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贾铭 《人才开发》2007,(1):37-37
做一位成功的“老板”、“企业家”,是当今最富挑战性的职业之一。但是想当老板,未见得人人皆可为之,因为老板具有一般人缺乏的好习惯。审时度势,敢为人先。走在事情发生的前头,很多人在说,却很少人在做。大多数人是在各方面条件成熟或  相似文献   

2.
<正>社会活动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在茫茫人海中,看似独立的个体,总有无法解释的缘分形成或远或近的“朋友圈”,而且或多或少地影响个体的生命轨迹。为此,笔者对近现代中国画坛“顶流大咖”齐白石先生的“朋友圈”做了简单的梳理。一个湖南湘潭的乡下木匠是怎样步入画坛,又一步步登上人生的巅峰?让我们看一下齐白石的“朋友圈”,或许明白,他的成功除了自身天赋与努力,朋友的作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成才不忘形     
在社会生活中,在成才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会产生得意或失意的时候,诸如文学作品获奖了、技术革新成功了或体育比赛失败了、竞争招标落选了等等。面对得失。一个有修养的人,往往能够做到得意而不得意忘形;失意也不“失意忘形”,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或获得更多的成才机会。 得意忘形一词源于《晋书·阮籍传》,说阮籍“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意即高兴得忘其所以,失去常态。古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得意时,连春风都诌媚、马蹄子都起劲儿。因此,世人在得意时,极容易忘形忘德忘本……想当初,范进中举…  相似文献   

4.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成功贵在坚持不懈”、“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所以,长久以来,我们总是以为坚持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只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功。如果坚持到最后也没能取得成功,大多数人肯定会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时运不济,几乎很少有人会怀疑这种所谓的坚持是否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百度视频广告《唐伯虎》是病毒营销的经典案例,它的成功,与其说是它“更懂中文”,不如说它“更懂中国人”,它充分利用中国人心理,选择了恰当的人品诉求、理性诉求和情感诉求,打动了中国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一、概念清楚,目标明确成功的首要条件,是根据自己所要的或所想要的东西,确定明确的“概念”,也就是说,指导自己成功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是知道自己想往何处走,想成就什么事,想变成什么人。美国学者汤姆·莫利斯博士指出,所有谈论成功的书,都提及目标和目标设定,...  相似文献   

7.
焦延福 《人才瞭望》2007,(10):102-102
用人的艺术是企业永远值得研究的课题和学问。企业是人创造的,财富也是人创造的,人是一切职业的成功前提和根本,而人才资源更是企业的财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充分用人是当今管理者成败之关键,也是企业发展兴衰的关键。对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来说是“全才”,但他之前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懂得适时“识才”和“量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命运”阻挡不了坚强人物前行的步伐曾遭遇不幸或挫折的人,往往会认为“命运不佳”或“命中注定”。事实上,真正主宰命运的是自己,而不是冥冥中的“命运”。被人誉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遭到了数不清的磨难,贫困几乎逼得他行乞;失恋、耳聋,  相似文献   

9.
7—S模型 本世纪七十年代由麦肯锡公司总结的美国企业组织七要素,即结构、制度、风格、员工、技能、战略、共同的价值观。在该模型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和共同的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 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作用,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志和欲望,齐心协力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头脑风暴法 在群体决策中,由于群体成员心理相互作用影响,易屈于权威或大多数人意见,形成所谓的“群体思维”。群体思维削弱了…  相似文献   

10.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沉浸在兴奋、激动和扬眉吐气之中 北京申奥成功、中国足球提前“人世”、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 更令国人欣喜的是我国加入 WTO的所有法律文件全部通过,这就意味着在经历了15年的马拉松谈判之后,我国“入世”已梦想成真。然而,“人世”成功,羊来了,可狼也来了,我们应该保持更加警醒的头脑,特别是我们的人才问题。 背景 20年流失了好几个“硅谷” 英特尔、微软、朗讯、IBN.摩托罗拉等跨国巨头,近两年相继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仅朗讯公司所属的贝尔实验室就在我国招了300人。与此同时,我国滞留国…  相似文献   

11.
胡铨(1102-1180)是庐陵人,即今天的江西吉安.庐陵是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厚重之地,两宋三百余年,从这里走出的槃槃大才一个接一个,或名臣,或名相,或名将,或名儒.其中名望最大者六人,分别是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杨万里、文天祥.他们去世后,因为生前贡献卓越,都被朝廷追加了荣耀极高的谥号,欧阳修为“文忠”,杨邦乂“忠襄”,胡铨“忠简”,周必大“文忠”,杨万里“文节”,文天祥后被明代追谥“忠烈”,合为庐陵“五忠一节”.  相似文献   

12.
路济平 《人才开发》2002,(11):10-11
传统的定义 “你是个人才吗?如果拿这样的问题,去问任何一个中专毕业生或一个普通技术员,恐怕多数人会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但是,我们能够找“标准答案”。各地、各部门在统计人才数量时,凡具有“中专和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都被“理所当然”地纳入了统计范围。 于是,我们明白了,“人才”的概念,就这样被确定,学历和职称是“硬指标”。 这,就是当今通行的“人才”定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航天的型号线上,施金苗曾担任过近十个型号的“老总”,型号的类型涉及“星箭弹船”四大领域,而且凡是由他参与设计和指挥的航天型号均获成功。象他这样的经历在国内航天界也不多见。 神舟五号载人飞行的成功只是圆了他最大的梦,也是他的第一个梦。中国还要有自己的空间实验室、空间站,所以他要为年轻人再打点基础,做好铺垫。 今年年初,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对施金苗进行了专题采访。据悉,能进人“东方之子”行列的,是一道很高的“门槛”,施金苗能进入其中,也是航天人的光荣。  相似文献   

14.
方志 《人才瞭望》2008,(9):70-70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已成为所有企业的共识。人的确重要,就如“企”字的结构一样.去掉“人”就剩“止”了。既然人如此重要,企业该如何做呢?在企业里,人按作用一般分为三类,一是高层领导:二是中层管理者,三是一线员工。企业管理现状是人们过于重视管理者的带头示范作用,却忽略了与顾客、市场或产品直接接触的员工。许多企业都在不惜重金招聘高层领导,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定义 “你是个人才吗?”如果拿这样的问题,去问任何一个中专毕业生或一个普通技术员,恐怕多数人会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但是,我们从目前各地的统计中能够找到“标准答案”:凡具有“中专和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都被“理所当然”地纳入了统计范围。在此,“人才”是与学历和职称画等号的。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的中国人,几乎人人都在盼望成功,都在努力争取成功。作为成功者的乌·巴特尔先生对“成功”的理解发人深思:“美国是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因此,不少人认为有钱即有幸福,成功的标志也就是发财。但我认为不能以拥有多少金钱作为成功的标志,还得看一个人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是否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巴特尔先生是蒙古族人,却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他在北京长大,在那里生活了整整二十七年。1981年他作为自费留学生来美国求学,开始了他人生新旅程。象任何初来乍到的新移民~样,一切都必须从零开始。他来美国的第一站是波士…  相似文献   

17.
夏末秋初时节,河南省郑州市的文化市场传出了一条令人备感清新的消息,郑州人人成才创业服务公司创办了一家独具特色的“银行”——成功书行。这家被公众和传媒称之为“图书银行”的书行开业仅半个月,便出现了良好的运作态势,公众舆论普遍看好。带着几分好奇心理,记者于近日亲自走访了这家书行并拜见了这家“图书银行”的创办人——郑州人人成才创业服务公司的总经理谢长军。 名不虚传的“图书银行” 走进成功书行那间10多平方米的营业场地,便走进了五彩纷呈、琳琅满目的书刊世界,尽管不是节假日,慕名来存书借书的客户和读者仍络绎不绝。从书行营业部主任张艳丽女士热情接待客人时那忙碌的情形可以看出,这家新开张的“图书银行”生意的确做得不  相似文献   

18.
与人初次见面,总要天经地义地问一句:“在哪儿工作?”随便点便是“你是干什么的?”或是新潮点:“在哪儿发财?”但对方常常神秘一笑,或作深沉状,下面没准儿就是“你猜呢?”这算好的。要是来句:“什么部干”或“什么都不干”,叫人就不好再问什么了。资质愚钝的往往就不知如何应答了。 初识郑小姐,她扔给我的就是句“什么都没干”。那你每天做什么?我不解。“玩!”她一派天真烂漫。不过,她玩的可不是过家家,她从湖北“玩”到新疆,义从新疆“玩”到浙江,“玩”出了自己的服装店,“玩”出了自己的咖啡屋,“玩”得高高兴兴、快快活活,但还没“玩”够,她还想“玩”出家公司,“玩”出家厂子呢。 “什么都干”。这话大家可能听得多些,赵辉就常常这样说。他先是在一家火锅城当大师傅,老板在报上吹嘘他是“重庆名师”。在和人侃大山时,他便回忆当初在长江上当海军的逍遥,在广州当倒爷的惊险,常令听众翘大拇指,说声“佩服”。3个月不见,他又结束了当餐厅老板的历史,在不久的将来,他也许是一家镭射厅或服装店的老板,谁知道呢,反正他自己这么说。 也不是所有的人部在有意或无意地隐瞒自己的职业,初次见面,大多数人还是会主动向人介绍,自己在什么单位,是干什么的。然而即使这样。有时你也搞不清他或她到底是干什么  相似文献   

19.
无论你怎样善辩,我都不跟你争论。我坚信,只有成功才是成功的母亲。不说世间许多失败的傻子,失败了一次,还是没有认清楚失败的根由,总是以“失败是成功之母”去失败第二次、第三次……这些人不明白,失败不是成功的母亲,他们甚至不是一个家族。你成功了,是因为你先前的准备、经验、做法都是成功的,所以才蓄积成了最后的成功。如果你成功的要素中,有一项是失败的,那最终你绝  相似文献   

20.
有人似乎天生与成功绝缘,而事实却是,他分明害怕成功。被自己否定的结果,便是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很多人都有“就差那临门一脚”的经验,到头来让自己白忙了一场,功败垂成。有一天,如果你反省自问,发现自己的成就似乎远远落在你的抱负之后,或者,你常常在一个好的开始之后,却总是在最后一分钟失败了,那么,你很可能是因为潜意识里的“害怕成功”在作祟。什么是“害怕成功”?简单地说,就是你在有意无意间,会做出降低生产力、打击士气的事。譬如,你告诉自己“我真差劲”、“我真无能”等等,用这些丧气的话来不断地否定自己。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