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兼有民族和地域双重身份的广西当代诗歌在其60年发展的历程中,一直试图构建一种本土经验.广西诗人曾先后通过歌圩经验、百越经验和日常经验来建立广西诗歌的本土经验,其间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诗人,也诞生了许多重要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广西文学兴起了新的创作高潮。这一时期,广西作家创作新成果整体推出。长篇小说创作渐入佳境,散文创作势头看好,诗歌、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寓言创作方兴未艾,青年作家创作锋芒正劲,广西作家作品被译成外语在国外出版或以繁体中文在海外出版。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不仅创作了第一流 的诗词作品,而且用他的创作实践,总结出 了许多弥足珍贵的诗歌主张,这些诗歌主 张,对于我们今天理解诗词作品和创作诗歌作品,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爱平 《兰州学刊》2006,(10):65-66,46
在同一题目下有两种不同的文体,即属于散文的序和诗歌,它们的出现使作品呈现出仅有诗歌的那类作品所没有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序文和诗歌的关系来探讨诗序对作品的影响,也是从文体角度对诗歌的一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从1920年代起就发表了不少关于他的诗歌作品及诗歌理论的评论性文章,近几十年来,有关闻一多研究有了较全面的推进.本文从诗歌作品、诗歌理论、诗人比较等几个方面,对改革开放30年来出现的有影响的闻一多研究论文和著作进行分类介绍,并做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6.
在诗歌界,很多诗人和学者都认为重庆是中国新诗的重镇之一。一个地区要成为"诗歌重镇",一般应该具有这样几个因素:诗人多,诗歌作品多,诗歌活动多,诗歌研究力量比较雄厚。进一步说,在全国诗歌的发展版图中,"诗歌重镇"应该拥有较多的有影响的诗人与诗歌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为重庆诗歌奠定重镇地位的  相似文献   

7.
张淑华 《河北学刊》2014,(3):236-239
通过统计三十年来基础教材选择中国古代诗人作品的情况发现,李白诗歌的入选量最大、入选率最高。究其原因,是近几十年来文学思潮的推动使然。分析入选教材的李白诗歌发现,在李白诗歌的传播与接受中,存在着将李白诗歌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但李白诗歌入选重复率高的作品恰是唐以来各种选本认定的经典之作。由此可见,李白诗歌的当代接受相对于历史上的李白接受既有继承又有突破,是李白诗歌历史接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先秦佚诗与先秦诗歌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楚辞》之外 ,见于各种文献的先秦歌、谣、诵、辞之类约 30 0余首。这些作品不仅弥补了中国早期诗歌中的空白 ,将诗歌史提前到五帝的阶段 ,还显示了中国早期诗歌从二言到四言、杂言 ,再到六言诵诗的发展过程 ,使我们认识到诗歌的发生阶段除诗歌舞结合的形式之外 ,还有总结生产、生活经验的谣谚、诵辞 ,这种口诵作品同歌的结合开拓了上古诗歌题材的范围 ,推动了诗歌体式的发展。《诗经·豳风·七月》就是谣谚同歌结合的产物。民歌、谣谚、祭辞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艾青诗歌的悲剧意识——评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典型地体现了诗人创作的悲剧意识。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作品的综合性考察,整体地分析诗人诗歌作品中诸种基本情感要素,揭示出这些情感要素内在逻辑关系的构成,并对他的最具有代表性诗歌的具体把握,以论证艾青诗歌整体意义上的特殊审美规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一、广西民族诗歌板块的形成及其特征诗歌是民族的心音,最能充分体现民族的爱憎、民族的希望、追求与个性。广西属岭南西部,广东属东部。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东部比西部发达。岭南东部比西部开化早,经济、文化、技术远比西部先进。由于岭南西部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社会状况,所以岭南西部文化显得具有浓厚的乡土风格峙点。广西少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同旨异象、同象意异、同题意异三个方面论述了存在于诗歌作品中的异趣,并指出诗歌作品中的异趣是于同中见异,是同而不同,不异而异的,并进一步分析了诗歌创作和欣赏中的异趣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诗歌的抒情性传统,已为人普遍接受,中国诗歌的交际性传统同样值得重视.中国古代诗歌的交际功能源远流长,创作者众多,涵盖题材广泛,作品数量极大.这一传统的形成与发展,既与诗歌本身即含有多重(包括交际)属性有关,也与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儒家为主导的礼俗文化有关,更与中国古典诗歌的体制有关.中国古代诗歌的交际性传统为中国古人提供了更为含蓄、优雅的表达方式,也倒逼着人们不断翻新出奇,创作出更富有艺术个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赵丽梅 《学术探索》2011,(6):106-109
李白笃信道教,他的诗歌深得道家思想之精髓。道家的自然观、神学观与政治观在李白诗歌里勾勒出的自然之美、呈现出的神思妙想与蕴涵着的人生态度,成就了李白大量不朽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诠释着“道”的奥妙。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个诗歌大国。从先秦到明请的两千多年中,诗歌始终是处在文学文化与文学观念的核。乙位置上。古典诗歌的繁荣不仅仅意味着创作活动的繁荣,而且也意味着诗歌接受活动的繁荣。创作活动的繁荣可以通过创作出的作品的数量、质量与作者的情况反映出来,而接受活动的繁荣则是由诗歌的传播与关于诗歌的话语表现出来。传统的文学史或诗史实际上是作品史或创作活动史,关于诗歌接受的问题通常是归入了文学批评史或理论史。这种切割文学文化的研究方法是否有价值姑且不论,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研究来说,显然造成了对诗歌接受活动研究的偏狭和片面性。具体地说,就是对“诗话”研究的偏狭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15.
王禹偁作为宋初白体诗代表人物,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特色,诗歌思想内容反应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叙写生平怀抱,诗歌的社会价值和历史影响远远超过了同一时期白体诗人流连光景的唱和之作,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对北宋初期诗歌的革新。本文从诗歌题材内容、艺术特色、成就地位三部分论述他在宋初诗坛的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6.
何新所 《中州学刊》2012,(1):181-183
王庆澜的《和长吉诗》是现存唯一的对于李贺诗歌进行全部唱和的作品。唐代天才诗人李贺的作品,以其瑰奇的风格独树一帜,受到历代读者的广泛喜爱,拟长吉体、和长吉诗,代不乏人,构成了李贺诗歌接受史上的重要层面。关于李贺诗歌接受史方面的研究,专著、论文已经很多,论述可谓详尽。馆藏王庆澜文集更正了以前研究中对其生平及著述的错误记载,论述了王庆澜《和长吉诗.自跋》的理论价值并阐述了王庆澜《和长吉诗》在李贺诗歌接受史上的重要价值,极具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左鹏军 《晋阳学刊》2009,(5):118-121
近代著名诗人江湜的诗歌具有重要的“诗史”价值,这主要表现在关心民生疾苦、反映太平天国起义的作品中,也表现在揭露社会问题、反映鸦片贸易、描摹近代上海景象、体验世态炎凉的作品中。江湜的“诗史”之作是构成他诗歌成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近代诗歌特点和成就的一个有力展现。  相似文献   

18.
汪国真的“轻诗歌”以其哲理性、励志性和简短清新的风格掀起了中国新诗界历久不退的高潮。运用认知语法的思想对其作品《依然存在》的两个英译版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从认知体验和语言表达两个维度促进汪国真作品的英译,推动其诗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赵丽萍 《齐鲁学刊》2015,(3):126-130
张体乾的别集《东游纪略》现藏南京图书馆,与其《汾沁纪游》被收入《清代诗文集汇编》。两部作品以纪游为主线,诗歌为主体,记载了张体乾的两次游历过程。作品以内容上的多元化与艺术上的整体性为特征,这种特征与清省简约的古典诗歌韵味不同,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诗歌古典意味的消解。但从诗歌发展与文化的维度上看,其纪游诗与乾隆时期的诗歌发展趋势相一致,其寄托无深远、感兴离时事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中叶中下层知识分子的心态,并无意中记录了足迹所到之处的文化古迹、民俗风情、经济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唐代诗歌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狩猎诗歌遗存。这些狩猎诗歌具有独特的表现内容与艺术特色,是唐代诗歌作品中一个独特的题材。唐代狩猎诗歌的大量存在,不仅是唐代诗歌繁荣的客观标志,也是唐代狩猎文化的艺术再现,并且为学术界全面准确地研究唐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