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青海统计》2007,(1):44-44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引起广大农村牧区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他们期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从乡村建设规划抓起,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做起,遂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让农收民过上宽裕的生活。为此,青海省调查总队对全省17个县(市)、70个村、350户农村居民家庭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广大农牧民对“新农村”建设有八盼:  相似文献   

2.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农民是怎么想的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年以来,我们深入惠农区乡镇村队,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与当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就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民的所思所想进行了调查,总结归纳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有喜有忧有期盼。  相似文献   

3.
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这五句话、二十个字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全面要求,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研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一刀切。具体到一地一村。怎样抓好落实,值得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建设和谐农村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为了了解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看法和意见,近日,我们在平罗、贺兰、青铜峡、固原、隆德县市范围内,随机抽选了150户农民家庭,开展了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和要求的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统计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范围广、综合性强、内容庞大的世纪工程。完成好这一重大历史任务,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较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统计评价方法,对新农村建设实施动态监测和评价,对党和政府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审时度势,大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战略抉择。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是推进城市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着力点。为此,笔者对桐庐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难点及对策作了粗浅的调查与分析研究,以供各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7.
观点传真     
《四川省情》2006,(3):2-2
中国资源绩效较差,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居全世界第一,国家打算花多少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20年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绿色GDP目前在中国不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2月21日,中共中央下发了2006年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提出,“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中国的大多数农民已从温饱型逐步向小康型迈进,农村贫困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1号文件又发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具体的阐述了建设新农村的有关政策措施,为我国农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尤其在青海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农村、牧区自然条件严酷,农牧民收入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牧民整体素质低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等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使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十分繁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的静海如何通过政府主导,农民为主体,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恰逢新农村建设开局之际,认真做好普查工作,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在农村的一项中心工作。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直接关系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能否得到落实,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为此,我局与县组织部一起就全县村级干部及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抽样问卷调查深入村屯了解农民的真实想法,最终综合研究得出符合佳木斯市新农村文化建设上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工作,已在四川各地全面铺开。笔者近两年到成都市部分县(市)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试点进行了调研。在和干部群众的交谈中感觉到,他们所理解的新农村建设,县(市)乡干部认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应该必须全面把握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各业全面推进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16.
乔惠 《山东统计》2008,(4):20-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在新时期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惠及亿万农民.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近年来.济宁市随着国家、省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人力度.出台和落实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技文化教育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应该必须全面把握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各业全面推进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18.
朱万 《青海统计》2006,(8):17-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带央在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是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主要目标是要将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国家重点扶贫的省份,青海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也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在建设青海新农村、新牧区的工作进程中,要扎扎实实按照省委十届八次全委会提出的“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办好实事”工作思路,认真做出理性的思考、正确的评价、务实的作风,英明的决策。  相似文献   

19.
新都区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带,是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的城北副中心,区域北与广汉市、成都市青白江区毗邻,西与成都市彭州、郫县接壤,东、南与成都市金牛区、成华区、龙泉驿区相连。全区面积496平方千米,辖11个镇、2个街道,236个行政村,86个社区,常住人口63万人,其中农村居民46万人。新都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新都区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观,把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中心工作,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切实…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为掌握商洛市“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探索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为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