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当中,有一种看不见的规范在制约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使得特定时期的人们对科学有大体上相一致的看法。表现在两个领域就特别突出,第一是科学家共同体对科学有共同的规范信念,第二是科学方法论和科学认识论的学者也有共同的规范信念,而且这两个共同体都拥有大体上相适合的观念。这表明科学家和科学方法论、认识论的学者们都在一个共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反思活动。因此方法论的目的首要地就是要解决这种共识的文化基础,及其该文化基础对科学的方法论性质、对科学方法论的理解和反思的前提意义。这种研究将导致一种真正客观和公允的方法论基础的研究,即多文化、理性的研究。这对走出理论上完全西方化的道路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既始终强调我国要大胆借鉴西方科学、技术、管理、精神和艺术中有益的先进文化.也清醒认识到引进西方文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的精神污染。当前,从历史文献、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层面梳理、概括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吸收借鉴与批判抵制西方文化的具体内容、方针、立足点、途径,对我国早日实现文化复兴具有重要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3.
引言 知识体系是文化背景变化和环境演变的产物,因此它们常常具有适应性。通常,我们关于知识体系的知识,要么基于外界对某个群体如何定义、规范和表达其对世界的体验及观念的解读,要么来自该文化环境内部的体验与感受。对于我们当中那些既接触了本土文化的认识论、又受过西方科学认识论话语训练的人来说,常常面临着一种困境:怎样将这两种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从根源上看,“强制阐释”现象是西方经验科学下的知识观念在人文学科领域无法获得普遍有效性的结果,经验知识在价值领域的无能为力使西方文学理论最终走向“强制阐释”的歧途。儒家知识观念是一种不同于西方认识论的知识观念,它将“学”理解为个体的成长、体悟过程,所谓为学也即是个体完善自身道德素质、成就个性自我的途径。在这种知识理念之下所生成的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具有鲜明的感悟、体验特色。在当今文化语境下,这种指向人性本身的文学理论观念对于纠正西方认识论话语体系下的文学理论偏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学主义是与汉学相关联的一个概念,它反映了西方对于中国研究的一种知识范型与学科体制的建构,这一过程难以避免受到西方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汉学主义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正是在一种西方中心论操控下的产物。在全球化语境下,西方强势话语占据主导权,中国知识形态的现代化演变为一种全面西方化的趋势,传统、历史、现实之间被割裂,而比较文学的失语症正是盲目向西方趋同的一个重要表现。针对汉学主义产生的相关问题,变异学作为一种以异质性和变异性为基础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强调在一种交互、混生的状态下在异质文化之间形成一种自然合理的文化调节机制,从而实现一种真正的内在平等,同时也为解决汉学主义提供了一种理论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西文化交锋,可以说是以科学文化为西方整体文化的前沿对中国本土文化——伦理文化的冲击和渗入为线索,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渐次演进的历史过程,这就是:从对科技器物的反省与引进——为适应科技的引进和发展而进行的对体制的变革,到运用科学精神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在这一历史轨迹中,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在科学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依次嬗替的三种科学观发展形态,即以洋务器物科学观经维新方法论科学观到五四启蒙科学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中国历史认识论研究的突破与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我国史学理论的研究走上了繁荣发展时期。一方面反省总结过去的得失,主要解决学风和研究方法问题;一方面引进西方的新思潮,拓展我们自己的研究视野和思路,开始建立我们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关于历史哲学,根据西方的划分,可以分为本体论与认识论两大系统(方法论也可纳入认识论系统),80年代集中地探讨了历史认识论问题。历史认识论是本世纪西方历史哲学家所关注的中心课题,思想活跃,成果累累。我们虽然起步甚晚,但是积极追赶,并且吸收、借鉴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深邃的思想,因而前进步伐较快,成绩明显,在重大理论、观念与研究方法方面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突破性成果。当然,由于我们史学界的整体理论水平的限制,由于我们学术思想、研究方法论和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原因,使我们的历史认识论的研究还面临着一些困惑和挑战。本文意在对80年代我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和面临的困惑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并提供若干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量子力学的创立导致了科学思想的重大突破。它不仅引起了传统的严格决定论与因果必然性观念的破灭,而且也使现代的非严格决定论与几率性规律从根本上确立起来。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它把本质上的偶然性概念引人到了严密自然科学的殿堂,并且哥本哈根学派确认这种偶然性有其深刻的认识论根源。深入探讨量子力学几率概念的实质与根源,对于把握当代哲学与科学认识论的基本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自从玻恩确定了函数的几率解释,特别是海森伯确立了测不准关系以后,哥本哈根学派对微观对象态的描述便有了一种自洽的理论。在这一正统观点看来,对于电…  相似文献   

9.
和合认识论——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和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当代和谐文化之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生存哲学.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在本体论的框架内探讨认识论,在人的生存中定位知识,把对事物的认识看成是体悟"天道"、修身养性的途径,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认识论特征,指出和合认识论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认识论,在西方哲学史的研究中,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题目。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我们看来,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康德认识论体系本身的复杂和矛盾之外,能否真正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运用到康德认识论的研究中去,是一个关键;而其中尤以具体分析矛盾最为重要。为此,我们在这篇短文中,着重从方法论上,通过分析康德认识论中矛盾的各个方面,把握其中积极因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实践精神是人的实践精神的特殊形态、典型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内容,借助自然界 人 社会(精神)发展的形式予以对象化和客观化,藉以达到“自然界与人的精神的统一”,从而实现人的经济价值 文化价值 人生价值的创造精神。科学实践精神的文化价值性反映在自然界 人 社会(精神)的双向互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人对“自然界的创生”(物质文化) “心智的创生”(精神文化) 人的创生(社会文化)的价值性,而其更深刻的反映则是在“本体论上”,由科学客体向“文化客体”的转化;认识论上,科学反映向“文化反映”的深化;方法论上,科学方法向“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吕和应 《学术研究》2012,(12):93-98
作为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的先驱之一,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中为"历史科学"奠定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德罗伊森试图将古典语文学理论、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和他之前的历史方法论结合起来,为此造就了《历史知识理论》的独特结构。近些年来,西方历史哲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以鲁尼亚为代表的新历史哲学家试图超越叙事主义和先验论,回归某种思辨的历史哲学。在此背景下,重新反思《历史知识理论》,将给我们带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浅论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浅论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王忠武周昌忠先生在《试论西方科学的文化精神)一文(载《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中,将西方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对之进行了饶有新意的探索,读后颇受启发。周先生指出:“科学是西方文化的‘主向度’,西方科学的文化精神也就是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4.
论文化视野中的科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是一种文化,文化视野中的科学精神是科学文化的核心结构。仅仅罗列科学精神的具体规范,或者如默顿仅从社会关系视角研究科学精神,都存在其局限性。文化视野中的科学精神是由三个层次即认识论层次、社会关系层次和价值观层次构成的逐层递进的有机整体,科学精神的具体规范相应地体现于各层次之中。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史和哲学史的相互发明,是一项颇有学术价值的交叉性、边线性研究,它既有益于我们理解哲学范畴逻辑演进背后的丰富的文化意蕴,也有助于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来审视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提高教育研究的理论水平。这是一个理想的目标,本文不过是这项研究的一个方面的一种初步尝试,对儒家哲学和传统科技教育的关系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求教干大方。一、仁智统一的认识论和科技教育的工具化如果说,西方近现代认识论是以和实证自然科学的紧密联系为特征的,那么,仁智统一,即认识论和伦理学的统一则是儒家认识论的特色所在。这一传统以孔子…  相似文献   

16.
认识论是研究知识的科学,因此,人们常常把认识论称为知识论。宗豪先生独辟蹊径,对于知的反面——“无知”,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开拓了认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仔细阅读全书,以下四个论题是独有新意的。 一、无知是认识活动中的一个客观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知总意味着愚昧、落后、缺乏教育和文化道德修养。而作者把无知放在认识论的视野里进行审视,认为无知不是什么“作恶的力量”、“肮脏和邪恶影响的根源”,无知就是“知识缺乏”。  相似文献   

17.
孙显元 《学术界》2001,(3):271-274
<方法论系统引论>是方法论研究的系统论和层次论的统一,它体现了现代科学发展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相结合的趋势.首先,作者认为,方法论研究中要注意把握概念的准确性.而<方法论系统引论>在这方面则有四大特点①科学地区分了方法和方法论基本范畴.②揭示了方法论的学科性质,把它看作是行动规律的科学,从而把它同关于对象的科学区分开来.③在方法论系统方面,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方法论体系,提供了创造性的理论见解.④提出了理论转变为方法的科学命题,为科学方法找到了理论根源,使我们有可能在更高的理论层次上把握方法论科学.其次,作者认为,知识经济为方法论研究所揭示的方向,它要求我们把方法论研究的重点放在应用研究的方法上.最后,<方法论系统引论>中具有开拓性意义的方法论系统五级结构,为我们对不同研究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方法论的框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19世纪后期以来,西方文化领域虽然呈现出各种思潮此起彼伏、纷繁多变的复杂景象,但是从根本上可以归结为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演进.本文试图对这百年流变历程作一简略的述评。(一)当我们探寻西方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源头时,必然要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特别是在反对封建专制和神学统治的思想启蒙运动中,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成了同盟,“理性”和“自由”成为这个统一战线的两面思想旗帜.这时.科学对人发出“诗意的微笑”.这是科学与人文的蜜月时期。当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战胜了共同敌人之后,二者的联盟开始破裂了。工业时代…  相似文献   

19.
李宁宁  宋荣 《江汉论坛》2022,(10):53-57
机器发现作为对科学发现的计算机模拟方法,不仅让科学发现标准化、理论化,去除了科学发现的神秘光环,还深入剖析认识了人类思维方式,所以它的出现带有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双重意义,也是科学哲学认识论转向的重要一环。随着科学革命进程的推进,机器已经从工具性地、机械性地改变自然的物理状态发展到有机地、自主地作用于数据,并且也已经入侵科学发现这一人类的核心价值领域,从而使人机共生关系成了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发展观和思维方式,也是实际工作中常见的错误.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关于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源的著名理论,多年来成了我们剖析各种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锐利武器.这一事实启示我们:同唯心主义一样,形而上学也有其认识论根源。阐明形而上学的认识论根源,就是锻造反对各种形而上学观点的思想武器,这无疑是一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