且也反映了国际朋友和国内广大观众的  相似文献   

9.
一、是“魏献子”还是“魏庄子”近来翻阅王彬主编的《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年版)所选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文中有“(?)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云云。我生活在石钟山麓的湖口县,自幼熟谙《石钟山记》,清楚记得原著作“魏献子之歌钟”,这里怎么写成“魏庄子之歌钟”呢?是编  相似文献   

10.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从2003年开始设立了“学术批评与争鸣”专栏,三年以来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一些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展开了比较广泛、深入、热烈的讨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当代学术的发展。事实表明,学术必须在批评与争鸣之中发展。中国当代学术,必须批评各种各样的不正确观点和理论,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和后现代的思想观点,论争清楚各种概念、范畴、观点、方法、体系,才可能得到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此文针对胡长水同志发表在《党史研究》1985年第1期和1987年第2期上两篇文章的观点,进行了争鸣。论证了恽代英早期政治思想的主流经历了由急进民主主义到空想社会主义,再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由白少帆等四位学者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台湾文学史》,自1987年末面世以来,在国内外,特别是海峡两岸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一些报刊纷纷发表评介文章,国内诸多大学选作教材,国外亦有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中文系、联邦德国赖堡大学汉学系南朝鲜高丽大学中本系等使用本书作教材。为繁荣学术、增进学术交流,并进一步搞好文书的修订工作,本刊特辟“现代台湾文学”研究专栏,本期刊发四篇文章,以期引起学术界争鸣,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专栏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谈谈康大叔     
《药》里的康大叔是不是卖人血馒头的刽子手?这个问题近年来有很热烈的讨论;细读原作,此人与刽子手确乎不应混为一谈。鲁歌同志的文章(《也谈“黑的人”与康大叔实非一人》,江西《语文教学》1983年第2期)综述了五个方面的理由,相当全面,很有说服力。这一方面的争鸣似乎可以结束了。  相似文献   

14.
秋游石钟山     
去岁重阳节时,机关老年体协和老年科协特地组织机关离退休干部、职工100余人,前往江西省湖口县石钟山游览。石钟山位于江西省鄱阳湖和长江汇合处,历史悠久,山崖陡峭,树木葱郁,风景秀丽。回忆我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时,便熟读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作《石钟山记》,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活跃学术空气,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开展,贯彻“双百”方针,提倡不同观点和不同流派的自由争鸣,我院学报编辑部应一些读者的要求,将张国光同志先后发表在国内报刊上有关金圣叹和金批《水浒》的文章汇集成册,编辑出版,以供大家研究和讨论的参考。该论文集题为《金圣叹与七十回本〈水浒〉研究》,列入“武汉师范学院社会科学丛书”。 张国光同志多年来从事史学和文学的研究,对于金圣叹和金批《水浒》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文化大革命前,张国光同志就多次著文评论金圣叹和金批《水浒》,曾引起学术界的注目。“四人帮”粉碎后,带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张国光同志在国内报刊上又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武汉大学老校长李达同志诞辰110周年。10年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李达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时,胡乔木同志发表了题为《深切地悼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同志》的讲话,对李达同志作了全面公正的科学评价。现将这篇讲话全文发表。同时,我们还转载陶德麟教授2000年7月11日在《光明日报》“学术”版“学术大师治学录”专栏发表的《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发表雍涛教授撰写的《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和朱传教授撰写的《论李达的三部著作的历史地位》两篇文章,以纪念李达同志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五九年一至五月,郭沫若同志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第一篇是《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第二篇是《替曹操翻案》,第三篇是《中国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三篇文章都是因为作者在话剧《蔡文姬》里面把曹操作为正面人物来处理,改变了《三国志演义》和传统戏曲里的曹操形象,所以写点历史论文来替曹操“翻案”,同时也替话剧《蔡文姬》作点宣传。 这三篇文章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笔者当时也参加争鸣,写过《罗贯中为什么反对曹操》一文,不同意郭沫若同志对《三国志演义》中曹操艺术形象的否定,但对于历中人物的曹操也未深入研究。后来,因为写《曹操评传》,研究了东汉末年的历史,也  相似文献   

18.
本学报在一九七九年3—4期上发表了李文实先生《读〈青海地方史略〉琐议》一文后,引起了许多有趣于青海历史的同志们的关注;《青海地方史略》(征求意见稿)的笔者芈一之同志也分别致函本学报编辑室,陈述不同观点,并寄来《关于编写青海地方历史的几个问题——兼与李文实先生商榷》一文,以资争鸣。为了贯彻“双百”方针,正常地开展学术讨论,以促进青海地方历史研究,现将芈一之同志来稿原文照登。  相似文献   

19.
1988年第四期《上海文论》开辟了“重写文学史”专栏。该专栏里,发表了该刊特约专栏主持人陈思和与王晓明的对话,接下发表了本专栏主持人认为,为本“专栏开了一个很好的头”的两篇文章。其一是《关于“赵树理方向”的再认识》,其二是《“柳青现象”的启示》。这样,“重写文学史”的旗帜在全国文学界首次正式打出。 此后,国内一些报刊纷纷办起响应“重写”的栏目,《上海文论》主编、副主编亲  相似文献   

20.
由广东省政协、省社联、省社科院、汕头市委、汕头大学、澄海县委联合召开的纪念杜国庠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学术思想讨论会,于今年4月28日在汕头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为此,我刊本期组发了王治功同志的《杜国库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的综合述评,又把提交讨论会的论文中至今尚未在国内刊物发表的,选出十九篇,分别摘要介绍其论点,以供参考。另外,本刊原有的专栏《红学百家》、《岭东人文》,因篇幅关系,本期暂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