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转型时期的国家能力与社会能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国家理念极强的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国家能力和社会能力,将面临新的变革和调整,二者的关系也将产生新的变化。与旧体制下国家能力的强化以社会能力的相应弱化为代价的状况不同,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国家能力的强化以社会发展为目标,因此,转型时期国家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关系,不再是此长彼消,而是相谐共进。  相似文献   

2.
论黎族教育     
教育起源于劳动,它是适应传授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需要而产生的。广义的教育,可以说是与人类社会共同产生的。任何一个民族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与这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上层建筑的政治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紧密相关联。不同社会制度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土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对教育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当然,教育作为社会现象,同时又对它们给予影响和作用。因此,教育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一个民族的教育发展史,与这个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相依相随的。我们根据黎族社会历史的发展,结合黎族教育本身的发展情况,将黎族教育分为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四个历史阶段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任何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不仅取决于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而且取决于各部类、部门间产品的不同的技术结构,同时社会物质资料再生产的按比例发展也要求全社会资金的运行在规模和结构上,和它相适应。股份资金作为一种社会资金加入再生产,必然扩大原有资金运行的规模,给社会物质资料再生产带来影响。因此,分析股份资金,有必要从社会资金运行的各个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4.
当今,人类历史发展进入世纪之交,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变革时期。一是人类文明形式正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二是世界经济形态正在从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三是现代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非持续发展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变。在这三重转变的历史条件下,现代经济社会再生产模式及其构成的人口、物质、精神再生产和生态再生产相互适应与相互协调的方式必将发生根本变化,本文拟就这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一、四种生产理论是生态经济学一条基本原理长期以来,在我国和前苏联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中,按…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社会对教育功能的不同认识与评价。本文拟从教育的生产力属性、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教育经济功能的实现途径三个方面,对教育的经济功能作一浅探。教育的生产力属性——教育是生产力之本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和科学技术的运用。教育的经济学属性正是体现在对这两者的深刻影响之中。(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之母机。列宁指出:“全人类的首要生产力就是人、劳动力。”①劳动力是生产力构成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的再生产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首要条件。对这种劳动力的特…  相似文献   

6.
一、发展市场经济引起的变化研究新形势下居民消费的调节引导问题,有必要先考察一下发展市场经济给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力带来哪些变化。总的来说,在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时期,我国居民消费的调节引导不是重要和复杂的问题,问题所以变得复杂重要,主要和体制转轨有关。(一)发展市场经济提高了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生产与消费相互依存、促进和制约的关系大大增强。旧体制时期,居民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占重要地位。虽然当时的理论也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但实际上片面重视…  相似文献   

7.
广义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与各种历史类型再生产的统一。本文拟从生产力的角度根据功能结构分析法考察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各种类型,由此考察社会再生产各种类型从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发展和更替,考察广义再生产的内在联系和运动及其一般的实现条件。从经常的联系和不断更新的角度来看,不同类型生产力的劳动就是各种类型的物质资料再生产,不同类型生产力的劳动所需的条件也就是各种类型物质资料再生产的条件。由于社会总产品既包含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又包括用于个人消费的生活资料。因此,我们的分析从各个阶段的社会总产品开始。  相似文献   

8.
军需生产长期以来一直客观存在,而且还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继续存在下去。军需生产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将军需生产置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中进行分析、研究,建立新的军需再生产图式,从量上做出进一步的分析,揭示军需生产的存在与扩张对社会再生产的负面作用。在当今以和平、发展为主旋律的时期,将军需生产控制在一定的限度是加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任何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要素,即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只有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社会的再生产过程。物的要素主要是靠自然资源来提供的,而人的要素则依靠人类自身再生产所提供的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是人类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必须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可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交往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实践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市场经济社会,作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系统或社会形态,其交往活动也应有独特的本质与地位。任何交往活动,都是从一定的前提出发,运用一定的手段,实现其目的的过程。至今为止,可以说人类经历了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阶段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阶段。而市场经济社会的交往活动,在前提、目的和结果上都有其自身的特征:首先,市场经济社会交往活动的前提,不在人自身…  相似文献   

11.
谈“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的理论依据陈建强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命题。在各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或时期,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都向少年儿童教育提出极富挑战性的时代课题。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改革。历史要求人们依照社会发展进程的时代坐标,作出适合经济...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是生产力当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劳动力再生产在社会再生产中,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比物质资料再生产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所谓劳动力再生产就是维持和再生产出劳动者个体本身以及技能的传授和积累,即体力  相似文献   

13.
系统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的历史发展进程,总结提炼党领导粮食安全工作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期全面深化粮食领域的综合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统筹社会再生产总过程,在不同时期或特定条件下,采取相机抉择的办法,确定相应的粮食安全政策。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教育需求各有差异,因而客观地存在着需求变化和大众选择受教育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推动社会发展,有时则阻碍社会发展。研究教育需求变化对大众选择受教育行为的影响,有利于正确、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制订教育政策,开展引导大众正确选择、接受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反之,国家对教育的盲目需求,各种舆论的误导,大众对教育的盲目选择,都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损失。~、教育得东和个体选择西数太行为教育的作用在于能够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能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能使…  相似文献   

15.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转折关头,要推进今日中国的发展,仅有对当代中国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对史学界、理论界来说,提供当代中国国情的历史说明应该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张忠民所著《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商人资本与社会再生产》(以下简称《再生产》),可谓是近年来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研究著作之一。《再生产》以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从商人资本兴起的社会背景,商人资本的种类、职能、机制,以及商人资本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功能诸方面入手,着重探讨了商人及商人资本在前近代中国社会再生产中的表现形…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教育中遵循怎样的文化理念才能实现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教育职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这是近年来教育学和教育哲学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教育界、思想界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笔者认为教育是一种以物质生产为基础,运用文化知识工具来发展自身的特殊对象化活动,其本质是建构人的主体素质,丰富人的本质;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与社会发展及其需要密切相关,转型时期的中国迫切需要和要求在教育中确立能力本位思想;教育中的能力本位思想是社会主义教育及其本质的内在要求,它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这两个规律的一些基本认识 馬克思说过:“为了要有适合于各种不同需要量的产品量,就需要有不同的和数量一定的社会综合劳动量。显而易见,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消灭;所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自然法则是根本不能消灭的。可能依不同历史条件而发生改变的,只是这些法则所由以表现的形式。”馬克思在这一段话中表明,人类社会的再生产必须按各种不同产品的需要量分配劳动进行生产,这就是按比例的問題。所以按比例的规律是一个社会再生产的共有规律,是任何一  相似文献   

18.
资金能力在这里指资金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货币对社会再生产能产生启动作用和诱发作用,在商品经济中,货币出现于社会再生产的始端,是整个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第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中提出货币资本是:“表现为发动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同样做为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首先要有货币资金的预先垫付、  相似文献   

19.
民国人口特征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是社会文明创造的主体力量。一般说来,人类的自身繁殖与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成正比例,并起着促进作用。然而,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这种关系往往难以均衡。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在土地私有制的农业自然经济条件下,物质资料再生产的扩大,必定意味着劳动力的增加,意味着人口再生产的扩大,然而,缓慢发展的生产力又难以养活迅速增长的人口,因此,中国历史上,人口再生产带来的人口问题,成为历代重大的社会问题。延至民国时期,人口问题依然成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由于时间、空间条件的不同,民国人口问题与中国古代及世界各国不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史哲》2015,(6)
科技进步提升改进了社会文化再生产的能力。以印刷术和自媒体为代表的技术革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层面上实现了文化总量的提高和文化结构的优化升级,加速了文化传播,打破了文化的集中与垄断,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共享,带动了知识的流通与人才的竞争,催生了文化生产的机构与组织,提升了文化再生产者的素养,优化了文化再生产的人力资本,增加了社会文化资本存量,为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也为文化革新与社会进步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